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98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102.
To understand the ecological status and macrobenthic assemblages of the Xin'an River Estuary and its adjacent waters, a survey was conducted for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nd macrobenthic assemblage structure in September 2012(Yantai, China). Several methods are adopted in the data analysis process: dominance index,diversity indices, cluster analysis, non-metric multi-dimentional scaling ordination, AMBI and M-AMBI. The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and soluble reactive phosphorus of six out of eight sampling stations were in a good condition with low concentration. The average value of DO((2.89±0.60) mg/L) and p H(4.28±0.43) indicated that the research area faced with the risk of ocean acidification and underlying hypoxia. A total of 62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of which the dominant species group was polychaetes. The average abundance and biomass was577.50 ind./m2 and 6.01 g/m2,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historical data, the macrobenthic assemblage structure at waters around the Xin'an River Estuary was in a relatively stable status from 2009 to 2012.Contaminant indicator species Capitella capitata appeared at Sta. Y1, indicating the animals here suffered from hypoxia and acidification. AMBI and M-AMBI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sampling stations were slightly disturbed,which were coincided with the abiotic measurement on evaluating the health conditions.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suffered pressures from ocean acidification and hypoxia at the research waters, particularly those at Stas Y1, Y2 and Y5, which displays negative results in benthic health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103.
靳胜凯  刘博  马明  殷嘉乐 《地质学报》2024,98(1):116-137
本文对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内蒙古化德地区二叠纪—三叠纪5个花岗质侵入体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 Pb年代学以及Sr Nd 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本次所研究的岩体主要起源于华北克拉通古老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八音察汗岩体形成于早二叠世(276±1 Ma),在岩浆上升过程中发生了岩浆混合作用;白音特拉岩体形成于中二叠世(270±1 Ma),为地壳加厚作用下变质杂砂岩部分熔融形成的S型花岗岩;毛忽庆岩体形成于晚二叠世(254±1 Ma),为I型花岗岩;张万良岩体与康家地岩体分别形成于早三叠世(248±1 Ma)和晚三叠世(229±1 Ma),两者均为A型花岗岩。综合前人研究,本文认为研究区在早二叠世—晚三叠世经历了古亚洲洋向华北板块俯冲、俯冲 同碰撞、持续碰撞以及造山后的伸展4个阶段,古亚洲洋东段在研究区的闭合时间应为中二叠世晚期。  相似文献   
104.
把克拉通、下地壳和大陆岩石圈这几个重要的地质名词放在一起做文章的标题,其实只是想强调一个事情,即陆壳形成和稳定化的结果是形成大陆岩石圈.大陆岩石圈是地球圈层的基本单元,是现代板块构造运动的核心构件和核心载体.忽视大陆岩石圈,要讨论地球上大陆与大洋、地壳与地幔、地球的深部圈层与外部圈层、内部圈层间相互作用以及物质与能量的...  相似文献   
105.
我国黄土地区的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问题异常严重,这主要与黄土较差的工程地质性质有关.提出采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技术对黄土进行改性处理,以改善其力学性质.采用喷洒法的方式将制备好的微生物菌液和胶结液依次喷洒在土样表面进行MICP处理,基于贯入试验和碳酸钙含量测定试验,分析不同MICP胶结轮次(3次、5次、7次...  相似文献   
106.
中天山北缘剪切带东段位于东天山地区,是重塑中亚造山带西南缘演化过程的关键断裂之一.在雅满苏南,中天山北缘剪切带东段韧性变形强烈.野外观测和镜下观察表明,剪切带具有典型的右旋走滑特征.糜棱岩化片岩的绢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211.5±1.3)Ma,说明该变形事件发生在晚三叠世.进一步综合区域资料分析认为,中天山...  相似文献   
107.
由于传统的校园塑胶操场铺设多选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型聚氨酯(PU)材料,而校园空气中存在的游离TDI会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本文作者在江西省质谱科学与仪器重点实验室的协助下,在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两个校区塑胶操场上方及其周边采集了空气中游离TDI的空气样品,并借助质谱仪检测出其相对丰度,经过对数据的分析总结出空气中游离TDI的浓度在时间、水平位置、距地面高度等维度的分布规律,并从保护师生身体健康的角度提出了塑胶操场的使用建议,同时也对校园塑胶操场的建设提出了宝贵意见,以供在校师生和校方决策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8.
该文主要介绍了雷达高度计的工作原理、Jason-1卫星的仪器设备和运行轨道以及Jason-1卫星观测数据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9.
本工作采用ICP-AES方法,测试分析了若干地区出土青铜器残片的微量元素,初步探索了它们的矿料来源.将青铜器与铜绿山、铜陵、南陵、中条山、照壁山等先秦矿冶遗址铜锭或铜块的特征微量元素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安徽境内青铜器的铜矿料主要来自长江中下游的古铜矿,而辽西地区和侯马青铜器的铜料则可能来自大井铜矿或其周边铜矿.同时,研...  相似文献   
110.
金厂河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是位于"三江"地区保山地块北部的隐伏多金属矿床,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于上寒武统核桃坪组大理岩化灰岩与矽卡岩内,受NW向F2断裂和NE向F10断裂控制明显。本文根据野外穿切关系及矿物共生组合,将矿床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即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碳酸盐阶段。矿区脉石矿物包括石榴子石、辉石、角闪石、绿帘石、绿泥石、黑柱石、石英、方解石、萤石等,矿石矿物主要包括磁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本文以矽卡岩矿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其矿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矽卡岩矿物主要为钙矽卡岩,石榴子石以钙铁榴石为主,辉石为透辉石-钙铁辉石过渡系列,角闪石主要为阳起石、铁阳起石和铁闪石,黑柱石含铁较高,多与磁铁矿相伴生;本矿床含少量锰质矽卡岩,包括锰铝榴石、含锰钙铁辉石、含锰阳起石、含锰黑柱石。矿床从深至浅的垂向分带以及自东向西的水平分带具有相似性:含Fe钙质矽卡岩※含Cu钙质矽卡岩※含Pb-Zn锰质矽卡岩※大理岩化灰岩,表明由矿床中部至两侧,自东向西,均有明显高温氧化环境向低温还原环境演化趋势。通过与已有矽卡岩Pb-Zn矿床矿物分带模型对比,推测存在深部岩浆热液以断裂交汇部位侵入交代围岩成矿,该矿床应为远接触带的矽卡岩型隐伏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