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105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17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71.
根据GPS以及DR的采样频率的不同,引入量测预处理技术并用于GPS/DR的组合算法中,进而建立了采用量测预处理技术的卡尔曼滤波方程。最后通过实际的动态试验,论证了上述算法,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272.
太阳活动与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强度的耦合振荡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徐群  金龙 《大气科学》1986,10(2):204-211
近28年(1954—1981)逐月太阳黑子数和北半球500hPa各海洋副高面积指数存在着十分显著的后延l—3年的高相关.后者的功率谱分析显示出存在着明显的11和22年振动,且和太阳活动相应的周期很好地耦合.西太平洋副高面积(强度)指数最显著的周期为11年,其次才是受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影响的3.67年振动.  相似文献   
273.
本文对硅质鲕粒的产状、形态、颜色、结构作了详细的描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鲕粒的形成环境、水动力条件和形成过成。对变质较深的铁硅质岩石中为什么能保留完好的硅质鲕粒,作者对此作了理论上的探讨。本文还将铁硅质建造中硅质鲕粒与地表淋滤或热泉充填成因的鲕粒之间的差异,从鲕粒的形态、内部结构、构造及形成时间等方面进行了区分和对比。  相似文献   
274.
对新疆库鲁克塔格西段乌斯腾高勒东南橄榄辉长岩进行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及Sr?Nd?Hf同位素研究,确定了岩石成因,并探讨其构造背景及地质意义。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橄榄辉长岩结晶年龄为410.3±5.7 Ma (MSWD = 0.56),属早泥盆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全岩地球化学表明,岩石具有高Al2O3 和CaO、贫碱、低P2O5和TiO2的特征,属于低钾拉斑系列;岩石具有较高的Mg#值(72.27~75.04)、明显的Eu正异常(δEu = 1.12~1.38),其轻稀土元素轻微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平缓;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K、Sr)和Pb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P、Ti)。全岩Sr 同位素初始比值(87Sr/86Sr)i值(0.703 663~0.704 013)相对较小,εNd(t)值(-2.32~+4.98)变化范围较大,锆石εHf(t)值为+7.8~+12.5。该岩体为俯冲板片流体改造过的相对较浅、对应于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稳定区域的亏损地幔楔部分熔融,部分熔融比例在2%~10%之间,其母岩浆形成过程中遭受低程度的地壳物质混染,并经历了斜长石的堆晶作用和较弱的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的结晶分异作用。结合区域已有地质资料,本文认为塔里木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在古生代中期经历了南天山洋南向俯冲过程,橄榄辉长岩产于主动大陆边缘环境,该时期大陆地壳生长方式为垂向生长,指示塔里木北缘具有增生造山带的属性。  相似文献   
275.
江淮地区弓状回波的分布和环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爱文  朱科锋  方茸  金龙  赵坤 《气象》2015,41(5):588-597
本文结合探空、地面、再分析资料和强对流重要天气报文资料,分析江淮地区(30°~36°N、115°~122°E)弓状回波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和灾害性雷暴大风特征,重点利用我国2009—2012年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弓状回波时空分布和三维结构及其成灾机制。统计结果表明:弓状回波常发生在傍晚(17—20时),分布在安徽西北部到江苏东南部、山东东南部到江苏的西南部,以及安徽南部的两山地间的平原地区。其产生的极端大风(≥10级)占该地区极端大风的30%。产生弓状回波的天气背景主要是东北冷涡和高空槽,中等的对流不稳定度[平均对流有效位能(CAPE)为1780 J·kg-1]和垂直风切变(平均1000~700 hPa风切变为11.6 m·s-1),中层存在明显的干层。东北冷涡环境下的弓状回波系统具有较大的下沉对流有效位能(DCAPE)和地面的强冷池。 根据雷达观测的结构,江淮地区弓状回波可分为三类: 典型弓状回波(BE)类型、弓状回波复合体(BEC)类型和飑线型弓状回波(SLBE)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28.6%、14.3%和57.1%。  相似文献   
276.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人工智能台风路径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燕  金龙 《大气科学》2013,37(5):1154-1164
利用主成分分析可以从具有随机噪声干扰的气象场提取主要信号特征,排除随机干扰的能力,论文以1980~2010年共31年6~9月西行进入南海海域的台风样本为基础,综合考虑台风移动路径的气候持续因子和数值预报产品动力预报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的特征提取与逐步回归计算相结合的预报因子信息数据挖掘技术,以进化计算的遗传算法,生成期望输出相同的多个神经网络个体,建立了一种新的非线性人工智能集合预报模型,进行了分月台风路径预报模型的预报建模研究。在预报建模样本、独立预报样本相同的情况下,分别采用人工智能集合预报方法和气候持续法进行了预报试验,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前者较后者在6、7、8和9月份台风路径预报中,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下降了7.4%、4.8%、12.4%、17.0%。另外,论文进一步在初选预报因子和样本个例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新模型与直接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因子并分别运用逐步回归和遗传—神经网络集合预报模型进行计算的预报精度差异表明,前者具有更高的预报精度,其原因是该方法挖掘利用了全部备选预报因子的有用预报信息,而且遗传—神经网络集合预报模型的是由多个神经网络个体预报结果合成,集合模型的各个神经网络个体的网络结构,是通过遗传算法的优化计算确定的,因此,该集合预报模型的泛化能力显著提高,在实际天气预报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77.
赵华生  金龙 《气象科技》2013,41(4):690-695
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了前汛期(4-6月)月降水量的预测模型,其中模型的输入因子是通过对3个前期月平均物理量场(海温场、500 hPa温度场和200 hPa高度场)大量的场相关因子采用系统降维的处理方法获得.为实现同时对多个站点的月降水量预测,将多站点的月降水量预测转换成多站点气候场的主分量预测,进一步利用气候场特征向量的近似不变性进行回算,从而得到多站点的逐站月降水量预测结果.对广西37个基本站的前汛期月降水量进行了6年独立样本检验,其预报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278.
双星定位/SINS组合系统中双星定位的故障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雪原  何友 《测绘学报》2006,35(4):332-336
北斗双星定位系统(简称双星定位)利用两颗地球同步卫星进行定位,具有定位精度高、采用有源定位体制的特点。根据双星定位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它在实际应用中的特殊情况,首先介绍双星定位与捷联惯导系统(SINS)进行组合的系统滤波方法,然后提出把基于逻辑滑窗检测与预测残差χ2检测的融合算法用于组合系统中双星定位系统的故障检测。基于实测数据的仿真结果证明上述算法是可行的,并能有效地进行双星定位系统的故障检测。  相似文献   
279.
关于塔里木北缘南华-震旦纪的构造演化存在争议,本文研究了其东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南华系阿勒通沟组的沉积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揭示其源区风化、物源类型和构造背景等信息,以期为塔北同期构造演化及古地理环境恢复提供更多证据。阿勒通沟组由底部的冰碛砾岩和之上发育细密纹层的细砂-粉砂-泥岩组成,砂岩中发育丘状交错层理、渠模等典型风暴沉积构造,可识别出3种风暴沉积序列,为风暴浪控浅海陆棚沉积,是阿勒通沟组冰期和特瑞艾肯组冰期分属两个冰期的有力证据。该组宽广陆棚相的沉积环境,砂岩较高的结构成熟度及V-Cr-Ni-Sc负异常、Ti-Hf-Zr-Y正异常等地球化学特征皆显示其处于被动大陆边缘。物源判别图解、过渡族元素含量和稀土配分特征显示该组砂岩主要碎屑物质为来自南部塔里木克拉通的长英质岩类,另有古老沉积岩的加入。砂岩样品CIA值、A-CN-K图解和Th/U比值等显示其源区经历了微弱-中等的化学风化,碎屑物质具沉积分选、沉积物再旋回特征,且在成岩过程中钾交代明显,这些特征也与被动大陆边缘一致。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库鲁克塔格自贝义西组裂解至阿勒通沟组演化为被动大陆边缘,且至少持续到震旦系扎摩克提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