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144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95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380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78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721.
研究0、300、600、900、1 200、1 500 mg/kg 6个L-肉碱添加水平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生长、生化组成和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量为1 200 mg/kg的处理组牙鲆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随着饲料中L-肉碱含量的增加,肝指数呈现下降趋势,且在添加量为900~1 500 mg/kg时,各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L-肉碱显著降低各实验组脏体比(P<0.05),而对各处理组间存活率和肥满度均无影响(P<0.05);肌肉和肝脏中的脂肪含量与L-肉碱添加量呈负相关,当添加量为1 200~1 500 mg/kg时,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肌肉中的蛋白含量与L-肉碱添加量呈正相关,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L-肉碱降低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尿素氮含量,且添加量1 200 mg/kg组各指标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处理组的血糖含量较对照组均有所增加,其中1 200 mg/kg组血糖含量较对照组提高41.6%(P<0.05);血清中总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均随着L-肉碱添加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高密度脂蛋白却得以提升,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分析认为,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L-肉碱可促进牙鲆幼鱼生长,且降脂效果显著。建议L-肉碱最适添加量为1 200 mg/kg。  相似文献   
722.
甘肃成县庙沟铅锌矿床位于秦岭造山带西部,西(和)-成(县)铅锌矿田东段,矿床类型属喷流沉积型。岩石、矿石微量元素特征表明矿区形成时为贫氧环境;稀土元素Eu异常特征反映矿区古成矿流体温度较低,与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形成条件相似; Ce异常特征亦反映矿区形成于贫氧的还原环境。通过探矿工程揭露,认为银洞湾矿段受其北东侧断层(F)与南西侧陡倾矿体共同控制,构造挤压是矿区形成高品位矿石的主要原因。结合区域上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矿区成矿模式,指出矿区应注意寻找块状、网脉状矿体,赋存于标高1700~1500m空间内的矿体,以及被断层(F)断失的矿体。  相似文献   
723.
沉积盖层的碎屑锆石内部结构和年龄谱是了解碎屑沉积岩形成环境和物源区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报道了鄂尔多斯盆地3口钻井中的4个长城系(变质)沉积岩样品的碎屑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主年龄峰值为~1. 8Ga,另外,在~2. 5Ga存在一个次年龄峰值,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为~1. 6Ga,但存在大的误差。锆石的Hf同位素组成存在很大变化,εHf(t)值变化范围为-10. 5~+6. 7。结合前人研究,可得出如下结论:(1)鄂尔多斯盆地长城系底界沉积时代小于1. 7Ga,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类似;(2)鄂尔多斯盆地长城系碎屑沉积物来自其北部古元古代孔兹岩系和/或鄂尔多斯变质基底本身;(3)鄂尔多斯盆地长城系与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区长城系形成于类似的构造环境,如大陆裂谷或坳拉槽。  相似文献   
724.
广西南丹芒场矿田由4个大中型多金属矿床组成。文章介绍了该矿田的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矿床控矿因素与矿化富集规律,为进一步扩大外围找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5.
山东崂山花岗岩形成时代——锆石SHRIMP U-Pb定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垩纪崂山超单元花岗岩由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类组成,自早到晚存在明显的富钾演化特征。根据新的SHRIMP U-Pb锆石定年结果,该超单元早期相浮山亚超单元的浮山二长花岗岩年龄为(120±2)Ma,晚期相崂顶亚超单元的崂山碱长花岗岩年龄为(114±2)Ma。所以,可把崂山超单元花岗岩时代限定在110~120 Ma之间(早白垩世),其形成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有关。  相似文献   
726.
牟平-即墨断裂带是胶东地区一条重要的区域性断裂带。通过研究断裂带两盘不同构造层的共轭节理系、纵弯褶皱以及野外断层滑动矢量,对古构造应力场进行反演。结果表明,牟平-即墨断裂带即墨段白垩纪时期构造应力场具有以伸展为主,并与急剧的挤压作用交替进行的燕山旋回构造演化特征。断裂带经历了莱阳期、青山期的张性活动、各构造期末的左行压扭活动,以及王氏期的张性活动,最终以右行压扭性活动结束白垩纪的演化历史。伸展构造与岩石圈的减薄作用关系密切,而挤压作用则与周边板块,尤其是东部太平洋板块的运动方向和方式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27.
湖泊粉尘记录是研究区域大气粉尘演化历史的重要载体,而现代过程研究是定量提取湖泊沉积物中粉尘信号的重要基础。对山西公海湖泊沉积岩芯样品及周边不同类型的表土样品开展了粒度分析,并对岩芯样品进行粒度组分的定量分离。结果表明:全新世湖泊岩芯样品以黏粒(<2 μm)、细粉砂(2~19 μm)和粗粉砂(19~78 μm)为主,粗粉砂组分的粒度特征与湖泊沉积物中的石英颗粒、黄土样品中的粗粒组分及现代大气降尘的粒度特征相似,石英颗粒的表面微形态也具有典型风成特征。因此,公海湖泊沉积物中粒径19~78 μm的粗粉砂组分可用来代表大气粉尘的变化,这与湖泊沉积物中粗粉砂组分是大气尘暴降尘主要组分的认识一致。另外,公海湖泊冰面粉尘样品的平均粒径还具有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表现出与冬季风方向一致的特征,进一步表明公海湖泊沉积物中粗粉砂组分可以代表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变化。因此,公海湖泊岩芯中的粗粉砂组分可用来重建全新世大气粉尘变化以及可能的东亚冬季风强度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728.
本文通过野外剖面实测、样品采集、薄片鉴定等手段,收集地球化学数据及前人研究材料,对岐山地区岩性组合、沉积构造进行了研究,分析其中奥陶统沉积环境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岐山地区在中奥陶统下马家沟组早期沉积白云岩,为局限海台地环境;下马家沟组中、晚期沉积中厚层状灰岩,为开阔海台地环境;上马家沟组沉积厚层的纹层状灰岩夹碎屑流、浊流等深水沉积建造,水体逐渐加深,并进入台地前缘斜坡沉积环境;峰峰组发育厚层的纹层状灰岩,为台地前缘斜坡环境并向深水海盆靠近。由此判断岐山地区应为南缘凹陷上,除淳化-旬邑次级凹陷以外的另一个水体更深、坡度更大的次级凹陷。  相似文献   
729.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发现晚新生代伸展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认真、系统的地震资料解释, 我们在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首次发现晚新生代正断层。 这些正断层发育于西南坳陷的东北部, 走向 NE-SW, 剖面上组合成堑垒构造, 个别剖面上显示负花状构造特征。 正断层主要发育于新生界, 向上断至的最高层位是第四系更新统下部。 倾向相反的正断层向下交汇后断距消失, 断层继续向下延伸的情况不清楚。 根据断距 变化和生长指数计算, 正断层形成于上新世晚期, 持续演化至更新世早期。 正断层的形成演化过程与以往在阿瓦提凹陷、巴楚隆起和塘沽孜巴斯坳陷发现的晚新生代正断层基本一致, 正断层活动时间为 ca. 3~2 Ma。 它们形成于一个区域性弱伸展构造应力场, 代表印度-亚洲碰撞远程效应下, 塔里木盆地脉式挤压冲断过程中的一个构造间歇期。  相似文献   
730.
膜下滴灌条件下绿洲棉田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非饱和土壤水运动理论,建立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二维数值模拟模型,研究了田间层状土壤在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特征.应用不同小区不同灌水处理的实测值与模拟值进行验证,同时对模型做了精度分析,结果表明符合精度要求,这说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客观地反映实际土壤条件下的水分运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剖面30~40 cm粘土层使土壤水分运动具有很大的差异,0~30 cm变化明显,而40 cm以下土壤水分运动的变化较小.膜下滴灌应该采取灌水量小,频度大的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