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51.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第七次党代会、省“两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国±资源厅局长会议精神,总结2006年全省国土资源工作,研究部署2007年工作任务,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2.
中国的喀斯特天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有世界上最广大的喀斯特区域,最多样化的喀斯特景观和为数极多的漏斗与洞穴.中国南部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峰丛和峰林喀斯特,在全球锥状和塔状(cone and tower)喀斯特类型中,是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形态.而峰丛喀斯特区则是天坑(tiankeng)的重要分布区域.近十几年来,已有近50个天坑在中国南方的峰丛喀斯特区被发现.主要分布在重庆、广西、四川和贵州境内.目前的研究表明,天坑主要发育在特定的地貌、地质和水文地质环境下,并因此区别于常态的喀斯特漏斗.  相似文献   
153.
利用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和NCEP的FNL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11月20日广西一次深秋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学诊断,并对过程中降水时空差异做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暴雨过程发生在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偏北,低层大气偏暖偏湿的异常气候背景下。暴雨过程中降水时空特征存在差异:北部雨强较小,降水时间长,暴雨落区集中;南部雨强较大,暴雨落区分散,雨带多处断裂。北部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层结造成带状回波强度比南部条件不稳定环境下的飑线强度弱,而持续时间长。北部是强水汽辐合区,湿层深厚,偏南气流的水汽输送对降水维持有重要作用;南部"上干下湿"结构有利于近地层辐散气流加强以及飑线移速加快。北部风向垂直切变小,造成带状回波后向传播,"列车效应"造成长时间降水;南部风向垂直切变大,导致飑线右向传播,视觉上表现为飑线快速东移和"跳跃式"东移。背景环流和要素分布差异使广西北部和南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特征不同,最终导致降水时空差异。  相似文献   
154.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广西区域内出现强对流天气的时段,将区内6个探空站温湿廓线资料以及ERA5数据作为基准检验,分析了FY-4A卫星温湿廓线的误差情况,结果表明:(1)无云条件下FY-4A温湿度廓线的偏差相对较小。相对于探空数据,质量控制为0和1的样本均方根误差RMSE范围在1.04~4.16℃,总体RMSE为2.61℃,850~700 hPa、600~500 hPa以及250 hPa上误差较小,RMSE均小于2℃。FY-4A与ERA5温度廓线的差异分布与探空结果相近,RMSE范围为1.01~4.15℃,总体RMSE为2.19℃,925~400 hPa以及250 hPa上RMSE均小于2℃。(2)无云条件下FY-4A湿度廓线总体RMSE为61.06%,低值区位于900~700 hPa,平均约为20.51%。在500 hPa附近误差最大,可能与干空气入侵导致垂直方向上含水量突变有关。总体而言对流层低层误差较高层小。(3)个例中重构的T-Inp图能一定程度上还原大气上下层的温湿结构特征,但对于层结稳定度以及不稳定能量的定量估计还存在一定偏差。经质量控制后的温度数据较好地反映了冷...  相似文献   
155.
水库蓄水后,水深增加使得河道干支流水动力条件发生改变,干流泥沙倒灌造成支流淤积,影响水库有效库容和航运安全。以溪洛渡水库为例,基于实测资料和三维水沙数学模型,研究库区干流和支流的水沙输移规律,分析支流河口段泥沙淤积特性及拦门沙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库区支流河道淤积泥沙来自支流上游和干流倒灌,其中,支流上游来沙是库区支流河道淤积的主要来源。(2)干流倒灌库区支流河口形成对流和环流区,泥沙易于淤积,西溪河和牛栏江坡度较缓,存在形成拦门沙的风险较大;美姑河坡度较大,存在形成拦门沙的风险较小。(3)对于西溪河、牛栏江和美姑河,干流倒灌的距离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加,高水位运行时,水位对干流倒灌的距离影响不明显;而对于金阳河和西苏角河,干流倒灌的距离随着流量的增加基本不变,干流倒灌的距离随着水位的增加而增加。研究成果为新水沙情势下库区支流拦门沙风险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