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60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分析2018年第12号热带低压的奇异路径及其在广西强降雨落区产生的原因,分析表明:(1)12号热带低压路径为逆时针旋转,主要是由于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引导气流偏弱,低压先受到11号热带低压的互旋作用而产生了逆时针旋转的路径,登陆后由于11号热带低压减弱,对其影响也逐渐减弱,之后受到自身内力作用转向西北方向移动。(2)广西上空的热力和水汽条件均有利于对流发展,但桂东南由于缺少有利的动力条件和触发条件,没有强降雨产生。由于低压中心随高度向西南方向倾斜,导致垂直运动随低压中心向西南倾斜,使低压西南方处于大尺度上升运动处。而沿海和桂南一带处于偏北风和偏西风的辐合处,触发对流产生。强降雨云团在沿海被触发并发展,在低压西南方得到进一步发展,并随着低压转向西北方向移动,在广西的南部和中西部产生了强降水。  相似文献   
52.
广西冰雹的活动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西90个站49 a(1956-2004年)的冰雹资料,采用回归统计、天气概念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广西冰雹的活动特点,结果表明:处在低纬地区的广西,冰雹天气与地形密切相关,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具有"北多南少、西多东少、山区比沿海多"的特点;地处云贵高原余脉的百色、河池是冰雹的频发区;冰雹发生与年平均气温相关性不太明显,但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多出现在午后14~19时;2-5月是广西冰雹发生的主要季节,尤其集中发生在3-5月,原因是春夏之交是冷暖窄气活跃、交缓最明显的时期,由此春末夏初冰雹个大、发生频次高.大范围冰雹过程根据环流特点可分为南支槽型、高原东部深槽型、华北深槽型,其中南支槽是广西冰雹天气的最主要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53.
2008年初广西罕见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利用广西1971~2000年地面气象资料记录和Micaps提供的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对2008年1月12日~2月5日广西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欧亚地区出现罕见、持续而稳定的大气环流异常形势,是造成这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直接原因。这种大气环流异常形势主要表现在:(1)长时间持续的中高纬度欧亚地区的大气环流呈现西高东低分布,有利于强冷空气自西北方向沿河西走廊连续不断入侵中国;(2)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低压槽活跃,促使西南方向暖湿空气沿云贵高原向中国输送;(3)由于冷暖空气交汇区,暖湿空气在上,在对流层中低层形成稳定的逆温层,是广西北部地区大范围冻雨出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4.
利用1961-2005年南宁地区8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分析近45 a南宁地区寒潮活动的特征及其多年变化特点,并且研究了环流场异常对寒潮事件发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宁地区寒潮活动期区域差异较大:东部开始早,结束晚;西北部开始晚,结束早,寒潮出现在12、1和2月。近45 a来,寒潮具有两次跃变异常,分别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前期和90年代后期;寒潮活动总的趋势是减少的,减少频数为0.12次/10 a,这主要与日最低气温比较高有关。此外,针对强寒潮活动年和弱寒潮活动年,给出了500 hPa典型高度距平场特征。  相似文献   
55.
西南季风和热带气旋耦合的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胜芳  唐文  何慧  陆丹 《海洋预报》2008,25(1):88-94
本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FY-2C卫星云图、风廓线资料及自动站资料分析了热带气旋"碧利斯"的路径、陆上维持、暴雨成因.结果表明:"碧利斯"登陆后折向西行与冷空气到达黄淮一带有关,以后折向西偏南行,是受大陆高压南侧东北气流引导;"碧利斯"在陆上维持长、登陆后具有明显的不对称结构,与它处在鞍形场的有利流场、副热带高压从其东面加强西伸、正值西南季风爆发有关;暴雨的发生,与其"处在有利的气候背景,低压环流以罕见的路径从较北的纬度跨越广西"有关:更重要的是西南季风激发西南急流,西南急流输送水汽和释放潜热,利于热带气旋环流的维持,也为暴雨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急流轴左侧为正切变涡度区,既有利于热带低压环流的维持,又有利于强对流的发生;急流加强风的垂直切变,促使对流风暴不断生成.强降水的发生与西南急流的加强和向下扩展相关,急流指数变化对暴雨短时临近预报有较好预示性.  相似文献   
56.
利用区域自动站资料、常规高空资料、地面观测资料、雷达和云图,对2019年5月27-28日发生在广西西部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暴雨期间有切变和地面弱冷空气影响广西;边界层到对流层中层风速小,导致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之后移动缓慢;温度平流是上升运动的主要贡献者;暴雨发生前广西的西部到南部湿层深厚,垂直风...  相似文献   
57.
统计分析了1956年以来以来广西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并提出了减灾对策.广西冰雹集中在2~5月,主要发生在14~19时;北多南少,西多东少,山区比沿海多;大范围冰雹过程可分为高原东部深槽型;南支槽型;华北深槽型.其中南支槽是冰雹天气的最主要系统;冰雹次数与拔海高度正相关,与年平均气温负相关.  相似文献   
58.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广西区域内出现强对流天气的时段,将区内6个探空站温湿廓线资料以及ERA5数据作为基准检验,分析了FY-4A卫星温湿廓线的误差情况,结果表明:(1)无云条件下FY-4A温湿度廓线的偏差相对较小。相对于探空数据,质量控制为0和1的样本均方根误差RMSE范围在1.04~4.16℃,总体RMSE为2.61℃,850~700 hPa、600~500 hPa以及250 hPa上误差较小,RMSE均小于2℃。FY-4A与ERA5温度廓线的差异分布与探空结果相近,RMSE范围为1.01~4.15℃,总体RMSE为2.19℃,925~400 hPa以及250 hPa上RMSE均小于2℃。(2)无云条件下FY-4A湿度廓线总体RMSE为61.06%,低值区位于900~700 hPa,平均约为20.51%。在500 hPa附近误差最大,可能与干空气入侵导致垂直方向上含水量突变有关。总体而言对流层低层误差较高层小。(3)个例中重构的T-Inp图能一定程度上还原大气上下层的温湿结构特征,但对于层结稳定度以及不稳定能量的定量估计还存在一定偏差。经质量控制后的温度数据较好地反映了冷...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以古代文献为基础,结合现代医论、验案及实验研究对冷淋的源流、病因病机、类证辨析及临床论治进行系统论述。冷淋与现代医学中慢性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相类似,其基本病机或为寒湿犯脬,或为肾阳亏虚、寒邪入侵,或为气机郁滞,寒邪蕴结下焦、膀胱与肾气化不利。临证多采用温脬散寒、利湿通淋,温补肾阳、通淋散寒,理气解郁等治法,同时注意治疗兼证。亦可采用汉椒根、槲若、南扁豆等单药治疗,具有一定疗效。本病临床应与生理性寒颤、热淋寒颤、胞痹、膏淋、劳淋相鉴别。  相似文献   
60.
利用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和NCEP的FNL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11月20日广西一次深秋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学诊断,并对过程中降水时空差异做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暴雨过程发生在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偏北,低层大气偏暖偏湿的异常气候背景下。暴雨过程中降水时空特征存在差异:北部雨强较小,降水时间长,暴雨落区集中;南部雨强较大,暴雨落区分散,雨带多处断裂。北部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层结造成带状回波强度比南部条件不稳定环境下的飑线强度弱,而持续时间长。北部是强水汽辐合区,湿层深厚,偏南气流的水汽输送对降水维持有重要作用;南部"上干下湿"结构有利于近地层辐散气流加强以及飑线移速加快。北部风向垂直切变小,造成带状回波后向传播,"列车效应"造成长时间降水;南部风向垂直切变大,导致飑线右向传播,视觉上表现为飑线快速东移和"跳跃式"东移。背景环流和要素分布差异使广西北部和南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特征不同,最终导致降水时空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