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7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197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153篇
地球物理   143篇
地质学   531篇
海洋学   116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28篇
自然地理   1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针对现有航空摄影测量规范直接用于航摄控制点布设的局限性, 以及直接将现有经验用于A3数码航摄仪像控点布设方案过程中外业工作量过大这一问题, 提出了基于A3航摄仪像控点布设的5种假设方案, 然后通过试验区域的影像数据结合选取的像控点实际解算, 依次计算5种布点方案下的空三解算结果, 综合空三解算精度和实际外业的作业量, 提出大范围复杂区域像控点布设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992.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近30年(1979—2011年)热带(0~360 °E,20 °S~20 °N)对流层顶高度变化,结果显示其高度有明显的线性上升趋势,近30年气压下降了3.5 hPa。其中对流、臭氧和对流层温度的贡献分别为13.3%、27.26%和57.31%。在去除线性趋势后,热带对流层顶气压表现出了显著的年际变率,主要周期峰值为18.2、28.6和40个月。其中臭氧和热带对流层温度都对18.2个月的周期有贡献,而臭氧和热带对流层温度18.2个月的周期很可能是由北半球的季风环流引起的;28.6个月的周期主要源于臭氧总量的准两年周期变化,而后者是由热带平流层低层纬向风场的准两年振荡引起的;热带对流层顶气压40个月的周期似乎源于ENSO循环引起的对流层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993.
景德镇北部地区是继金山金矿化集中区(矿田)后赣东北又一个潜力巨大的金矿找矿远景区之一.而鹅湖金矿化集中区是其中近年来取得连续突破的典型代表之一,相继发现了一系列金矿找矿远景区.集中区内主要发育与韧性剪切带后期叠加的脆性破碎而成的剪切石英脉(团块)带型金矿床(亦称为后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空间上金矿体严格受韧性剪切带、中元古界地层层位和鹅湖花岗闪长岩复式岩体和煌斑岩的控制,具有较为典型的“三位一体”控矿特征.金矿化普遍具有矿体数量众多、走向延长较为稳定、倾向上延深变化大的特点.矿化极为不均匀,金矿石类型属于贫硫化物金矿石.围岩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铁白云石化、绿泥石化及碳酸盐化等,而金矿化与前3类蚀变关系密切.大背坞金矿床中黄铁矿δ34S同位素变化范围(-4.9‰~-7.1‰)反映出硫主要来源于双桥山群浅变质海相沉积岩系;δ18O值、δDH2O值及δ13C值则反映出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和变质水混合流体源.  相似文献   
994.
近年来,九岭南缘同安-白水洞地区取得了重大找矿突破,发现了多处大型、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系统梳理该地区锂矿成矿地质特征对于总结区域成矿规律,指导下一步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钻孔编录,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九岭南缘燕山期花岗岩划分为4个阶段,其岩性从老到新依次为中细-中粗粒斑状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细粒含斑(少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细粒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细粒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各岩性之间呈明显的侵入接触关系。其中晚阶段白云母二长花岗岩与锂矿具有成矿专属性,并常超覆于其他燕山期岩体之上,内部见有早期岩体的捕虏体。以w(Li2O)≥ 0.20%圈定锂矿体,矿体主要分布于白水洞岩体上部的中、强钠长石化白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同时有少量的伟晶岩和细晶岩矿体,局部花岗岩围岩被矿化,但下部弱钠长石化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及地表局部地段白云母二长花岗岩不含矿。锂主要赋存于锂白云母和锂云母中,脉石矿物主要为钠长石、石英、钾长石、云母等。燕山期花岗岩蚀变普遍且较强烈,蚀变类型主要有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白(锂)云母化、云英岩化、黄玉化等。白(锂)云母化表现为围绕原生白云母边缘发育交代的白云母和锂云母,同时与钠长石化紧密伴生。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碱交代阶段,局部叠加云英岩化(酸交代)阶段。上述特征表明九岭南缘蚀变花岗岩型锂矿为热液作用的碱交代阶段富集成矿。结合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笔者初步总结了该地区锂矿成矿要素,建立了找矿标志,并圈定了陈家里-新庵里、港口-东坑、三角岭-东窝里、张家里-窑场里等地区作为下一步重点找矿靶区,为九岭南缘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浙东南后坑酸性蚀变岩帽地质及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蚀变岩帽在地表一般表现为陡倾的正地形,是高温、高氧逸度流体对围岩进行酸性淋滤,形成的一系列高级泥化和泥化等蚀变矿物组合。这种蚀变是浅成低温热液蚀变系统的一部分,其深部可能具有寻找斑岩型矿化的潜力。浙东南陆相火山岩地区普遍发育此种蚀变岩帽,但该类型蚀变常被前人定义为“次生石英岩”。本文选择其中典型的后坑蚀变岩帽,通过大比例尺蚀变填图、岩心编录,利用短波红外(ASD)、电子探针(EPMA)、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 等分析技术手段,发现蚀变岩帽具有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蚀变矿物分带。垂直方向由深到浅依次发育刚玉-绢云母,绢云母-叶蜡石,明矾石-高岭石-地开石具分带特征;水平方向上从核部到边部依次发育多孔状石英-金红石、高级泥化带(明矾石-叶蜡石-高岭石-地开石-水铝石-Aluminum Phosphate and sulphates矿物)、泥化带(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并得出以下几点认识:①后坑蚀变岩帽中明矾石短波红外特征吸收峰在1480~1491nm之间,以岩浆-热液成因的钾明矾石为主,含少量钠明矾石;②叶蜡石短波红外特征吸收峰在2167nm左右,分为两种成因:早期高级泥化阶段的绢云母经后期热液退变质蚀变而成以及早期高岭石经后期热液进变质作用形成;③蚀变岩帽根部的刚玉被后期热液蚀变形成绢云母,刚玉-绢云母蚀变带之下可能是黄铁绢英岩化带;④早期水铝石被后期热液蚀变形成地开石,代表了热液的多期次性;通过对比后坑蚀变岩帽与其他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如Horse- Ivaal和Vuda等矿床)的蚀变矿物分带后,发现后坑蚀变岩帽蚀变矿物分带与这些典型矿床相似。本文认为后坑蚀变岩帽属于该成矿系统上部的浅成低温热液蚀变部分,其深部具有寻找斑岩矿床的潜力,同时提出浙东南其他发育在陆相火山岩中的蚀变岩帽也属于该蚀变系统,具有寻找斑岩型铜金矿床的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996.
997.
分析了渤海两次由不同强度气旋引发的异常增水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当气旋强度强,影响时间长,则存在若干周期的异常震荡增水,位于湾底的潮位站各周期最大增水呈现"跳绳"形态;反之则可能在一个周期内,异常增水波便消散。建立渤海异常增水模型,推导增水波传播速度,即为开尔文波的形式。两次过程增水理论与实际传播时间平均误差为1.0 h和0.75 h,说明渤海异常增水波传播符合开尔文波特征。根据气旋强度和辽东湾各站的风暴潮情况,按照各站间的理论传播时间特征可以有效解决和提高此类风暴潮过程的漏报错报情况。  相似文献   
998.
杨柳坪矿区的基性-超基性岩主要呈层状产出,可以分为2类,即含矿的强蚀变超基性岩和不含矿的弱蚀变或未明显蚀变的基性岩,前者属于苦橄岩并具有科马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不具鬣刺结构,但可称为科马提质的苦橄岩),同时还具有高H2O^ 、高CO2的特点,并且H2O^ 、CO2越高矿化越强,表明成矿作用与热液蚀变有关,后者在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上与峨眉山玄武岩相似,成矿元素含量正常。  相似文献   
999.
南海北部中尺度反气旋涡的湍流混合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利用GHP细结构参数化方法和Thorpe-scale方法,分析水下滑翔机于2015年5月在南海北部采集的数据,估算了南海北部中尺度反气旋涡的湍流混合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该反气旋涡的混合具有明显的空间非对称性,混合率在其运动方向的后侧边缘明显增强达到O(10-3 m2/s)量级;而在其运动方向的前侧边缘,平均混合率要小一个量级。这一混合非对称特征与中尺度的涡动能密切相关性。中尺度涡后侧边缘处存在高流速剪切,容易引起垂向剪切不稳定,可能是引起该处混合增强的主要因素。另外,中尺度涡后侧边缘发展的次中尺度过程同样导致了该处强混合。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南海北部的混合过程。  相似文献   
1000.
极端质量比旋进系统是空间引力波探测器最重要的波源之一。对引力波的探测需要高精度波形模版。当前主流的极端质量比旋进系统引力波计算模型中,人们一般将小质量天体当作试验粒子进行计算,而忽略了其结构及自身引力对背景引力场的影响。利用Mathisson-Papapetrou-Dixon方程研究延展体在弯曲时空中的运动,以及小天体自旋和质量多极矩对引力波信号识别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比在10?6-10?4范围的旋进系统,其自旋达到很大时,自旋对延展体的轨道运动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在质量比10?4-10?2区间内,需要考虑中心黑洞潮汐作用导致的白矮星形变;在质量比大于10?4,且白矮星自旋很大时,其自旋产生的形变会对小天体轨道运动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大质量黑洞潮汐作用导致的恒星级黑洞或中子星产生的形变可以忽略,中子星和黑洞的自旋会对轨道运动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而自旋产生的四极矩对轨道运动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