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大气科学   15篇
海洋学   38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2004年11月南大洋上一对气旋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各种观测资料,包括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发行的FNL(Final Analysis)资料和GOES-9(Geostationary 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对2004年11月15日至25日中国"雪龙"号南极科学考察船穿越南半球西风带时对其影响最大的一对气旋M和N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天气背景进行了介绍,并利用FNL资料和卫星云图对气旋对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描述,最后对这对气旋的垂直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气旋M具有明显的暖心结构,斜压性较弱,而气旋N有不太明显的暖心结构,在其上空有明显的螺旋云团,斜压性较强.  相似文献   
32.
本文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的ERA5客观再分析资料、气象卫星合作研究所(Cooperative Institute for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Studies,CIMSS)...  相似文献   
33.
数值模拟和卫星反演大气能见度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4年4月11日、2005年3月9日和2005年3月27日发生在黄渤海海域3个典型海雾个例数值模拟得到的大气能见度与可见光卫星云图的反照率进行对比分析,利用不同时刻大气能见度与反照率的对应关系进行线性数学拟合,得到新的适合白昼的大气能见度反演公式。利用该公式反演了几次显著海雾过程的大气能见度分布,发现海雾预报系统对大气能见度<200 m的海上浓雾的面积预报准确率约90%左右。对发生在2009年3月1日到2010年5月21日期间的46次较强海雾进行了初步统计,从判别海雾有无的角度来看该海雾预报系统对海雾的预报准确率为91.3%。  相似文献   
34.
利用客观再分析CSFR资料、最佳路径(Best track)资料、KALPANA-1红外卫星云图和探空站资料等,对2010年5月30日~6月7日发生在阿拉伯海上的热带风暴"PHET"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热带风暴的移动路径,强度变化和大尺度环流形势,根据卫星云图的特征,将其演变过程划分为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消亡阶段。对成熟阶段风暴的水平和垂直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垂直方向对流旺盛,各物理量在风暴中心周围分布不对称,"暖心"结构明显。  相似文献   
35.
傅刚  徐繁  刘燕青 《西部资源》2013,(1):133-134
测绘仪器计量检定工作,在上级行业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上级计量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经过广大测绘计量检定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我区测绘事业迅猛发展的条件下,特别是近年来测绘新技术、新仪器的不断应用,测绘仪器计量检定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测绘仪器计量检定工作,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6.
利用各种观测资料和RAMS(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模式4.4版对2004年4月11日发生在黄海海域的一次海雾事件进行了研究。利用GOES(Geostationary 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9和NOAA(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14可见光卫星云图对海雾的发生范围、演变过程等进行了描述,并对海雾发生前的大气背景场和气海温差场进行了分析;利用青岛和韩国济州岛2个站的探空资料对海雾发生时低层大气的稳定度进行了分析;利用RAMS模式对本次海雾事件进行了模拟,并计算了大气的水平能见度分布。计算结果与卫星云图所显示的雾区范围分布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37.
It is expounded in this paper that the wind is weak in a zone of large curvature and strong in the small one in case of large scale stream field in the tropic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variation of stream fields and generation of cyclones in tropical disturbance are also studied based on the authors' another paper.  相似文献   
38.
一次黄海海雾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利用 1个考虑了地形效应、植被影响、长波辐射、地表能量收支、液态水的重力沉降等影响雾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因子的三维海雾模式 ,模拟了 1995 - 0 6 - 0 1发生在黄海的 1次实际海雾过程 ,分析了海雾生长、发展和消亡过程中液态水含量和其它物理量的三维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该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黄海海域实际的海雾生消过程 ,对海雾的三维结构有一定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39.
北大西洋爆发性气旋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雅文  傅刚  张树钦 《气象学报》2018,76(2):169-181
利用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提供的Final Analysis(FNL)再分析资料,对2000-2015年冷季(10月至次年4月)北大西洋上的爆发性气旋进行了分析,综合考虑气旋中心位置经向分布特征和海面10 m高风场对爆发性气旋的定义进行了修订。根据气旋中心海表面气压最大加深率的空间分布,发现北大西洋爆发性气旋主要发生在4个区域,即:北美大陆区、西北大西洋区、北大西洋中央区和东北大西洋区。整个北大西洋区爆发性气旋个数随海表面中心气压最大加深率增大而减少,自西向东气旋强度增强,气旋移动路径呈西南-东北向。按气旋强度等级可分为4类:超强(≥ 2.15 Bergeron(Ber))、强(1.75-2.14 Ber)、中(1.45-1.74 Ber)、弱(1.00-1.44 Ber)爆发性气旋。在北大西洋海盆区,自西南向东北爆发性气旋的个数逐渐减少,爆发时长变短。西北大西洋区气旋中心气压加深率最大,爆发时长最长。东北大西洋区加深率最小,爆发时长最短。东北大西洋区爆发性气旋主要发生在12月,北大西洋中央区主要发生在12月-次年3月,西北大西洋区主要发生在1-2月。与海上相比,北美大陆区爆发性气旋发生个数少,强度弱,爆发时长短。   相似文献   
40.
张敏  傅刚 《山东气象》2004,24(Z1):10-12
本文利用各种观测资料,对2002年7月15日华北部分地区酷热天气,酷热发生前和发生时的地面和高空天气形势进行了分析。温度垂直递减率以及用干空气绝热方程计算得到的地面温度与实况比较接近,说明酷热区上空为典型的干绝热下沉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