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80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李锐  傅云飞  黄辰 《湖北气象》2021,40(3):259-270
降水所释放的潜热是驱动全球大气环流主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向大气热动力能转化的重要途径.准确测量降水云中各高度层的潜热释放率是人类长期努力而未实现的目标.本文阐述了降水潜热在气候系统水循环和能量平衡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已有的对热带降水潜热垂直结构的理解和共识,并介绍了遥感降水及其潜热三维结构的主要卫星计划和传感器.特别分...  相似文献   
12.
文中讨论了在局地热平衡情况下简单模式中的热带海气耦合扰动,指出参数K  相似文献   
13.
文中讨论了在局地热平衡情况下简单模式中的热带海气耦合扰动 ,指出参数 KH,KS和α决定着耦合扰动性质 ,并研究了使用抛物线柱函数展开时所截项数多寡对耦合扰动性质的影响以及对称和反对称于赤道的耦合扰动特征  相似文献   
14.
热带太平洋西风异常对ENSO事件发生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傅云飞  黄荣辉 《大气科学》1996,20(6):641-654
本文从观测资料对80年代两次ENSO事件产生过程中,热带太平洋西风异常及其对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温增暖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两次ENSO事件的产生过程中,赤道西太平洋上空均有较大的西风异常,并且它由赤道西太平洋向赤道中、东太平洋传播,随着西风异常从西向东传播,赤道中、东太平洋的表层相继增温。分析还表明,1982/1983年ENSO事件发生过程中,热带太平洋西风异常的强度要比1986/1987年热带太平洋西风异常强得多,这使得1982/1983 ENSO事件的强度比1986/1987_ENSO事件强得多。为了说明热带西太平洋西风异常对赤道中、东太平洋ENSO事件发生的作用,本文还利用IAP太平洋环流模式对西风异常在ENSO事件产生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的结果说明了热带太平洋的西风异常对赤道太平洋暖水的向东传播和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增温起了很重要作用,这与观测事实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夏季江淮地区降水的气候变化进行了文献综述和展望。首先回顾了中国大陆东部夏季降水进退研究情况,然后重点概述了中国大陆东部降水气候变化的研究成果、江淮梅雨气候变化和该地区夏季极端降水的研究成果、中国大陆中东部对流降水与层状降水的气候变化研究现状,随后对引起江淮地区夏季降水气候变化的影响机理研究做了回顾。文章最后指出未来要加强五个方面的研究,即江淮地区降水气候变化的综合机理研究、天气学研究、大气污染作用研究、云物理学研究和观测技术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6.
1引言人类生存和发展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必要条件,稳定和平衡的生态环境才能保证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人心,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闭。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类有关地球资源、环境、社会与经济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大量分析的能力。目前国内外学者已较多应用RS与  相似文献   
17.
1 INTRODUCTION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aquacultural andnatural populations studies on the early life historyof flatfishes in the aspects of their metamorphosisand benthic settlement accompanying pronouncedtransitions in morphology, behavior and habitatecology have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Youson,1988). Accumulated data showed that temperatureand substrate played a main role in the recruitmentsuccess of flatfish during their early development(Rijnsdorp et al., 1995, Gibson and Robb, 2000…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气候变化研究的深入,大气中氧气含量变化也应引起关注。本研究利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碳和氧气的原理,通过模拟植物各级生产力,估算出区域氧气生产量。利用MODIS的GPP产品,通过投影转换、影像裁切等处理,与GIS融合,采用C-FIX模型估算区域NPP、NEP,实现区域氧气生产量的总量估算和空间分布。以哈尔滨市为例估算了2008年区域氧气生产量,主要结论如下:①2008年哈尔滨市生产净氧气量394423.95t,植物自养呼吸消耗占初始氧气生产量的30.787%,异养呼吸消耗占0.001%,初始氧气生产量越多,植物自养呼吸消耗和异养呼吸消耗也多;②哈尔滨市处于高寒地带,2-12月氧气生产量基本趋近于0,夏季最高,秋季略高于春季;③哈尔滨市各月及全年以阿城区氧气产量最多,呼兰区、松北区次之,主城区即南岗区、道里区、道外区、香坊区及平房区最低。本研究采用RS、GIS等技术,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实现了区域氧气生产日、月、年总量估算和空间分布变化,为区域氧气生产量的估算提出了新的思路,为研究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和评价人类生活环境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黄土坡面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减流减沙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佳  刘普灵  邓瑞芬  刘栋 《地理科学》2012,(11):1391-1396
在延安燕沟流域退耕黄土坡面,根据植被状况建立不同植被恢复阶段(耕地、草地、灌木地、林地)径流小区,分析在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后,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减流减沙效益。结果表明,与坡耕地相比,各小区的减流减沙效益为:林地>灌木地>草地,草地和灌木地的减沙效益大于减流效益。对比草地和灌木地刈割前后的产流产沙量,可以看出,草地和灌木的减流效益有80%以上是由于地表枯落物及根系拦蓄径流造成,刈割后产沙量有明显增加,表明处于植被演替初级阶段的近地表层生态功能仍然比较脆弱,仍需进行封育保护。  相似文献   
20.
冬、夏季热带及副热带穿透性对流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鹏  王雨  冯沙  李崇银  傅云飞 《大气科学》2012,36(3):579-589
文中利用热带测雨卫星 (TRMM) 搭载的测雨雷达 (PR) 1998~2007年的探测结果, 就热带及副热带地区穿透性对流的频次、条件降水强度及垂直廓线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深对流和穿透性对流都主要发生在热带辐合带 ( ITCZ)、南太平洋辐合带 (SPCZ)、亚洲季风区、20°N以南的非洲以及美洲等地区, 它们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变化特征, 而且陆地深对流更容易发展成为穿透性对流, 但绝大部分地区的穿透性对流频次不超过0.2%。对穿透性对流条件降水强度的分析表明, 热带及副热带大部分地区的穿透性对流条件降水强度在10 mm/h以上, 且洋面的条件降水强度要比陆地大, 但由于其频次较小导致其对总降水的贡献并不大。尽管深对流和穿透性对流降水廓线的外形比较相似, 但相同的高度, 深对流的降水强度要比穿透性对流偏小, 而且这种差异随海陆和纬度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此外, 热带地区 (15°S~15°N) 冬、夏季深对流和穿透性对流降水廓线都只存在较小差异, 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