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8篇 |
免费 | 123篇 |
国内免费 | 12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0篇 |
大气科学 | 125篇 |
地球物理 | 120篇 |
地质学 | 331篇 |
海洋学 | 64篇 |
天文学 | 14篇 |
综合类 | 44篇 |
自然地理 | 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45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37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苏北浅滩沉积物中的大型绿藻微观繁殖体的垂直分布和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在2017年秋冬季组织实施的2个绿潮种源调查航次,研究苏北浅滩紫菜养殖区沉积物中的大型绿藻微观繁殖体的垂直分布和物种多样性。对沉积物中的微观繁殖体的定量实验结果表明:表层泥样中绿藻微观繁殖体的丰度最高,随着深度的增加迅速降低。在9月份表层沉积物中丰度为9±2ind./g,而在11月份表层丰度达到98±25ind./g;与9月份相比, 11月份浅滩沉积物中绿藻繁殖体数量呈现出显著升高的趋势。通过对51个绿藻样品的分子鉴定发现:沉积物中存在石莼属(Ulva)、尾孢藻属(Urospora)、盘苔属(Blidingia)等大型绿藻的微观繁殖体;数量占优是石莼属繁殖体,主要包括曲浒苔(Ulva flexuosa)、浒苔(Ulva prolifera)、扁浒苔(Ulva compressa)、缘管浒苔(Ulva linza);其中曲浒苔占据的比例最高,在9和11月份分别达到80.94%和73.33%。在2个调查航次中,都从沉积物中发现了绿潮浒苔的微观繁殖体,这些微观繁殖体是绿潮浒苔在苏北浅滩种源维持的重要方式和关键阶段,也构成了黄海浒苔绿潮连年暴发的"种子库"。 相似文献
62.
在西南"三江"造山带中段的兰坪盆地内,由于露头状况不好,盆地基底岩石出露状况不详,导致地层划分、归属相当混乱。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揭示,盆地东缘马登地区出露的基底岩石主要由2个构造地层单元组成,上部为火山-沉积序列,下部为浅海相泥岩、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上部火山-沉积序列出露厚约1200m,可分为4个喷发-沉积韵律,由英安质熔岩、流纹质熔岩与晶屑凝灰岩、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流纹质凝灰岩、火山碎屑岩及少量泥岩相间组成。火山岩锆石LAICP-MS U-Pb法测年数据显示,岩浆活动始于250Ma,持续至244Ma,总体处于早三叠世,构成江达-维西-云县弧火山岩带的一部分。强烈变形的海相地层与火山岩二者呈断层接触,其时代老于250Ma。结合砂岩中碎屑锆石年龄结果(大于260Ma)判定,这套沉积岩应属于晚二叠世,其与早三叠世-中三叠世火山岩一起组成兰坪盆地的基底岩石。 相似文献
63.
环渤海地区海(咸)水入侵特征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中阐述了环渤海沿海地区海(成)水入侵的主要方式、发展进程、影响因素等基本特征,提出海(成)水入侵的综合防治对策。研究区海(成)水入侵主要有面状、带状、脉状或树枝状和越流等4种入侵方式。气候、地形地貌、地质与水文地质是发生海(成)水入侵的基础条件,地下水超采等人类不合理工程经济活动是诱发海(成)水入侵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节水型社会体系,合理规划利用水土资源,建造阻成蓄淡工程,跨流域引水,以及建立健全监测预警系统等综合措施,防止海(成)水入侵的发展。 相似文献
64.
首次对北山地区的乌珠尔嘎顺、额勒根、雀儿山、黑鹰山、狼娃山、明水和石板井等花岗岩体开展了高精度40Ar/39Ar同位素年代测定,共分析了10件样品,其中有6件获得了比较可靠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数据,基本能够代表岩体的侵位年龄,分别为352.3±3.8Ma、271.76±0.88Ma、286.2±3.4Ma、272.0±4.7Ma、294.1±2.9Ma和255.2±4.1Ma;其他4件样品尽管受后期热扰动较为强烈,但是也能够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年龄信息.另外,受后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本文有6件样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Ar丢失,其中样品NSS01-13钾长石Ar丢失最为严重,不能获得可靠的年龄,其他样品发生Ar丢失的时间主要集中在燕山期,少量在印支期.获得的这些40Ar/39Ar测年数据与已经发表的其他40Ar/39Ar测年数据记录下了北山地区多期次的构造-岩浆侵入活动事件.根据这些年龄数据,可以将北山地区自海西中期以来的岩浆活动归纳为5个阶段,分别是①330~360Ma,海西中期花岗岩类侵入活动;②270~310Ma,与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和塔里木三大板块碰撞的时间同期或稍晚的花岗岩类侵入活动;③250~270Ma,明显晚于主碰撞发生的时间,为海西晚期碰撞后花岗岩类侵入活动;④210~250Ma,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⑤169~195Ma,燕山早期岩浆活动.其中270~310Ma同碰撞期花岗岩类最为发育,分布范围最广.尽管北山地区从前寒武纪到燕山期花岗岩类均有产出,但是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岩浆侵入活动发生在海西晚期,反映了海西晚期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和塔里木三大板块碰撞对接的构造事件.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类可能是在统一大陆形成之后由陆内强烈活化形成的.北山地区花岗岩类的高精度年代学测量可以构筑本区花岗岩类时空演化的精细格架,对于重塑本区大地构造演化历史、指导区域金属矿床的寻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5.
66.
2009年利用大功率人工源极低频电磁技术(CSELF)在位于华北、华南、东北、西北和西南的12个地震台站和几个流动观测点进行了连续30天新的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利用CSELF技术可以在1700 km之外测量到人工源电磁场信号,计算得到的电、磁场功率谱密度和视电阻率与天然源信号相比,抗干扰能力更强,观测信号更稳定,特别有利于识别和捕捉地震等诱发的电磁异常现象,在地震预测监测中具有很大的研究应用潜力.试验还发现,各地震台站和流动测点观测的CSELF信号的强度,与台站或者测量的电、磁场分量相对于发射源的距离、方位有明显的关系;发现在离开发射源的相对近区,场强随距离的衰减,比在相对远区更快;发现接收磁场信号比电场信号较易获得更高信噪比的数据. 相似文献
67.
系统介绍了泥浆材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叙述了水基泥浆、油基泥浆及合成基泥浆这3大类泥浆材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8.
拟拉且尔筵属Parareichelina最早见于和合著的《(竹蜓)的分类与演化》(1958,17页)(竹蜓)的分类表,即Parareichelina K.M.—Maclay,1956。在参考文献中却没有的著作,但注明有《古生物学基础》一书,正在印刷中。1959年,这三位学者在《古生物学基础》(竹蜓)目208页,Parareichelina属是1958年建立,模式种为Parareichelina reticulata K.M.—Maclay属征简单描述为:与Reichelina属的区别是,内圈凸镜形,外圈不包卷,隔壁褶皱。模式种的产地层位是,苏联北高加索上二叠统。代表这 相似文献
69.
欧亚与印度大陆的碰撞使得印度大陆的北东角强烈挤入欧亚大陆内部,形成东构造结,其引发的强烈变形将南羌塘地块、北羌塘地块、拉萨地块、保山地块、兰坪-思茅地块以及地块之间的缝合带挤压于很窄的范围内,造成青藏高原腹地与其东南缘之间构造单元划分、对比困难。滇西福贡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东构造结影响范围内,是三江造山带及青藏高原相关地块的汇聚处。福贡地区石炭系岩石组合表明其形成于较为稳定的浅海相沉积环境中,具有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特征。三件石炭系二云母石英片岩碎屑锆石表面年龄数据(194个有效分析点)形成五个主要年龄区间:2550~2400Ma、1800~1550Ma、1200~1080Ma、1000~850Ma和600~480Ma,峰值分别为~2502Ma、~1724Ma、~1120Ma、~886Ma和~512Ma。对比其他地块同时代地层的碎屑锆石年龄谱表明,福贡地区石炭系可能是拉萨地块的一部分,与腾冲地块一样,属于其南延部分。结合中新生代岩浆岩带的构造连续性,我们认为,印度板块东北角向北、北东方向的强烈挤压导致拉萨地块及冈底斯岩浆岩带弯曲、缩颈、并发生分离与旋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