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37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七·五”期间,作为新一轮水文地质普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先后开展了太行山南段、北段、冀东及冀西北等地区的1:20万水文地质普查(修编)工作,在投资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为了加快普查(修编)工作的进度,提高普查成果质量,在水文地质普查前期开展了水文地质遥感解译工作,截止1990年,共解译完成水文地质普查单元4个,总面积近8万km2。遥感技术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主要表现为: 1.水文地质遥感解译系列图件的编制,基本满足了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对查明区域水文地质基本条件、规律的需要。系列图件包括水系及水文要素图、地貌图、地质…  相似文献   
92.
中国当代强对流天气研究与业务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小鼎  郑永光 《气象学报》2020,78(3):391-418
对当代中国几十年来强对流天气研究和业务进展做了阐述,主要包括强对流系统产生的环境背景和主要组织形态,以及具体强对流天气的有利环境条件、触发机制、卫星云图特征、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特征以及预报、预警技术等诸方面。总体来看,中国学者对强对流以及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强冰雹、龙卷、雷暴大风)发生、发展的环流背景以及通过雷达和卫星观测到的组织结构及其演变特征都已有了明确认识,研究了对流系统的多种触发机制,深入认识了超级单体、飑线等对流系统的环境条件、组织结构特征和维持机制,了解了中国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组织形态和气候分布特征,获得了强冰雹、龙卷、下击暴流和雷暴大风等的雷达、卫星和闪电等的多尺度观测特征、形成机制和现场灾害调查特征,发展了各类强对流天气识别、监测和分析方法以及基于“配料法”和深度学习方法等的预报、预警技术等。因此,强对流天气业务预报水平已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93.
2003年7月8日安徽系列龙卷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分析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合肥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03年7月8日夜间发生在安徽庐江和无为县的龙卷过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7月8日夜间至9日凌晨,与一条自西向东移动的、被包裹在大片层状雨区中的带状对流(飑线)相联系,先后有4个径向速度场上明显的小尺度涡旋特征出现在飑线的前沿。其中一个小尺度涡旋特征持续了大约2小时30分,先后在庐江和无为县产生了龙卷。特别是在无为产生的龙卷,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其级别为F2~F3,属于较强龙卷。分析表明,此次龙卷为非超级单体龙卷,在反射率因子图上几乎没有任何特征,而在径向速度图上呈现为明显的小尺度涡旋特征,说明新一代天气雷达的使用大大增强了对龙卷的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94.
新一代天气雷达对局地强风暴预警的改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小鼎 《气象》2004,30(8):3-7
介绍美国新一代天气雷达 (WSR 88D)与传统天气雷达在探测和预警局地强风暴方面的评分对比。评分系统采用命中率POD、误警率FAR和警报提前时间。这有助于了解正在布网的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可能带来的对局地强对流风暴预警能力的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95.
基于单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的短时预报预警业务工作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和气象信息网络为依托,运用天气学、雷达气象学原理及计算机技术,集多种气象信息综合分析于一体,建成了具有信息自动采集与处理、语音及文字自动预警、短时预报产品制作、产品包装与决策服务、预报质量监控与评估、学习培训、业务技术总结、灾害性天气资料库、信息共享和在线帮助等多功能的短时预报预警业务系统与业务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96.
二十一世纪地球资源遥感卫星将在以下三个方向进行发展:  相似文献   
97.
天气预报技巧和价值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俞小鼎  张艺萍 《气象科技》2004,32(6):393-398
利用一个简单的花费-损失比模型介绍了天气预报系统的技巧和其对用户的价值之间的关系。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集合预报系统的控制预报和集合预报为例,对确定性预报和概率预报的情况分别进行了说明。结果表明,有技巧的天气预报系统只有在用产的花费-损矢比(C/L)在某一数值区间内时对用户才是有价值的。通过对比分析集合预报系统EPS概率预报和确定性预报的相对经济价值曲线,说明概率预报系统比一个与其质量相当的确定性预报系统具有较大的价值优势,而根据C/L选择最佳概率阈值对于实现其最大预报价值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8.
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倍受瞩目的一种处理高度非线性分类、回归等问题的计算机学习的新方法——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分析了这一方法的特点及其在数值预报产品释用及气象研究业务中的应用前景。SVM是一种有坚实理论基础的新颖的小样本学习方法。它基本上不涉及概率测度及大数定律等,因此不同于现有的统计方法。从本质上看,它避开了从归纳到演绎的传统过程,实现了高效的从训练样本到预报样本的“转导推理”(transductive inference),大大简化了通常的分类和回归等问题。SVM的最终决策函数只由少数的支持向量所确定,计算的复杂性取决于支持向量的数目,而不是样本空间的维数,这在某种意义上避免了“维数灾”。  相似文献   
99.
强烈雹暴三体散射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从干冰球和水球的散射特征出发, 分析了强烈雹暴三体散射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本反射率因子的形成机制, 讨论了影响三体散射观测的主要因素; 利用连云港CINRAD/SA天气雷达资料, 对2004年6月26日发生在连云港市境内的一次大冰雹过程的三体散射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 并对三体散射在业务上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产生三体散射的反射率因子区强度超过60 dBz, 三体散射的反射率因子值小于18 dBz, 长度通常小于14 km; 径向速度整体上为朝向雷达的低值, 谱宽很大, 可达13 m/s以上; 首次观测到三体散射后, 可立即预报有大冰雹将降落到下游地区, 提前量在20 min以上, 这些结果为利用三体散射预报冰雹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0.
伦茨伺服控制器的功能及其在CINRAD/SB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何炳文  顾松山  高嵩  郭庆 《气象》2006,32(7):52-57
介绍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SB伺服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伦茨伺服控制器的功能及应用,总结该雷达出厂调试、整改、业务试运行、业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采用半闭环控制方案,通过适当控制传动链精度解决精度定位,采用现场总线[1](CANControllerAreaNetwork)解决通讯和控制,利用伺服控制器的“内部跳闸”功能解决现场总线的自动复位,利用伺服控制器自身的功能解决工作方式切换。经现场测试该雷达方位角和俯仰角的闭环控制精度均优于0·1°,伺服系统能按照指令准确切换各种体扫模式(VCP11、VCP21、VCP31)和接收各种指令。现场实测数据和业务运行效果均表明该系统的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