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2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262篇
测绘学   198篇
大气科学   141篇
地球物理   104篇
地质学   478篇
海洋学   15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9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基于GCP的星载InSAR系统基线估计算法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星载InSAR系统中,基线矢量精度是影响地面绝对高程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基线进行估计能有效提高地面绝对高程精度。给出基于GCP的基线估计算法,并对算法中影响估计精度的误差源进行分析。通过对误差源误差取值的分析,给出理想情况下基线矢量的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982.
海上风机系统一阶横向自振频率的精确求解是风机振动分析的关键之一。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采用多段等效的方式模拟风机塔筒的连续变截面特性,并考虑土体的分层特点,建立风机系统横向振动方程,通过相邻连接段的位移、转角、弯矩和剪力之间的连续关系,推导出风机系统横向自振频率的半解析解,并与风机实测频率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方法的精确性与有效性。同时考虑风机前期设计及运营期间由于风机尺寸、土体参数可能出现的参数变化,对风机尺寸及土层要素进行了参数分析。分析表明:风机系统的横向振动频率受塔筒高度及变截面特性、土体模量、海床平面高度变化、桩径与桩长影响较大,受连接段高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83.
海底地下水排泄(SGD)是近岸海洋化学和生态系统演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其携带的大量物质对珊瑚礁发育和退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珊瑚礁区的SGD特征及其对珊瑚礁发育和退化的潜在生态环境效应,SGD的珊瑚替代指标以及全球各海域SGD的高分辨率珊瑚记录研究进展,并以南海北部为例探讨珊瑚礁退化的主导因素及SGD的潜在影响。研究发现,目前珊瑚礁区,尤其是岸礁区长时间序列的SGD动态变化记录的研究极为薄弱;利用珊瑚骨骼的地球化学指标来重建局部海域的SGD通量的动态历史变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虽然SGD极有可能是以南海北部为代表的珊瑚礁区珊瑚礁退化的重要因素,但目前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公众对SGD的关注和重视相当有限。未来的研究应该聚焦于珊瑚礁区SGD及其携带物质通量的高分辨率珊瑚记录,进而探讨SGD对珊瑚礁发育和退化影响的关键过程与机制,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984.
珊瑚礁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底栖贝类是该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类群。为了解北部湾涠洲岛珊瑚礁底栖贝类的群落现状及特征,于2015年秋季(10月)与2018年春季(5月)采用水肺潜水截线样条定量调查法对涠洲岛珊瑚礁区6个断面的底栖贝类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物种组成、丰度、生物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综合两次调查结果显示涠洲岛珊瑚礁区共有底栖贝类128种,分别属于多板纲1科1属3种,腹足纲25科46属68种,双壳纲22科31属57种。优势种为斑顶拟舌骨牡蛎、粗衣蛤、刺荔枝螺、马蹄螺、杂色牙螺、青蚶、旗江珧、甲虫螺、蕾丝蟹守螺、珠母爱尔螺。2018年春季定量断面采集到的样品为2纲14科43种,各断面的丰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值分别为3.39个/m2、86.94 g/m2、3.31、3.50、0.37。通过对两年的调查数据比较,发现2015?2018年涠洲岛珊瑚礁区的贝类生物群落呈现良好演替发育趋势。南海珊瑚礁区贝类群落结构可能受到了人为干扰强度和纬度的双重影响。本研究全面掌握了涠洲岛珊瑚礁底栖贝类的种类、分布区及群落的结构与变化,可为该地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珊瑚礁保护和生态修复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85.
海洋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光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20a来的研究表明,海洋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具有显著的光化学活性,其光化学反应不仅在碳、氮等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还可通过改变水体的光辐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在介绍CDOM光化学基本概念、反应原理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影响光降解的因素、CDOM光化学反应的生物地球化学以及生态环境意义,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86.
湘西钾矿资源开发利用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钾矿资源极缺,而湘西分布有丰富的钾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湘西钾矿资源制取钾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处在西部大开发范围内的湘西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87.
从湘潭南天化工厂的甲胺磷废水和污泥中分离细菌样品,以甲胺磷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经过定向筛选,得到1株可高效降解甲胺磷的菌株HN003,气相色谱测定其对甲胺磷的平均降解效率在24h、48h和72h分别达到45.8%、88.5%和100%。对其进行常规生理生化测试,结果表明,菌株HN003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在10-42℃、pH3.0-pH14.0范围内均能生长,并与巴氏葡萄球菌的表型特征非常相似。为了进一步确定HN003的分类学地位,测定了其16S rRNA基因序列(1541bp),分析了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菌株HN003与巴氏葡萄球菌的亲缘关系最近。综合上述结果,菌株HN003可鉴定为巴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pasteuri)。  相似文献   
988.
针对遥感图像地学应用中的云层覆盖问题,首先介绍了遥感图像去云处理的一般方法,然后重点研究了薄云覆盖图像的滤波增强技术和实现方法。在阐述传统的同态滤波算法的基础上,将高频增强滤波算法引入薄云区遥感图像增强处理中。试验表明,这两种方法均可取得良好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989.
南海周边中全新世以来的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前人有关中全新世以来南海海平面变化研究的主要成果,着重探讨了研究中出现的争议和热点问题,结果表明,南海中全新世确实存在高海平面,海平面最高有2~3 m,出现在7.0~5.5 kaBP;而此后的海平面变化呈振荡模式,波动降低到目前海平面的位置,且与温度波动有一定的同步性,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而由卫星观测结果统计出的最近十几年以来南海海平面的上升速率达3.9 mm/a,略高于同期全球平均值;由验潮站统计出的南海海平面上升率为2.4 mm/a,同样略高于相应的全球平均值。最后还指出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并初步总结出一些改进措施:①使用高精度的定年技术,减少年龄误差;②在构造相对稳定的海岸段研究古海平面变化;③尽量采用高精度的标志物,如微环礁、管形虫壳等。  相似文献   
990.
梁文  周浩郎  王欣  黄荣永  余克服 《海洋学报》2021,43(11):123-135
采用2019年5月14?22日开展的断面法调查数据,分析了涠洲岛西南部海域的造礁石珊瑚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涠洲岛西南部海域造礁石珊瑚共有9科38种,优势种为滨珊瑚(Porites sp.)、秘密角蜂巢珊瑚(Favites abdita)、斯氏角孔珊瑚(Goniopora stutchburyi)等团块状珊瑚。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为5.20%~31.20%,平均值为16.66%,远离海岸或靠近海岸但水较深的站位覆盖率较高。石珊瑚补充量较低、病害少、死亡率较低。造礁石珊瑚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互相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靠近岩壁的站位,水较深且船舶通行和游客潜水等影响较少,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和多样性程度均较高。受侵蚀海岸悬浮泥沙和潜水旅游影响较大的砂质岸段站位,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最低、优势种的优势度最高、多样性程度相对较低。人为活动、西南季风、风暴潮、海岸侵蚀悬沙、极端气候是影响涠洲岛西南部海域造礁石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