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9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2013年5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文剑  何立富 《气象》2013,39(8):1083-1088
2013年5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中心强度较常年偏强2~4 dagpm,东亚高纬环流呈4波型分布,其中新西伯利亚地区有一切断低涡,造成了新疆北部的降温天气;南支波动较常年同期活跃,南海季风爆发较常年同期偏早,副热带高压逐步西伸北抬.5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6.9℃,较常年同期(16.2℃)偏高0.7℃;全国平均降水量为85.5 mm,较常年同期(69.5 mm)偏多23.0%,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多.月内,我国主要天气特点是:南方暴雨频发,20个省市遭受风雹袭击,北方地区出现一次沙尘天气.  相似文献   
32.
令北京、广州早已沸沸扬扬的“71号令”地产风暴在南宁却还没见波澜,而即将到来的8月31日就是清理协议出让土地的最后期限,是对本地地产界影响不大,难起声色,还是暗酿风雨,预备潮流涌动?  相似文献   
33.
利用高分辨率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 分析造成2021年11月7—8日东北极端暴雪的温带气旋结构特征及爆发性发展机制, 结果表明:温带气旋发生在高空冷涡背景下, 地面气旋在黄海形成后出现爆发性快速增强并沿东北地区东部北上。地面降雪区主要分布在气旋西侧, 且降雪强度与气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地面气旋在爆发性发展后由叶状云系演变为逗点涡旋云系, 并表现出明显的锋面断裂和暖锋包卷;其垂直结构也先后出现高空锋区断裂、干暖核形成和中性锢囚锋区加强;西伯利亚高压脊、华北高空槽和东北高压脊3个异常中心构成Rossby波列, 随着高度异常中心不断东移及波能量向下游地区频散, 华北高空槽区的波作用通量明显增大导致华北冷涡快速增强, 涡度因子的急剧增大有利于地面气旋爆发性发展;随着平流层位涡高值区沿等熵面不断向南发展和向下传播, 导致中层冷涡快速发展并向下伸展, 诱发地面气旋爆发性增强。  相似文献   
34.
2013年8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杨舒楠  何立富 《气象》2013,39(11):1521-1528
2013年8月环流特征如下:极涡呈单极型分布、贝加尔湖以东地区为明显负高度距平,我国中高纬多短波槽活动,东北冷涡活动频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较常年偏强、偏西。8月全国平均降水量101.0 mm,较常年同期(105.3 mm)偏少4.1%;全国平均气温22.0℃,较常年同期(20.8℃)偏高1.2℃,与2006年并列为1961年来同期最高。8月我国的大范围强降水过程有7次。月内东北地区暴雨过程频繁,共出现5次局地强降水过程,造成松花江、嫩江和黑龙江流域等出现大范围洪涝灾害。8月共有6个热带气旋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活动,其中“飞燕”、“尤特”和“潭美”等3个热带气旋在我国登陆。我国黄淮西部及淮河以南大部地区出现35℃以上异常高温天气,其中黄淮西部、江淮大部、江汉、江南以及广西北部、重庆、贵州东部、四川东部、新疆南部和东部最高气温普遍达38~40℃,部分地区超过40℃。  相似文献   
35.
华北冷涡背景下强对流天气的基本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京津冀的危险天气报资料,统计分析2001-2008年5-8月华北冷涡背景下的强对流天气的时空分布及动力热力特征.结果表明:(1) 短时强降水在沿海地区发生的概率最大,尤其是下午至傍晚.河北西北山区上午发生大风和冰雹的概率最大,下午至傍晚的大概率区向东向南明显扩大.龙卷在上午发生的概率最大,其大概率中心位于北京.(2...  相似文献   
36.
利用1999—2008年5—8月中国160站月平均气温资料、每日2次的MICAPS资料及每日4次的NCEP 1°×1°资料,通过定义一个夏季华北冷涡强度指数(NCCVI),研究了夏季华北冷涡异常年西太平洋副高、东亚季风、高空急流及低层垂直运动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夏季NCCVI异常强年500 hPa上贝加尔湖地区有气旋性环流发展,从贝加尔湖至我国华北地区为一显著的高空槽所控制,冷空气较活跃并随槽后引导气流扩散南下影响华北地区。对流层各层偏暖湿,200 hPa上高空急流偏强,700 hPa上高纬冷涡后部偏北气流加强,低纬偏南气流加强,冷暖空气在华北交汇,华北和东北地区低层上升运动发展。同期副热带高压偏强,位置略偏南;东亚夏季风偏强, 加强了水汽输送。夏季NCCVI异常弱年相反。  相似文献   
37.
广州市37℃以上酷热天气形势及相关要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黄忠  熊亚丽  林良勋 《气象》2005,31(7):24-27
对1951年以来广州市出现的37℃以上的酷热天气的形势特征和广州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发现这类天气多发生在地面气压场西北高东南低的形势之下,与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活动关系密切,二者的共同作用使广州附近多数情况下出现下沉气流。结果还表明,广州地面和低空吹偏北气流更易出现酷热天气,酷热天气还与前期的气温和降水等要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8.
对中国华南沿海不同地理群体的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测定了漳州东山湾(DS)、深圳大亚湾(DY)、深圳大鹏湾(DP)、阳江沙扒湾(SB) 4个群体共计100尾黄斑篮子鱼线粒体DNA D-loop序列。结果显示: 序列长度约828bp, 包含72个变异位点, 50个单倍型, A、T、C、G含量平均为31.2%、31.1%、20.8%和16.9%; 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893±0.053~0.957±0.030, 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105±0.0031~0.0179±0.0031, 表现为高单倍型多样性而低核苷酸多样性的特点; 群体内的遗传距离0.0107~0.0184, 群体间的遗传距离0.0112~0.0172, AMOVA分析显示群体间的分子变异占0.66%, 群体内占99.34%; 中性检验结果表明Fu’s Fs检验值为显著的负值(-16.7079, p<0.01); 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图呈单峰, 表明黄斑篮子鱼演化过程中经历过种群扩张事件, 推测扩张时间约在1.38~4.60万年前。综上, 华南沿海岸4个黄斑篮子鱼群体间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 可划归一个管理单元, 而沙扒湾(SB)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高, 应优先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39.
利用多种实时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造成2021年11月6—8日华北、东北极端暴雪过程多系统的结构特征及热动力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先后由500 hPa高空横槽、河套西风槽及高空冷涡接力影响,其上空的高空急流不断加强并呈现“S”型弯曲,同时低空偏南风急流形成与加强,并在东北地区与高空急流耦合。此次过程阶段性特征明显,其影响系统的结构特征和水汽输送存在差异。回流冷锋形成的冷垫锋面较为浅薄,暖湿气流在其上倾斜上升。寒潮冷锋则较为陡立,上升气流随高度西倾。而锋面气旋结构较为深厚直立,使得气流呈垂直上升运动。随着斜压强迫的不断增强,850 hPa切变线由准东西向分布转为南北向分布,再演变为低涡切变结构。对应的水平涡度由弱转强,其上空正涡度垂直分布也逐渐加强,由弱倾斜上升运动逐步演变为较强垂直上升运动区,并在系统东侧形成次级环流下沉支。此次过程的发生发展与锋生作用密切相关,降雪落区和强度与锋区走向及锋生函数大小较为一致。假相当位温锋区在降雪3个阶段逐渐加强,垂直锋区和低层锋生函数由倾斜状态演变为近乎直立结构;湿位涡诊断表明,3个阶段降雪落区均发生在湿位涡正压项>0而斜压项...  相似文献   
40.
2004年北京"7.10"暴雨中β尺度对流系统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逐时云顶亮温TBB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成功模拟基础上的高分辨率模式输出资料,对2004年7月10日北京突发性暴雨过程中茁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结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是由具有中茁尺度的对流系统所产生,它发生在大尺度暖脊之中;对流层中层的短波槽,以及低层西风槽前的西南气流与暖切变线北侧的东南气流的汇合,为M茁CS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该M茁CS由2个中尺度对流云团合并而成,具有椭圆形结构特征,其水平尺度为150km×100km,时间尺度约为5h。该M茁CS在对流层低层表现为中尺度辐合线或强辐合中心,雷达回波和径向速度场所反映的中尺度回波带和辐合线,与M茁CS的演变有密切的关系。在其发展强盛期,中茁尺度对流系统呈现相当正压性;垂直倾斜的上升气流及其两侧,有明显的下沉补偿气流,显示本个例M茁CS具有对流型风暴的结构特征。此次M茁CS发生在强对流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在700hPa以下对流层低层具有明显的假相当位温兹se暖舌;近地面层偏南风与偏东风2支气流的辐合,以及冷空气的侵入,导致行星边界层内能量锋区的加强,从而有利于MC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