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9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用常规天气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09年9月16日出现在广东最少雨区之一的罗定市的强降水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巨爵"减弱后的低压系统移动缓慢,其与西伸的"方头"副高之间气压梯度增大,偏南急流在粤西加强和维持是形成"9.16"暴雨的最主要天气系统;边界层内持续的水汽输送和强辐合上升运动是特大暴雨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地面弱冷空气的渗透也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罗定特殊的地形对此次暴雨的形成也十分有利。卫星云图上罗定上空云系稳定少动和雷达回波上南北向的对流云带中的列车效应是这次强降水过程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2.
豫西突发性暴雨成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常规观测、FY-2C气象卫星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28~30日豫西卢氏县引发历史罕见山洪暴雨的进行了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与贝加尔湖高压叠加形成阻塞形势,其西侧低空急流携带大量水汽与较强的锋生场交汇在豫西,导致了这次极端暴雨事件的发生;大尺度强斜升运动区中,低层存在一个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机制,引发中β云团生成、合并、发展,从而造成暴雨。  相似文献   
13.
花岗岩残积土属区域性特殊土,一般具有较强的结构性,准确获得其力学参数是进行基坑等工程设计的前提条件。针对广州地区花岗岩残积土,开展系列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包括压板载荷试验、标贯试验以及室内侧限压缩、直剪等常规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得到工程中常用的花岗岩残积土力学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及验证。结果表明,由花岗岩残积土室内直剪试验强度参数(黏聚力c、内摩擦角 )计算得到的地基极限承载力以及由室内侧限压缩试验得到的花岗岩残积土变形参数均明显小于实测值;由压板载荷试验反算得到的花岗岩残积土c、 和变形模量E50计算p-s曲线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由标贯试验结果得到的花岗岩残积土E50则与由压板载荷试验得到的E50结果接近,说明压板载荷试验、标贯试验可作为花岗岩残积土力学参数的合理确定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印度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与我国北方的气候跃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台站实测资料分析了近几十年印度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我国北方所发生的气候变化,揭示了印度夏季风的减弱与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演变具有密切的联系。分析结果表明:在1960年代中期和1970年代后期印度夏季风环流经历了两次明显的减弱过程,这两次减弱过程的出现与我国北方地区所发生的气候跃变在时间上十分接近;印度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与北方地区(包括华北、东北、蒙古东部及朝鲜半岛)对流层温度变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北方地区对流层温度的不断下降改变了海陆之间的热力对比,从而引起印度夏季风的减弱。  相似文献   
15.
李嘉睿  何立富 《气象》2017,43(9):1160-1164
2017年6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极涡偏强且呈单极型分布,中高纬环流呈多波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较常年偏弱。6月全国平均气温20.3℃,较常年同期偏高0.3℃;全国平均降水量112.3 mm,比常年同期(99.3 mm)偏多13%,长江流域入梅时间较常年偏早。我国南方地区有6次区域性暴雨过程,部分地区暴雨洪涝重;与此同时,东北、华北等地少雨高温,干旱持续时间较长;月内今年第2号台风苗柏在广东深圳登陆;全国19个省(区、市)遭受风雹灾害。  相似文献   
16.
2015年11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沈晓琳  何立富 《气象》2016,42(2):254-260
2015年11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中高纬西风呈3波型分布,南支槽平均位置大致位于90°E附近,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偏西、强度偏强。1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39.4 mm,较常年同期偏多1.1倍;全国平均气温为4.1℃,较常年同期偏高1.2℃,但华北、东北等地气温偏低。月内共出现2次冷空气过程和4次主要降水过程,江南、华南等地部分地区雨量偏多2~3倍,多站出现极端日降水量;月内还有3次重污染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计算和对比分析了1987年埃尔-尼诺年和1988年反埃尔-尼诺年夏季(7~9月)热带地区对流层高、低层平均经向风距平和纬向风距平场、经向风垂直剖面和经向环流圈,揭示了它们与多年平均情况以及它们之间在越赤道气流强弱、赤道东风和西风的位置以及Hadley环流位置移动等方面的重要差别。  相似文献   
18.
2019年6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海知  何立富 《气象》2019,45(9):1335-1340
2019年6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是: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极涡呈单极分布且偏强,亚洲中高纬为“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偏南为主,强度略偏强。全国平均气温为20.6℃,较常年同期(20.0℃)偏高0.6℃,全国平均降水量为99.8 mm,基本与常年同期(99.3 mm)持平。月内,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4次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过程,南方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同时,华北、黄淮和云南等地少雨高温,气象干旱持续;华北、黄淮出现阶段性高温;多省(区)遭受风雹袭击,部分地区受灾较重。  相似文献   
19.
IPCC第2工作组“极端事件与灾害:风险管理”扩大会议于2009年3月23~26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闰家气象中心何立富、国家气候中心高歌以及中圉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林朝晖研究员代表中国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20.
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技术进展与挑战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是国家防灾减灾、重大社会活动和精细化天气预报的迫切需要。虽然我国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本文总结了近年国内外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现状、技术进展、目前国内的技术支撑状况和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目前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技术仍然主要是外推预报技术、数值预报技术和概念模型预报技术等,但快速更新循环的高时空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和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资料将在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中发挥重要作用。强对流天气监测、分析和机理研究是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的重要基础;先进的外推预报方法同快速更新循环的高时空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以及二者的融合是未来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