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7篇
  免费   373篇
  国内免费   467篇
测绘学   306篇
大气科学   270篇
地球物理   433篇
地质学   1390篇
海洋学   287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260篇
自然地理   227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4篇
  1958年   8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总结了桂中-南盘江地区页岩气调查黔水地1井在钻进过程中出现的严重井漏、卡埋钻、起下钻或通井遇阻等技术难点及相应的处理措施。由于钻遇的地层较为复杂,因此综合采取了回填粘土、商砼封堵、顶漏钻进、岩屑打捞、空气钻进、跟管钻进、套管封隔等多种措施进行处理;此外,结合实际工程应用提出了针对该复杂地层的多种钻井液配方,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处理技术难点的过程中所积累的钻探技术和钻井液技术的优化经验能够为日后黔西南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勘探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2.
应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研究了秀水盆地秀D1井下白垩统义县组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烃源岩有机质来源、沉积环境、热演化程度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秀水盆地秀D1井下白垩统义县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Ⅱ型,处于成熟演化阶段;(C20+C21)/(C23+C24)三环萜烷为0.66~5.06,C24四环萜烷/C26三环萜烷为0.38~2.25,具有典型湖相烃源岩特征;烃源岩Pr/Ph主要介于0.5~1.0之间,指示还原环境;伽马蜡烷/C30藿烷比值为0.05~0.41之间,指示处于强还原性沉积环境,并且烃源岩沉积时水体的盐度较低以及可能存在水体盐度分层;Pr/nC17、Ph/nC18关系表明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1型,C27-C28-C29甾烷的相互关系反映有机质来源应为低等水生生物和陆生高等植物的混合来源;Ts/Tm比值为0.45~1.82,C31αβ22S/(22S+22R)比值为0.41~0.62,表明烃源岩处于低成熟-成熟演化阶段,并且具有义县组中、下部烃源岩成熟度较义县组上部高的特点.综合认为秀水盆地早白垩世义县组烃源岩形成于水体盐度较低的还原-强还原环境,有机质来源为混合来源,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义县组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33.
基于理想点-可拓云模型的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准确评价并解决研究过程中存在的模糊性和随机性以及评价指标不相容的问题,减少单一的主客观赋权法所带来的误差,将云模型引入可拓理论中,利用可拓理论能够实现矛盾问题向相容问题转化的特点和云模型具有处理事物双重不确定性的优势并结合理想点组合赋权法对隧道围岩进行稳定性评价研究。通过文献调研、数据统计的方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6个指标组成隧道围岩评价指标体系,用理想点法赋予评价指标组合权重,并构建可拓云模型对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将此方法应用于工程实例并与其他方法对比,结果表明:基于理想点-可拓云模型的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方法能够减少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克服单一赋权方法的不足,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以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134.
天然岩体内部含有微裂纹,其裂纹的发展贯通机制一直是岩石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此外,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的空间变异性,也会影响其强度及破坏演化过程。本文采用了一种新的随机近场动力学方法(RPD),并对含缺陷岩体单轴压缩下的裂纹发展进行模拟,该方法结合了近场动力学方法在模拟裂纹发展及随机场方法在表征材料参数空间变异性方面的优势,使所建模型更接近真实岩体状态。利用MATLAB编程并依托含单一倾斜预制裂缝模型进行了计算程序的准确性验证。结果表明,所采用的随机近场动力学方法可以很好地模拟裂纹发展过程,预制裂缝倾角对后续裂纹发展有较大影响。此外,不考虑岩体物理力学材料参数空间变异性的存在时,会大大低估裂纹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35.
136.
137.
江西银山铜多金属矿床矿物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8.
139.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