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1篇 |
免费 | 117篇 |
国内免费 | 15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3篇 |
大气科学 | 131篇 |
地球物理 | 112篇 |
地质学 | 473篇 |
海洋学 | 113篇 |
天文学 | 12篇 |
综合类 | 84篇 |
自然地理 | 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49篇 |
2010年 | 49篇 |
2009年 | 62篇 |
2008年 | 54篇 |
2007年 | 58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35年 | 1篇 |
193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3.
54.
55.
56.
白云鄂博矿区发育的脉状稀土碳酸岩,由于其结晶迅速,矿物颗粒细微,其中的微小矿物的鉴定一直是一个难题.应用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表明,白云鄂博地区存在富稀土白云质岩浆碳酸岩脉,早期阶段形成碱性长石和铁白云石,无稀土矿化;铁白云石常常出溶铁质而自身则形成方解石.霓石和方解石形成略晚,常常与氟碳铈矿等稀土矿物共生,出现强烈的稀土矿化;而无解理的方解石则形成于更晚的岩浆期后热液阶段,发育大量的流体包裹体,并出现强烈的铌、稀土矿化.铌铁矿分布在氟碳铈矿中和赤铁矿边缘,为热液交代作用的产物.早期结晶的矿物如碱性长石、铁白云石稀土矿化弱,岩浆晚期分异出大量的流体相,稀土元素和Sr等进入岩浆热液中,并在热液结晶矿物中富集,甚至在非平衡结晶的石英中产生强烈的稀土矿化.结合岩相学显微观察,显微拉曼探针很好的揭示了这一地质过程.同时为白云鄂博矿床铌、稀土矿化的热液交代成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7.
基于EOS/MODIS的若尔盖高原湿地定量遥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探讨EOS/MODIS影像提取若尔盖高原湿地信息的定量遥感方法.先计算MODIS影像的NDVI并将其线性变换到0~255;然后经多次试验确定区分湿地与非湿地的MODIS-NDVI阀值,并用人机交互式调整的方法消除误判像元及云的干扰,再多次试验得到区分湿地内部沼泽地和水体的阀值;通过统计不同类型湿地像元数计算湿地面积.研究表明,若尔盖高原湿地空间分布和面积具有季节差异,这与该地区降水和气温季节变化相关;采用MODIS-NDVI阀值并结合人机交互式调整的方法提取若尔盖高原夏半年的湿地信息是可行的,精度达到82%,而利用该方法提取冬半年湿地信息效果不甚理想,冬半年的MODIS影像湿地判识方法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8.
59.
江汉盆地是长江贯通三峡后的第一个卸载盆地。前人的研究表明堆积于江汉盆地西缘的宜昌砾石层是三峡贯通后的直接沉积地层,因此,宜昌砾石层堆积的下限年龄可为长江贯通三峡提供重要的年代约束。但传统的相对年代学方法研究在宜昌砾石层中难以取得较好的成果。因此,直接对快速堆积的宜昌砾石层的形成年代和时间跨度开展年代学研究就需要寻找一种更可靠的绝对测年方法,同时这也是现有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据此,文中在宜昌砾石层最具代表性的3个连续的沉积剖面上自上而下系统地采集了8个厚层砂质透镜体样品,采用石英Ti-Li心ESR测年方法对其堆积年代和地层时代跨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宜昌砾石层堆积的年代下限约1. 12Ma BP,上限约0. 73Ma BP,为早更新世晚期到中更新早期约0. 4Ma的沉积层。结合前人的物源示踪结果,分析认为至少在1. 12Ma BP之前长江就已经贯通三峡。 相似文献
60.
基于新郑矿区以平均每年0.0813×108m3的涌水量向地表排放热水,造成的地热资源损失和污染环境的现实,在分析地温地质条件基础上,利用热储资源量公式、卡明斯基公式和弹性储存量公式,分别计算了矿山开采前和开采后不同类型地热资源量,并对当前矿区地热潜能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选择煤层底板加固技术,保持岩溶裂隙水一定的水位、减少地下水排放和利用识别模型,选择适宜区段作为地热资源开采区,以调减矿山日常的排水量,尽可能维持渗流场基本不变,进而提高热储的潜能,实现节能减排,达到保护与利用地热资源的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