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116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阳江东凹是近年来珠江口盆地(东部)的热点探区,过去四十余年受限于钻井数量与地震资料品质和覆盖范围,缺少对古近系的研究.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走向深层古近系是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的必然趋势.本文在覆盖全区的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基础上,结合新近钻井和测井资料,系统解剖阳江东凹的构造特征及其对沉积充填的控制,并探讨古近系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72.
根据2016年广州天气微博矩阵运维数据探讨微博圈话题聚合效应,结果表明:(1)通过气象微博矩阵进行气象服务,可以促使矩阵成员之间加强联动,扩大微博运营效果;(2)话题聚合是广州天气微博矩阵运营的一个重要手段,话题聚合可以整合服务资源,增加矩阵各成员的曝光度,带动整体影响力的增长;(3)微博矩阵的建设可以直接拉动博文阅读量、粉丝量的增长,增强天气官博的互动力,从而提升矩阵成员的整体影响力。  相似文献   
73.
冷涡影响下一次冰雹强对流天气中尺度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NCEP/NCAR 1°×1°高空分析资料与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融合,建立高密度探空资料场,计算并分析2016年6月10日天津冰雹强对流天气过程中高分辨率时空场对流参数,结合变分多普勒天气雷达分析系统(VDRAS)的雷达热动力反演资料,研究冰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机制。结果表明:此次降雹发生在蒙古冷涡环流背景下,初始回波由北京西部山区地形热力和动力强迫局地触发产生,东移进入平原区后,冷池与周边高能区形成中尺度能量锋,并诱发次级环流使雹云得以发展维持;考虑了地面温湿特征的高分辨率CAPE、LI、修正全总指数(TTm)能够反映雹云发生发展的中尺度环境特征,对雹云发生发展的局地性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同时来自渤海的偏东水汽输送带与中尺度辐合线的交汇更有利于冰雹强对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4.
基于1961—2020年阜新市阜蒙县和彰武县两县气象资料,应用Morlet小波系数模和模方、MTT和MannKendall等方法对阜新地区的大风日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阜新市两县大风日数年变化均呈减少趋势;彰武县的大风日数明显多于阜蒙县的大风日数,其中以两县春季和4月最多;两县大风日数的第一主周期为50年左右,第二周期为10年左右;彰武县的大风日数在2014年发生了突变,阜蒙县在1980年和2003年都发生了突变,突变后大风日数都呈现出明显的减少趋势;阜新地区大风主要以偏南风为主,其次是偏北风,东风占比最低;大风日数减少的原因与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得海陆温差变小、西伯利亚高压显著减弱、气温日较差减小、日照时数变少以及人类的工、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改造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5.
针对传统的圆曲线拟合算法抵御粗差影响能力较差的现状,该文提出了一种圆曲线拟合数据的粗差探测方案。该方案基于Pratt代数拟合算法,首先构造衡量拟合数据优劣的质量指标,据此迭代剔除数据中的异常值,然后在既得圆心估值的基础上,重新评估已被标记的可疑观测值,识别出真正的粗差并将其剔除。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出数据中的粗差,有效提高圆曲线拟合的精度。  相似文献   
76.
利用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格点报实况场资料,统计分析了周口市1986~1997年11月至次年2月强降水天气的基本天气形势及特点,找出预报指标,建立1~6天暴雪及冬季强降水预报业务系统,产品上网运行.  相似文献   
77.
前人对地热回灌井的井底压强评价主要通过水位和井内水温、密度分布进行相对静态计算。为了更客观地研究井底压强计算,该文进行了更全面的分析。当在对模拟地热回灌井的尾水出水口压力进行计算时,发现了尾水对下部水柱产生13.07 m水柱当量压强,并结合估计的回灌平衡状态下井内温度(密度)分布,计算出井底压强及其他相关数据,并与静井状态进行了对比,认为在回灌井结构不变的前提下,井底的压强主要由尾水出水口压力、动水位和温度(密度)分布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78.
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硅的交换速率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实验室培养法在原位温度和溶氧条件下测定了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硅的交换速率,并探讨了相关环境因子对界面交换速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硅的交换表现为从沉积物向水体释放,其交换速率在947~4 889 μmol/(m2·d)范围内,平均速率为1 819 μmol/(m2·d)。表层沉积物中叶绿素a(Chl a)和总有机碳(TOC)是影响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硅交换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同时表层沉积物的含水率(φ)、生源硅(BSi)和粘土含量以及间隙水中溶解硅酸盐(DSi)对沉积物-海水界面硅的交换也有重要影响。由此可推知,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硅的交换速率主要受生物活动和溶解-扩散双重过程调控,而表层沉积物粒度与底层水体中DSi对胶州湾硅的释放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9.
文章在阐述柴达木盆地北缘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以磷灰石裂变径迹特征分析为依据,系统研究了该地区中新生代热演化及其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的关系。资料显示,区内中侏罗统具备较好的铀成矿条件,成矿类型以层间氧化带型和潜水氧化带型为主。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平均径迹长度为(11.71±0.17)μm±1σ~(12.58±0.18)μm±1σ,说明均经历过退火作用;样品的表观年龄为64.4~85Ma,说明区内构造活动具有多期、多阶段特点;基于裂变径迹的t-T曲线模拟结果表明,自120Ma以来,该地区的构造演化可以分为挤压隆升、断陷沉降、快速抬升3个阶段。因此,认为区内砂岩型铀矿主体应是早白垩世早期-古新世早期挤压隆升阶段形成的古矿体。现今的找矿方向,应是在活动强度相对较弱的构造活化区中寻找残留铀矿体,同时注重深部找矿。  相似文献   
80.
本研究用三种不同结构、容积相差百余倍的加压舱,在50~15公斤力/厘米~2压力范围内,进行空气和总计27种不同浓度含氦混合气的泄漏率测定。试验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浓度含氦混合气和空气泄漏比值与含氦混合气中氦浓度(x)之间相关非常显著(r=0.9447,P<0.01),在25公斤力/厘米~2条件下,( )=10~(-1.0249+0.0089x)+1(当 S=0.034)。据此可认为,在250米级氦氧饱和潜水系统检漏时,可用实测空气泄漏率乘以1.73(( )+1096S)作为换算系数,推算出95%氦气的泄漏率。本研究同时为其他深度级饱和潜水系统空气和氦气泄漏率的换算,提供了有关试验数据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