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5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497篇
测绘学   222篇
大气科学   300篇
地球物理   244篇
地质学   963篇
海洋学   129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29篇
自然地理   11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5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基于高分辨率格点数据的1961-2013年青藏高原雪雨比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发布的1961-2013年全国0.5° × 0.5°逐日降水量和日平均气温格点数据集以及气象站点日降水量和日平均气温实测资料,采用森斜率,M-K突变分析,IDW空间插值以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53年来青藏高原的降水量,降雨量,降雪量以及雪雨比的时空变化,突变和周期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 从时间尺度上看,青藏高原的降水量和降雨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增加幅度分别为0.6 mm·a-1(p < 0.05)和1.3 mm·a-1(p < 0.001);而降雪量和雪雨比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0.6 mm·a-1(p < 0.01)和0.5% a-1(p < 0.001).② 从空间分布上看,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和降雨量呈增加趋势,而降雪量却呈现减少趋势.因此,雪雨比在青藏高原相应呈现减少趋势.③ 突变和周期分析表明,青藏高原降水量,降雨量,降雪量和雪雨比的突变时间分别出现在2005,2004,1996和1998年左右,而周期变化集中为5年,10年,16年,20年左右.④ 青藏高原降水量倾向率和降雨量倾向率均随海拔的升高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降雪量倾向率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雪雨比倾向率随海拔的升高呈微弱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12.
本文介绍如何使Excel文件更加安全. 1 保护单元格 打开工作表,选定需要保护的单元格,单击"格式"菜单,用"单元格格式-保护"命令,选定"隐藏"项前复选框.  相似文献   
913.
914.
基于趋势面的多波束测深数据滤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江  任立生 《海洋测绘》2007,27(6):25-28
简要的介绍了基于统计特性进行多波束测深数据滤波的方法,并对这些滤波方法的特点及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趋势面滤波法,并对其进行了实践验证,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15.
针对1∶5 万地形图中带晕线的居民地符号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退缩和膨胀算法的居民地符号自动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916.
使用CCD相机搭建实验图像数据采集系统,采用花岗岩模拟坚硬顶底板、红砂岩模拟软岩层组合成岩层结构,近似还原顶板来压过程中软岩层的变形破坏过程,研究帮部"弹性核"对冲击地压至灾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上覆顶板来压时,可将软岩层划分为塑性破坏区、弹性承压区、原岩应力区,弹性承压区易形成较大的弹性核。(2)软岩层变形能在弹性承压区大幅度积累,其积累过程是波动式上升的;在峰值荷载前,变形能积累和释放的频率加快;达到峰值荷载时,弹性承压区变形能存在明显的释放过程。(3)冲击地压发生时,塑性破坏区冲击并反作用于临近岩体使其短暂收缩。(4)冲击地压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一方面,由于水平约束的消失,弹性承压区的受力状态由水平方向受约束的压缩状转入单轴压缩态,导致其承载能力减弱;另一方面,承载区面积快速减小,导致软岩层承压区域承担的竖向荷载突增;两者共同作用导致冲击地压出现渐进性的冲击和破坏。  相似文献   
917.
918.
中生代合肥盆地南部的沉积过程与大别山变质地体的剥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合肥盆地南部的构造-沉积演化历史可划分出两个不同阶段,即侏罗纪伸展断陷和盆地向南扩展阶段和早白垩世盆地南缘火山喷发和盆地向北退缩阶段。合肥盆地自早侏罗世开始形成,强烈的断陷-沉积作用发生在中、晚侏罗世。盆地边缘沉积主要由冲积扇与辫状河体系组成,明显受边缘正断层控制,并且随断层向南迁移,盆地也不断向南扩展。盆地主体沉积以河流-湖泊体系为特征。古流向恢复结果证明盆地沉积物来自于大别山变质地体。下侏罗统防虎山组中含柯石英包体的三叠纪变质锆石的发现表明,超高压岩石在早侏罗世就已经剥露到地表。凤凰台组中榴辉岩砾石的出现指使大别山在晚侏罗世经历了强烈的抬升和剥蚀。合肥盆地南部在早白垩世时开始抬升,并发生强烈的火山喷发,盆地沉积范围向北明显迁移。合肥盆地二阶段式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反映,大别山及邻区的构造体制在侏罗纪末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们认为大别山变质地体在侏罗纪时期可能是通过构造挤出的方式折返到地表的,这种挤出构造过程一方面导致大别山变质地体的前缘(南缘)发育逆冲推覆构造和形成前陆盆地,另一方面也同时造成其后缘(北缘)发生伸展拆离和产生断陷盆地。早白垩世时期大别山所经历的区域性地壳伸展和强烈的岩浆活动可能与深部岩石圈的拆沉和软流圈热物质的上涌有关。  相似文献   
919.
海沟金矿28#脉单脉储量在30 t以上。矿脉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与Au有关的12个元素可划分为5个矿化因子。F1、F2和F4因子同时存在的高值区表明成矿晕在空间上迭加,成矿具多阶段性。深部有成矿远景;单一F4高值区代表矿体根部位置;F3和F5高值同时出现表明高值部位属无矿间隔,近距离内无隐伏矿体出现。综合研究表明,28#脉39~7l线之间14中段以下具有较好的成矿远景,不仅已知矿体向下有进一步的延深,深部还可能出现新的隐伏矿体。15-29线之间10中段以下的部位也有成矿显示,有必要开展新一轮的地质探矿工作。  相似文献   
920.
航空重力测量系统CHAGS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中国首套航空重力测量系统经过近10年的论证、研制,于2002年研制成功,系统简称为CHAGS.本文论述航空重力测量的基本原理,建立的相应数学模型,详细介绍系统的配置和主要功能,概述系统机载试验结果及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