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西藏高原东南部冰川泥石流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高原东南部山区,是我国现代冰川,尤其是海洋性冰川最发育的地区。该区特殊的地质地貌过程和冰川作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冰川泥石流。这一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成为高原隆起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明显标志之一。 一、冰川泥石流的分布与形式 冰川泥石流是发育在高山冰川或积雪的边缘地带,以冰碛物、冰崩雪崩堆积物为主要固体物质补给来源,在冰雪融水、冰崩雪崩融水、冰碛湖溃决的激发下形成的泥石流(照片1、2)。从其活动特点来看,它往往在强烈增温与降雨齐来的夏秋季节最  相似文献   
22.
台风倒槽内β中尺度低涡及特大暴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对 2 0 0 1年 7月 6~ 7日上海嘉定特大暴雨及β中尺度低涡进行大、中尺度分析 ,认为特大暴雨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北侧、北部西风槽与南部台风倒槽相连的形势下形成的。利用改进的区域 η坐标模式 (REM)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发现降水先于 β中尺度低涡形成 ,强降水是在“风速偶”之间的强辐合作用下触发的。探讨了“风速偶”特别是弱风中心形成的原因。根据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物理量场对 β中尺度低涡与特大暴雨的形成进行分析 ,探讨了它们形成的机制 ,结果表明 β中尺度低涡的形成是由于强降水使气柱增暖加强了低空原有的正涡度的情况下形成的 ,低涡与降水存在正反馈机制 ,CISK机制可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3.
中尺度暴雨模式MRM1对华南暴雨预报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尺度暴雨模式MRM1对2001年6、7月华南的暴雨进行数值预报试验.初始场采用T106谱模式的预报场作初估场,海表温度采用1982~2001年的候平均海温。试验结果表明:模式对两个月的1、10、25、50、100mm降水平均TS值分别达到0.629、0.358、0.238、0.160、0.063.两个月中的主要降水过程预报效果较好.特别是7月几次台风暴雨过程。  相似文献   
24.
利用16层垂直不等距中尺度1模式,引入高分辨边界层湍流闭合方案,且将垂直分层加密至21层。将改进后的模式用于边界层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边界层的日变化过程及边界层结构;通过对暴雨个例的数值模拟,发现改进后的模式对降水预报的TS评分,特别是暴雨TS评分有明显提高;最后对边界层过程影响暴雨的机制进行了简单的探讨。试验表明,地表潜热通量结合低空急流的水平输送是夏季切变线和准静止锋这一类强降水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5.
高分辨率η模式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中尺度地形对我国天气影响的重要性,本文先后提高了REM的水平和垂直分辨率,并采用包络地形方法处理模式中尺度地形。运用常规报文资料得到初始场,对1993年8月4~5日,1994年7月12~13日的两次大暴雨个例分别进行了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仅提高REM的水平分辨率,对降水预报有一定的改善,但多报出了几个大暴雨中心;而对模式水平及垂直分辨率同时提高后,其降水场、形势场的预报有明显的改进和提高,虚假降水中心消失。  相似文献   
26.
使用山东半岛部分加密测站的锋面个例逐时资料,采用九点拉格朗日插值的逐步订正法,对地面场的资料进行了个尺度客观分析试验。通过对逐步订正法中观测前5个时次资料平均场、观测前1个时次资料场和观测时次资料场作为不同的初始估计场得到的客观分析结果的比较,提出在山东半岛进行中尺度客观分析,当观测资料分布不均,海面区域没有资料点及冷锋附近气象要素变化剧烈时,采用观测时次资料场作为有限区域网格的初始估计场而得到的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27.
目的:本研究应用能谱CT扫描成像,研究胰腺导管腺癌的能谱定量多参数,探讨胰腺导管腺癌CT能谱成像的参数特点及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胰腺导管腺癌,并均行胰腺能谱CT动脉晚期、门静脉期增强扫描的61例患者。记录胰腺癌病灶和胰腺实质的单能量CT值、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Z)、碘(水)基值、水(碘)基值。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或配对t检验(正态分布)比较胰腺癌和胰腺实质分别在动脉晚期和门静脉期间相应上述CT能谱成像参数的差异,并绘制相应能谱曲线。结果:动脉晚期胰腺导管腺癌单能量CT值明显低于周围正常胰腺,胰腺导管腺癌门静脉期单能量CT值高于动脉期,低于周围正常胰腺,差异在低能量段相当显著;胰腺导管腺癌与胰腺实质动静脉期能量段越低差异越明显,能量段越高,差异越小;胰腺导管腺癌与胰腺实质动静脉期的单能量CT值、配对基物质碘(水)基值、Effective-Z所对应均化浓度值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水(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腺导管腺癌CT能谱成像的能谱参数具有一定特征。动静脉期胰腺癌单能量CT值、碘(水)基值、有效原子序数均低于相应胰腺实质,动脉晚期低于门静脉期,能量段越低差异越明显。综合应用多能量段和能谱多参数成像有助于提高能谱CT密度分辨力,具有为小胰腺癌早诊断提供影像信息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8.
下垫面强迫对京津冀大暴雨作用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使用MM4对1992年7月23日发生在京津冀地区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模拟得到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通过使用Mass模式所进行的几组试验以及用MM4所做的敏感性试验,说明了在该次大暴雨过程中下垫面的动力及热力强迫作用。指出:下垫面强迫所导致的辐合上升运动是这次暴雨过程的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29.
对区域数值模式(REM)的改进及数值试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中尺度地形对我国天气影响的重要性,对REM先后进行水平、垂直分辨率的提高,并运用常规报文资料获得初始场,运用包络地形方法获得模式所需的地形资料,对1994年7月12─13目的大暴雨个例进行了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仅提高REM的水平分辨率,对降水预报有一定的改进和提高,但多报出了几个大暴雨中心。而对模式水平及垂直分辨率均提高后(称此模式为C模式),其降水场、形势场的预报有明显的改进和提高,虚假降水中心消失,C模式的水平、垂直分辨率基本上是协调的。  相似文献   
30.
利用逐日降水量资料,选取8个降水指数,采用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2000—2016年贵州草海湿地极端降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草海湿地降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雨季、旱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比例的均值分别为87.3%和12.7%。四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比例的区间,春季为8.5%—29.8%,夏季为8.7%—65.1%,秋季为0.9%—38.7%,冬季为0.9%—4.9%。暴雨日数最大值为5 d,暴雨日降水量接近400 mm,两者变化均呈显著上升趋势;连续有雨日数和连续有雨日数≥10 d发生次数的均值分别为14 d和2次;连续无雨日数和连续无雨日数≥10 d的发生次数均值分别为15 d和3次。日最大降水量、暴雨日降水量和连续有雨日降水量三类极端降水指数均值分别为67.0、109.3和115.0 mm,占年降水量比例的均值为7.9%、11.7%和13.3%,比例区间分别为5.4%—13.3%、0—30.4%和7.2%—2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