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120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332篇
海洋学   7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71.
湖泊相沉积地层大陆环境科学钻探技术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云南鹤庆县湖泊相沉积地层环境钻探工程施工,总结出一套适合于湖泊相沉积地层的环境钻探技术。  相似文献   
572.
重心法与其它计算原生晕分带序列的方法相比,具有比较明显的优点。本文详细论述了重心法的计算步骤和计算机程序中各主要模块的,说明在此基础上给出该方法的源程序。程序用BASIC语言编写,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573.
中国大陆深断裂系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连长云  苏小四 《世界地质》1995,14(3):34-38,83
近年来,分形理论已广泛地应用于包括地球科学在内的自然科学众多研究领域,由于它针对的是破碎而不规则的复杂形体和现象,因而特别适于对碎裂作用产物进行研究。着重讨论中国大陆深断裂系的分形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分形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74.
575.
膜孔灌溉点源入渗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膜孔灌溉的田面人渗属于充分供水条件下的点源三维人渗问题。根据对点源人渗所做的系统室内试验研究,建立了包含有膜孔直径、土壤质地及土壤初始含水量等多因子的点源人渗模型,经检验模型具有一定的拟合精度,从而为膜孔灌溉理论与灌水技术要素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76.
油茶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生产管理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欧阳兆云 《气象》1991,17(3):35-36
  相似文献   
577.
578.
毛启佑  杨云 《矿物岩石》1991,11(3):103-106
用HNO_3—HCLO_4—HF混合酸,加压分解试样,以水平式ICP—AES可同时测定岩石中痕量铍、铬、锰、钒和锆。方法简单、现性好、准确度高。Bc,Cr,Mn,V,Zr的检出限分别为0.0001,0.002,0.002,0.002,0.005mg/ml,变异系数均小于5%。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79.
在收集河南省及邻省地磁台的核旋绝对观测资料基础上,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进行线性空间相关分析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三类地磁台核旋观测资料精度较高,F总强度不仅精度高且稳定性好。尤其是郑州-信阳台间各项精度指标均名列前茅,显示出内在质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80.
桐柏—大别山地区主要出露一套经历多期、代表不同构造环境而形成的复杂变质岩系。由于长期以来对这套变质岩系的地层及其所经历的主要构造热事件的时代都没有得到解决,因而导致对这一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及其与秦岭造山带的对比产生不同的认识。本项研究是在基本解决了信阳群的时代,对区内各构造单元进行了初步划分并建立了与秦岭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