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120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332篇
海洋学   7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阿格腾地区位于东昆仑西段,对该地区晚三叠世火成岩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东昆仑造山带印支期构造—岩浆演化历史,而且为古特提斯洋俯冲时限及洋盆闭合时限提供约束。研究区内流纹岩及花岗岩的锆石U-Pb测年结果分别为215.3±0.5 Ma、220.7±0.5 Ma、220.7±0.4 Ma、220.6±1.4 Ma,为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阿格腾地区晚三叠世火成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铝饱和指数显示为准铝到弱过铝质,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等),不同程度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负Eu异常明显(δEu=0.23~0.76),具有板块俯冲阶段的特征。结合区域资料和本文研究,初步分析认为阿格腾地区火成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为古特提斯洋俯冲背景下造山作用的产物。该时期该地区陆壳没有明显的增厚,古特提斯洋尚未完全闭合。  相似文献   
532.
石英EPR是一种利用矿物吸收的累积辐射能进行测年的技术方法,尽管多用于第四纪,但石英E'心在热活化后极大增强的EPR信号为拓展EPR的测年范围提供了契机.然而石英E'心的热活化条件及形成转化机理存在诸多争议.通过对花岗岩和断层带样品施加人工γ辐照,并通过步进式的阶梯退火实验,运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测定了不同辐射条件及温度条件下的石英E'心信号强度,探讨了石英E'心的增长和成因机理.结果表明,石英E'心可在常温常规γ辐照和高温加热2种条件下增长,并分别探讨了常温和高温E'心的测年方法及其地质意义.常温E'心的信号强度在150℃以下相对稳定,可用常规附加剂量法标定EPR信号强度以求取累积辐射能,常用于测定第四纪范围内断层的形成年龄;石英E'心在热活化后信号得到极大增强,可测定第四纪前的地质年龄,但需采用已知年龄的石英E'心热力学峰值强度作标杆或通过高剂量的γ辐照或中子辐照使氧空位再生,建立石英氧空位的剂量响应曲线以标定高温E'心代表的累积辐射能.E'心的热力学峰值通过步进式的阶梯退火实验确定,其在高温和常温时的信号强度比(I2/I1)具有记录辐射能和地质计时的意义.   相似文献   
533.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奥陶系储层构造裂缝成因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基于成像测井、岩心及薄片资料对玉北地区构造裂缝进行识别并总结其发育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裂缝切割关系、充填方解石阴极发光及包裹体特征划分裂缝发育期次, 并应用有限元法数值模拟不同裂缝发育期古构造应力场特征, 结合裂缝发育力学机制, 分析不同时期断层-褶皱控制下的裂缝成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玉北地区奥陶系构造裂缝主要沿高陡带发育, 其发育程度、产状受断层、褶皱共同控制, 共发育4期裂缝, 其中加里东中期Ⅰ、Ⅲ幕裂缝受断层主控、加里东晚期至海西早期裂缝受断层与褶皱共同控制、海西晚期裂缝主要受褶皱控制; 与断裂走向较一致的高角度裂缝对储层发育贡献最大, 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及海西晚期两期裂缝发育区, 更有利于油气聚集。   相似文献   
534.
利用拉萨、墨竹工卡、尼木建站以来的多年历史资料和近两年新建的区域自动站、8个城市热岛效应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拉萨城市热岛强度日、季、年变化,时空分布及其可能的影响因子。分析表明:拉萨城市热岛强度呈显著的逐年增强趋势,在1978~2011年间平均每10年增加0.24℃;多年热岛强度冬季最强(2.0℃),其次是春季(1.8℃)和秋季(1.7℃),夏季强度最小(1.6℃);拉萨城市高温中心主要在城市中心,气温分布沿着高值区向两侧呈递减状态,郊外的气温比城区平均低0.9℃左右,夜间热岛效应强度明显高于白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增强,大量改变的下垫面状况,不断增多的城市建筑群,骤增的人类活动和能源消耗,导致城市热岛强度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535.
年雁云  李新  周剑 《冰川冻土》2013,35(2):420-429
水文数据建模和数据共享是流域科学研究的重点工作, 也是"数字流域"研究的基础.目前集成观测数据和环境信息的流域信息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数字地球"技术在流域科学方面的重要应用.以水文数据模型和"协同促进水文科学发展大学联盟"水文信息系统(CUAHSI-HIS)为原型, 设计一个适合于黑河流域的集流域地理数据库、 观测系统数据库和数据共享发布系统于一体的流域水文信息系统.系统实现集成各种观测数据类型、 数据来源及观测数据的流域观测数据库, 通过统一地表和地下水的通用数据模型实现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信息的一体化存储管理, 同时存储、 组织和在线共享发布流域相关的观测数据和空间数据, 为流域科学研究提供在线生态环境数据的网络服务以及相应的流域观测数据服务, 有效的推动流域科学计划的研究.  相似文献   
536.
深井地震与地球物理观测(Borehole Seismology)是21世纪的一项崭新的高科技项目.为了排除地面干扰,取得高信噪比、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地球物理资料,从上世纪70年代起,国外地球物理学界开始从地面观测向地下深井发展,建设了众多的深井观测台站,并组建了区域深井观测台网.  相似文献   
537.
采用对比研究法,研究了近30年来滇西北洱海、茈碧湖、剑湖、拉市海和泸沽湖5个高原湖泊海菜花(Ottelia acuminata)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与1980年相比,天然海菜花群落仅在泸沽湖和剑湖有分布.现时海菜花群落物种数增加,泸沽湖海菜花群落物种数由1980年的7种增至2008年的10种,剑湖海菜花群落物种数由1980年的6种增至2011年的12种.群落生活型构成变得复杂,泸沽湖海菜花群落由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构成向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漂浮植物构成变化;剑湖海菜花群落由单一沉水植物构成向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和湿生植物构成变化.两湖海菜花群落物种组成均发生更替,但泸沽湖海菜花群落物种组成与30年前相似度较高,群落保存相对较好;剑湖海菜花群落物种组成则与30年前相似度较低,群落变化大.  相似文献   
538.
周翔  何生  刘萍  俱云娟 《地学前缘》2016,23(3):253-265
利用取心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压汞测试等分析化验资料,在系统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代家坪地区长6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成因机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评价。结果表明长6储层储集空间以粒内溶孔、残余粒间孔为主,次为粒间溶孔、岩屑溶孔,喉道类型以片状、弯片状和缩颈型喉道为主。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组构和成分差异决定了储层原始孔渗条件,并影响到后期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各成岩事件对物性影响定量计算表明,强烈的压实和碳酸盐胶结是造成储层原生孔隙结构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构造挤压则加剧了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结合盆地埋藏史将孔隙演化分为浅埋藏胶结减孔带、中埋藏压实减孔带、深埋藏溶蚀增孔带和深埋藏胶结减孔带等4个阶段。通过微观孔喉结构参数与储层宏观物性相关性分析,优选最大连通喉道半径、主要流动喉道半径、分选系数、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等5个孔隙结构参数作为分类依据;进一步采用Q型聚类分析将长6储层分为4种类型,结果表明Ⅰ、Ⅱ类储层孔隙结构较好,为研究区有利开发目标区。  相似文献   
539.
以天然纳米矿物纤蛇纹石和酸浸二氧化硅为载体,钛酸四丁酯为钛源,在室温条件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负载TiO_2的复合光催化材料。采用气体吸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载体和不同温度煅烧得到的样品进行微观形貌和结构分析,并在紫外光照射下,以10 mg/L罗丹明B为目标污染物评价不同样品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750℃煅烧的酸浸二氧化硅负载TiO_2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最好,光照40 min对罗丹明B的去除率达到91.57%,载体良好的吸附能力能够促进污染物的降解。  相似文献   
540.
长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长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于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进行了4次调查采样。共鉴定出浮游动物67种(不包括原生动物),以轮虫种类为主(42种),其丰度与生物量均占据较大优势。浮游动物丰度的季节性差异显著,夏季最高(4412ind./L),冬季最低(831ind./L)。季节间的物种更替率大于59%,但优势种种类的季节变化不明显。优势种共8种,均为轮虫,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uns calyciflorus)、针簇多枝轮虫(Polyarthra trigla Ehrenberg)是四个季节均出现的优势种,P.trigla Ehrenberg的优势度与出现频率均是各个季节的最大值,各季节这两种优势种的丰度和在总丰度的占比均超过59.13%。依据Shannon指数、Pielou指数、Margalef指数评价长湖水体处于中度污染,肥度指数评价长湖处于富营养状态。相关性分析、多元逐步回归方程、冗余分析的结果显示:水温是影响长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关键因子;浮游植物表征含量chl a也是影响长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总氮、总磷通过影响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间接地影响浮游动物的组成;能耐受较高p H的B.calyciflorus在长湖碱性水体中有较好的适应性;夏季马洪台区较低的溶解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区域轮虫的生长,总悬浮物通过降低溶解氧对浮游动物产生间接作用;化学需氧量对P.trigla Ehrenberg、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等耐污种的影响较大,并对浮游动物的丰度产生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