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2.
以往研究中倾倒变形研究在反倾边坡较多而在顺倾边坡中很少,对两种不同结构的边坡形成倾倒体的异同点更是存在较多空白。在总结大量倾倒体实例基础上,对层状反倾和顺倾边坡倾倒变形形成条件及发育规模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顺倾边坡若发生倾倒,通常表现为坡高 100 m,边坡坡角 35°,岩层倾角 60°,岩性为薄层或薄层与中层互层的软岩、软硬相间的岩石;反倾边坡当坡角 30°及岩层倾角 30°就可能发生倾倒,其岩性为薄层~中厚层状的软岩、硬岩及具有似层状结构的坚硬岩石均可;提出层状岩质边坡“倾倒临界倾角 ”的概念,对于顺倾边坡, 60°,当 时边坡将可能产生倾倒破坏,当 时边坡通常产生顺层面的“滑移-弯曲”或“滑移-拉裂”型破坏;反倾边坡 30°,当 时边坡才可能演化成明显倾倒变形,当 时边坡不会倾倒或倾倒不明显;对于地质条件基本相同而坡体结构不同的两种边坡,反倾边坡形成的倾倒体无论是发育分布面积还是倾倒深度通常是大于顺倾边坡的,而且一旦形成倾倒体,二者的规模通常是深层的、大型或特大型的;倾倒体的分布面积和倾倒深度均呈现一种随坡高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坡高 250 m时其分布面积和倾倒深度表现为陡然增加,并且反倾边坡增加幅度大于顺倾边坡。 相似文献
103.
对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的构造模式有多种不同认识,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变质作用研究。本文选取了辽北清原地区中性麻粒岩、石榴方辉石岩和变质基性岩墙,开展系统的岩相学观察、矿物化学分析、相平衡模拟和锆石-独居定年研究,以阐明其变质演化过程和大地构造意义。中性麻粒岩和石榴方辉石岩均发育两期麻粒岩相组合。中性麻粒岩第一期斜长石发育复杂成份环带,从核到幔部其钙长石含量(XAn)降低,然后再向边部升高;石榴方辉石岩中第一期石榴石与斜方辉石互相包裹。第一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P-T轨迹为逆时针型,包含峰期前升压至峰期和峰后降温降压至固相线两个变质阶段。依据两个样品中观测的峰期矿物组合在P-T视剖面图中的稳定范围,并结合斜长石幔部成份,确定峰期温压条件为1.0~1.2GPa/890~1000℃。石榴方辉石岩在峰前升压过程,斜方辉石转变为石榴石,形成石榴石包裹斜方辉石的结构;在峰后降温降压过程中,石榴石又转变为斜方辉石,导斜方辉石包裹石榴石。中性麻粒岩和石榴方辉石岩的第二期组合以形成石榴石+石英和黑云母+石英±单斜辉石±钾长石后成合晶和冠状体为特征。变质基性岩墙只发育第二期矿物组合,为高压麻粒岩组合,其P-T轨迹为顺时针型。根据变质斜长石中最小XAn,角闪石中最大Ti含量和石榴石幔部最高镁铝榴石含量等值线,确定峰期温压条件为~1.15GPa/830℃。锆石定年表明第一期高温-超高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峰后冷却时间为2.49~2.48Ga,第二期高压麻粒岩相变质时间为~1.83Ga,独居石定年获得峰后退变质年龄为~1.75Ga。结合其他区域地质特征,本文认为第一期高温-超高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受太古宙特有的垂直沉落构造控制,第二期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与沿华北克拉通北缘发生的碰撞造山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104.
近几年,我们在短期预报中,运用多因子点聚图和多因子时间剖面图等工具,在预报中收到一些效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因子选择不够理想,分析方法不够客观,点聚图上点子混杂不易区分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总结以往经验和学习外地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多要素编码方法,经1974年4—6月的使用,效果尚好。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5.
每年3月中旬到4月上旬,是我区春播大忙时期。但这段时间内往往冷空气活动频繁,出现长时间的阴雨低温,造成倒春寒天气,给早稻播种造成严重影响。近两年来,我们以“社前青蛙叫,早禾播二道”这条农谚为线索,制作春播期有无倒春寒的中期预报,收到较好的效果。 农谚“社前青蛙叫,早禾播二道”在我区流传较广。“社”是指春社,在春分附近,是指3月中旬或以前如果发生青蛙叫,后期将有一段较长时间的阴雨低温天气。春季青蛙叫发生在燥热的夜晚,燥热之 相似文献
110.
2002年1~3月,我省油菜、冬小麦及柑桔等果树处越冬和生殖生长阶段。期间全省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气温异常偏高,出现了自1986年以来的第二个明显暖冬,对油菜、冬小麦、柑桔等的安全越冬和生长发育有利。2002年1月,我省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平均气温为6.8~10.4℃,其中上、中旬全省出现长时间持续晴暖天气,绝大部分县市的平均气温创历史同期新高;降水充沛,光照充足,对油菜现蕾、抽苔及冬小麦分蘖和安全越冬有利。下旬全省大部地区降水偏多,10cm、20cm、50cm各层土壤相对湿度均为99%,对油菜抽苔及…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