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渤海中南部海区一次雷暴大风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暴大风过程的发生条件是位势不稳定层结并伴有逆温层存在,低层有强水汽辐合,有使不稳定能量释放的机制一抬升气块到凝结高度,低空有急流存在,高空有强的风垂直切变,对流层中层有干空气.利用天气分析图、卫星云图、雷达拼图等资料对2007年8月26日渤海中南部海区雷暴大风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发现:雷暴之前渤海地区上空处于槽前,有大量...  相似文献   
32.
高层动力强迫对回流型华南暖区暴雨影响的个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应用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4年5月8—9日发生在华南的一次暖区暴雨过程,研究高层动力强迫对此次华南暖区暴雨的影响。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在暖湿的西南气流中,无明显天气尺度锋面系统影响,属于华南暖区暴雨过程。根据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生消发展特征,可以将其分为5月8日与9日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具有显著的回流型暖区暴雨的特征,主要研究该阶段。研究发现,高PV扰动沿对流层高层南亚高压东北侧的西北气流下滑东移,导致IPV正异常,其东侧的辐散气流显著发展,在高层辐散气流的抽吸作用下,上升运动首先从中上层发展起来。在过程发展前期,IPV正异常主要是由平流作用引起,且在其东侧诱发出南风异常,进而导致辐散气流发展。当降水发生后,潜热加热反馈作用使高层辐散气流进一步加强,此时,辐散增强是对流发展的结果。此外,低层浅薄偏东风是本次暖区暴雨发生的低层背景场,其与西南风气流汇合,提供有利的低层辐合条件。   相似文献   
33.
主客观融合定量降水预报方法及平台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唐健  代刊  宗志平  曹勇  刘凑华  高嵩  于超 《气象》2018,44(8):1020-1032
随着天气预报业务现代化的发展,预报员面临气象数据爆发增长、服务前端需求不断提高以及客观预报技术广泛应用带来的挑战。传统以手工绘制降水落区为主的定量降水预报(QPF)技术流程已经不能帮助预报员在更高层面体现附加值。为支撑预报员在QPF流程中的核心作用,设计和开发了主客观融合QPF平台。该平台从海量预报数据选取、多源QPF集成、QPF调整和订正、格点化处理和服务产品制作五个方面帮助预报员控制数字化预报全流程。发展了多项关键技术支持平台的智能化,包括多模式QPF数据集构建技术、多模式QPF集成技术、QPF预报场调整和订正技术以及格点场后处理技术。基于MICAPS4系统,实现了主客观融合QPF平台的主要功能,发布了"QPF Master Blender 1.0"版本,并在2017年5月投入业务应用,取得良好反馈和效果。最后,对平台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包括发展数值模式检验评估工具支持预报员做出最优判断,研究多尺度模式信息的融合技术等。  相似文献   
34.
济南市钢城区某建设项目位于原黄庄煤矿范围内,地表下存在着成规模的煤矿采空区,具体范围及深度资料缺失.1994年黄庄煤矿停采后,研究区内一直保持原有村庄建筑物,未进行过拆迁开发,也未进行过系统的采空区调查及地表变形监测.本次勘察评价利用现有的采矿资料,采取多种物探手段,查明了研究区采空区的分布范围及深度,为后期采空区治理...  相似文献   
35.
土壤氡气测量主要应用于探测断层的位置、产状、性质、活动性并应用于地震监测预警,与CSAMT测量联合使用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本文在铜冶店孙祖断裂雪野段布设3条测线,分别进行土壤氡气测量和CSAMT测量,并在测线推测的氡异常带附近取地下水样品进行氡气测试:通过对各测线氡异常带分布特征分析,结合CSAMT测量反演生成的视电阻率断面解译结果,推断铜冶店孙祖断裂在雪野地区形成数条近平行的次级断裂,呈现随着与主断裂距离越远构造应力逐渐消减,其活动强度越弱,氡异常幅度亦弱的规律。本次研究采取土壤氡气测量与CSAMT测量联合探测断裂取得良好效果,可在各类地质勘查工作中推广使用,尤其在活动断裂勘查方面尤为有效。  相似文献   
36.
风云二号卫星是我国研制的第一代静止业务气象卫星.本文针对风云二号C星/D星(FY-2C/D)太阳X射线探测数据与美国GOES系列卫星太阳X射线探测数据开展交叉比对,以检验FY-2C/D卫星数据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X射线通量变化的时间特性以及通量大小等方面,FY-2C/D卫星探测结果与GOES系列卫星探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对2004年11月—2010年6月期间85次耀斑事件X射线峰值流量的比对结果表明,FY-2C卫星与GOES系列卫星的探测结果在1~8 Å波段的相关系数为0.795,FY-2D卫星与GOES系列卫星的探测结果在0.5~3 Å和1~8 Å波段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1和0.989,说明FY-2C/D卫星太阳X射线探测结果可信度较高,能够用于太阳X射线耀斑的监测、预警以及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7.
武宁县多山地丘陵,地质灾害较为发育.选定典型地质地貌单元,依据其袭扰系数进行类比,将全县划分为高、中、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并根据各类型地质灾害的特征提出不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8.
内蒙古东部的黄岗-甘珠尔庙锡、铜多金属成矿带中发育多个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富铜的锡多金属矿床,如大井子、安乐、毛登和敖脑达坝等,矿床的主要围岩为二叠系的页岩和板岩,但对二叠系地层与成矿的关系目前仍存在不同认识。本文以红岭铅锌-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研、显微岩矿相、SEM/EDS、硫化物的原位微区元素和同位素分析等,对矿区二叠系黑色板岩及其中的硫化物压力影进行了详细工作。结果表明,红岭矿床主要赋矿围岩为二叠系黑色板岩和大理岩,其中黑色板岩的原岩为晶屑凝灰岩,碎屑以石英、钾长石晶屑为主,并可见少量浆屑和锆石、磷灰石、铬铁尖晶石等晶屑,胶结物主要由黑云母、石英和钾长石组成。岩石经历了明显的轴向为NE向的褶皱变形,其中构造片理发育,走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黑色板岩中顺岩石层理可见压力影构造,其核部由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组成,影子矿物主要为石英和绿泥石。压力影中影子矿物的延伸方向与岩石片理方向一致,为NE向,可被成矿期的热液脉体穿切,表明其核部矿物形成与地层同期,为同生成因,并经历了成岩后的挤压变形。压力影中硫化物的原位硫同位素组成(-0.33‰~+1.75‰)与前人获得的矿石中硫化物的S同位素组成一致,表明其可能为成矿提供了部分S和Cu等成矿物质。这一认识不仅对理解区内富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对指导区域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
沙尘传输路径上气溶胶浓度与干沉降通量的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2年春季中国北京、青岛和日本福冈3个地区的分级气溶胶浓度资料,结合改进的Wil-liams模型,分析了沙尘传输路径上空气动力学直径≤11μm气溶胶(PM11)浓度和干沉降通量的粒径分布特征,并估算了黄海海域春季PM11的干沉降通量及不同粒径气溶胶的贡献。结果表明:3个地区PM11浓度粒径分布在非沙尘时期呈双峰分布,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细颗粒(<2.1μm)部分和粗颗粒(2.1~11μm)部分;沙尘时期,3个地区PM11浓度粒径分布均趋于单峰分布,峰值位于粗颗粒部分,并且越靠近沙尘源地,这种趋势越明显。较强沙尘天气时期,粗颗粒部分的浓度峰值粒径从沙尘源地附近到黄海西岸、东岸呈降低趋势,但在一般沙尘天气时期,这种现象并不明显。沙尘时期和非沙尘时期,3个地区粗颗粒的干沉降通量均随粒径增加而增大,细颗粒的干沉降通量随粒径的变化不明显。虽然沙尘时期粗颗粒沉降通量较非沙尘时期有明显增加,但粗颗粒对PM11干沉降通量的贡献与非沙尘时期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较强沙尘天气时期,3个地区粗颗粒的干沉降通量明显高于一般沙尘天气时期;细颗粒的干沉降通量较一般沙尘天气时期略有增加。黄海海域春季沙尘时期PM11的干沉降通量约为31.70~58.59mg.m-2.d-1,非沙尘时期约为8.33~15.94mg.m-2.d-1。粗颗粒是黄海海域春季PM11干沉降通量的主要贡献者,约占PM11干沉降通量的94.2%以上。  相似文献   
40.
基于我国台站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根据2010年梅雨期间(6—7月)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落区,将该年梅雨期间的降水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为6月7—11日,雨带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第二阶段为6月18—22日,雨带中心南压至江南地区;第三阶段为7月7—17日,此时雨带北抬重回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结合NCEP/NCAR逐日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上述3个阶段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1) 雨带出现南北摆动的现象与强冷空气南下有关;2) 在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别处在暖式切变和弱的暖式切变的控制之下,是造成降水的主要原因;3) 6—7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点位置明显偏西,脊线位置明显偏南,二者与长江中下游降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3次强降水过程的发生时间都对应着西太平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降水发生的位置正好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