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大气科学   4篇
海洋学   1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1993年ENSO事件(4月)爆发前酝酿阶段,TOGA/COARE关键区强化期(1992年11月-1993年2月)立体观测实验“向阳红五号”科学考察船定点(155°E,2°S)高空大气探测资料,分析了西太平洋暖海域上空对流上升区西侧风的垂直变化,指出:对流层上、下部各有一强风带,随着海-气ENSO异常的发展,高空强东风带和低空强西风带均呈增强趋势,最强时分别连续14天和18天达到急流标准,占相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多个航次声学多晋勒海流剖面议(ADCP)的资料并结合历史文献说明:确有黑潮分支经过巴士海峡进入南海东北部。其流向多为NW向,但强度有比较明显的时间变化。该分支进入南海后可能进一步分为两支:台湾西海岸附近的N向流和南海东北部的W向流;后者的强度也有明显的时间变化。测流结果还表明:南海东北部W向流的南侧可能存在着一个涡状结构,而其北面向岸一侧,则有偏E方向的流动。  相似文献   
13.
全球表面水温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惠苓  蒲书箴 《海洋学报》1988,10(6):687-694
本文利用后延相关法、频率响应函数和凝聚函数计算并分析了COADS(综合海洋、大气)数据库(1948—1979年)的表面水温资料,探讨了全球表面水温的年际变化及其与东太平洋冷水域的关系,结果表明,印度洋的表面水温与东太平洋的表面水温相关性最好,那里的水温变化与东太平洋冷水域的表面水温变化之间的凝聚性最高,而热带西太平洋则与热带东太平洋的变化恰好相反,但是印度洋表面水温年际变化的振幅远远小于东太平洋的振幅,在高凝聚的频率域内,两者相比的增益因子约为3.5倍左右,相角因子约为4个月,为了解释上述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主要用气候统计方法,按不同标准对1949-1992年影响我国(进入防线)的西太平洋台风资料进行过滤分析。确定台风突然加强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对它们进行分类,给出各类的时空分布特点及高低层平均环境场,得出的结论是(1)影响我国的突然加强的台风主要出现在每年7-10月,并集中的南海中部,东海出现的个例减少。(2)按中心气压和近中心的最大风速变化的先后,突然加强台风可分为三类,第三类与第一、二类高低层的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热带西太平洋调查资料,用APE方程的近似形式计算了热带低层大气的有效位能,分析了调查海域内赤道、165°E两条断面低层大气有效位能的分布特征。计算结果反映了埃尔尼诺期间热带低层大气热结构的物理状态。本文还分析了热带低层大气的温度层结曲线,指出热带大气也存在逆温层。这对深入研究热带大气热力结构打下了基础。文章表明,用APE方程近似形式计算大气有效位能是可行的,计算本身也是简便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中美双边TOGA考察期间所获得的资料为主,说明了1986/1987年埃尔尼诺期间,热带西太平洋上层热结构和海洋环流的异常变化.讨论了这些异常变化对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在埃尔尼诺期间,(1)热带西太平洋东部(以165°E断面的次表层温度资料为代表),高于29℃的表层暧水沿经向扩展,使大面积的海表面出现温度正距平;(2)在热带西太平洋西部(以137°E断面的次表层温度资料为代表),表层暖水(T>28℃)的横截面积变小;表层温度出现负距平;(3)165°E断面的上层东向流增强;(4)从黑潮源地,即18°20'N以南、130°E以西至菲律宾沿岸的热带洋域向北的暖水流量变小.在这些异常变化发生时,西北太平洋低空(1 000hPa)的大气辐散加强,这有利于西北太平洋副高的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