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70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气象卫星资料估算全球作物总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侯英雨  王建林 《气象》2005,31(8):18-21
以美国为例,利用1996~2000年每旬的全球植被指数卫星遥感资料,计算出每年耕地上作物生长季内的总NPP(Net Primary Production)。农作物总产是耕地上总NPP的一部分,根据NPP与作物总产的关系,确定作物的产量转换系数,然后利用当年耕地的总NPP值来估算当年作物的总产。通过研究表明,该方法的预测精度较高,可操作性强,能够投入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82.
对念青唐古拉山东南坡高寒草原生态系统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碳密度平均为5.002 8±1.103 7 kg/m2,变异系数21.96%;在拔4421~4598 m内,随海拔升高表现增加→减少→增加的分布特征;与地上及10~20 cm土层生物量、20~30 cm含水量、土壤有机质、速效N、全N和全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20~40 cm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影响其的第1因子是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20~30 cm地下生物量和20~30 cm含水量,第2因子是0~20 cm和20~40 cm容重及全P量,第3因子是有机质含量和速效N含量,第4因子是0~10 cm地下生物量,累计贡献率92.83%。  相似文献   
83.
对采用RTK测量模式替代水准监测地面沉降进行现场试验。试验中设计各种不同长度的距离和时间,检验测点至基准点的距离和观测的时间段二者对监测精度的影响。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研究,获取RTK监测地面沉降的一些重要技术参数。另外,还将RTK测量误差与规范中二等水准测量的相应限差进行对比,这有助于RTK测量尽早应用于实际地面沉降监测及其测量规范的制订。  相似文献   
84.
东营凹陷高青砂岩体物源方向与沉积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基于前人研究认识与钻探实际资料等,从区域沉积特征、地震相特征、砂体分布、岩相特征和微观沉积特征等方面对高青砂岩体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西北部青成凸起区沉积特征的研究表明,该凸起下第三系时期为一水下高地,接受了沉积,到下第三系末,因东营运动才出露水面而成为凸起而被剥蚀,在该凸起北缓坡带残留有下第三系的沉积,凹陷南部缓坡带具有前缘端部的沉积,在此综合研究基础上,提出高青砂岩体物源区应为南部的鲁西隆起区,而非西北部的青成凸起区,其为源自南鲁西隆起而发育的由多个前缘砂朵叶体与前三角洲泥岩朵叶体叠加的复合体的新观点,并由此研究总结出了该砂岩体的沉积特征与模式;据此研究成果与勘探实践,提出了该砂岩体边角区是寻找小型岩性及岩性构造油气藏的有利相带,前三角洲泥相带部位是寻找隐蔽浊积岩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区带;同时由于青成凸起下第三系时期为一水下高地,由此该区沙二段沉积的厚砂体——正理庄砂岩体,其物源方向也应来自南鲁西隆起区,其滚动勘探方向与潜力区应进行重新认识与评价。  相似文献   
85.
提出治理地面沉降工作中的减灾防灾向题的危险性总体评估甩圆讥阵上作甲的城x防灾问题。在主要以地面沉降为主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提出应该做全市,供政府和规划部门使用,而不是逐个做单项工程的评估。具体提出天津市危险性总体评估的原则。  相似文献   
86.
本文以天津市塘沽区为研究区域,在收集和整理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本区地下水开采条件下的地面沉降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了地面沉降过程的并行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通过了回归显著性检验,预测结果对观测值有充分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87.
冬小麦生长发育统一阶段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生物学为基础,发展了一个包含非线性积温模式并考虑了日长影响的冬小麦生长发育阶段(DVS)模式,该模式不同于一般以往的冬小麦分段发育模型,它是一个统一的发育模式,利用中国小麦生态实验资料研究表明:黄淮海地区秋播冬小麦发育速度模式可以拟合为V=2.34×10-3+1.21×10-3×e0.30(DL-DL0)+1.62×10-7×(T-Tmin)(1.93)(Tmax-T)(1.14),其中T为日平均温度,DL为日长,DL0为临界日长,Tmin、Tmax为小麦生育的最高、最低温度;V的逐日累加即为该日的DVS值。利用中国小麦生态资料确定的DVS值分别为:出苗0.03,三叶0.07,拨节0.70,抽穗0.88,开花0.89,成熟1.0。平均拟合误差3.6天。利用该模型可对大田冬小麦生长进行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88.
冬小麦气候适宜诊断指标确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考虑土壤水分和降水对冬小麦各生长发育阶段影响不同的基础上,构建了冬小麦水分适宜度计算方法,结合冬小麦温度适宜度和日照适宜度计算模型,建立了冬小麦气候适宜度计算模型.利用不同时段的气候适宜度与冬小麦气象产量的关系,采用加权平均构建了冬小麦播种至某一发育阶段的气候适宜指数.利用历史气候适宜指数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和冬小麦观测试验资料,建立了冬小麦播种至某一发育阶段的气候适宜程度诊断阈值;并利用该阈值,建立了冀、鲁、豫地区冬小麦播种至某一发育阶段的气候适宜、基本适宜和不太适宜诊断指标,对提升农业气象定量评价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9.
中国粮食总产量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文中在计算气候生产力的基础上 ,将粮食产量分离成经济技术产量和气象产量。并利用化肥施用量、一季稻种植面积百分率和 1~ 3月份平均温度分别建立它们的预测模型。此方法计算简单、预测时效长、准确率较高 ,在业务服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0.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位于阿拉善地块西南缘的龙首山隆起,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北板块西南边缘。该矿床形成后的保存与变化过程认识不足,尤其是其抬升冷却历史尚未明确。明确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自晚中生代以来抬升冷却时期及速率,为提高对其成矿动力学过程的认识及今后深部找矿工作提供依据。本文结合区域热年代学数据,采用基于LA-ICP-MS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和热史反演模拟,综合讨论了金川矿区晚中生代以来的抬升和冷却过程。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区南部白家嘴子组的3个混合岩样品产生的裂变径迹池年龄依次为40.8±5.4 Ma、30.8±10.4 Ma和50.9±4.6 Ma。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及反演模拟热史结果,揭示金川岩体及围岩晚白垩世以来(~100Ma)经历了两个构造抬升阶段:(1)晚白垩世-晚中新世时期岩体相对缓慢抬升,(2)晚中新世以来,岩体快速冷却并被抬升至地表。金川地区晚中新世(~8Ma)发生的快速抬升是对区域构造演化(喜马拉雅运动Ⅱ)的响应,其动力学环境为南、北双向构造挤压力作用之下,印度板块向北挤压俯冲楔入到青藏高原之下,导致青藏高原不断向北楔入,同时位于祁连山地体之下的阿拉善地块岩石圈地幔向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