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93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138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地震的等震线不仅反映了地震的大小,而且也反映了地震断层过程的类型和破裂速度.单侧破裂的断层过程呈现出蛋型的等震线,而双侧破裂的断层过程呈现出椭圆的等震线,等震线的长轴与短轴之比对于破裂传播速度十分敏感.本研究利用理论等震线与观测结果相比较的方法,确定了1964年日本新地震、1983年日本海中部地震、1975年中国海城地震和1976年中国唐山地震的破裂传播速度、断层类型以及断层走向.得到的断层破裂速度是剪切波的0.7——0.9倍.这些值比用长周期地震波所确定的要稍大.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对烈度起主要影响的短周期地震波强烈地依赖于小尺度的断层不均匀破裂过程,以及局部的破裂传播的开始和终止;而由长周期波所得到的破裂速度却反映了在整个断层上破裂传播的平均过程.根据等震线图所得出的断层类型及断层走向与其它独立方法的结果相一致.这意味着本方法可以应用于推断某些历史地震的断层类型、破裂传播速度及破裂传播方向.   相似文献   
22.
23.
一、再现期的定义关于气候极值的再现期问题,当把它作为统计理论处理时,实质上是研究右侧(或左侧)概率的问题。设 X 为连续型概率变量,对于任意的实数 x,X 的取值小于 x 的事件 E={X|_(X相似文献   
24.
为了确定全硫,全碳有机碳与沉积环境的关系,分析了267个现代沉积物样品中的这些元素,这些样品取自不同的沉积环境中,即:日本群岛附近的九个湖泊和六个海域。在还原条件下淡水沉积物中的全硫平均含量低于半咸水和海水沉积物中的全硫量。然而,在氧化的海湾沉积物与给养丰富的淡水湖泊沉积物之间,全硫含量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有机碳的含量,在湖泊沉积物中比在海相沉积物中高;而碳酸盐碳,在海相沉积物中却比湖泊沉积物中更为丰富。至于硫的化学状态,除深海沉积物(没有测定硫化物硫)外,50%以上的全硫以硫化物状态存在。在多数情况下,在较强氧化条件下形成的沉积物中,全硫和有机碳含量之间表现为一种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在现代沉积物中全硫、有机碳和硫酸盐硫似乎比古老沉积岩中更丰富,虽然全硫含量对确定沉积岩的堆积环境是很有用的,但是非碳酸盐碳与全硫的浓度比值为区分海相成因沉积岩与非海相沉积物提供了更好的标志。  相似文献   
25.
我国的古气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气候学这一多学科综合性研究领域,近十余年来获得了长足进展,这是因为许多原因使得古气候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一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也促进了这一发展。古气候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调查古气候变化的证据,还原或重建古气候,给出气候要素序列和气候变化模型;探讨气候变化机制和原因。我国的研究偏重在前面两项。古气候包括史前气候(又称地质时期气候)和历史气候两部份,二者的时间界限并无定论。我国大致以仰韶文化期(公元前3,000年)作为历史气候的开端。一、回顾我国的古气候研究可追溯到本世纪二十年代,  相似文献   
26.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一些地震工作者提出了用地震波形记录测定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的方法 .Kisslinger(1 980 )以及 Julian和 Foulger(1 996 )提出利用短周期 P,S波振幅比确定震源机制解的方法 ;Schwartz(1 995 )提出利用初动资料和对速度结构变化不灵敏地震包络振幅的测定方法 .但是 ,频率高于几赫的地震波振幅 ,对地震波传播途径上的速度和 Q值结构的三维变化是相当敏感的 .上述方法得到的结果仍可能受速度和 Q值结构不均匀性的明显影响 . Horiuchi等 1提出一种方法 ,如震源集中在一个小区域 ,可以假设这些地震的震源到某个地震台站的路…  相似文献   
27.
中国西部地区地表条件恶劣,地下构造复杂矿产资源勘探的难度很大。要获得勘探的高效益,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要做到物探先行。物探先行,不完全是一个勘探工作部署问题,要做到物探先行,必须解决好2个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二是各种技术的难题。主要应包括如下5个方面:1.首先要有一种“知难而进”的精神,这是一种在诸多困难面前毫不气馁,奋发进取,迎难而上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把难题、难点找准,然后逐个突破,取得成功;2.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这是辩证的统一,由于某些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力的限制,我们只能在某些方面有所不为,才能在…  相似文献   
28.
中国源区粉尘的元素示踪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中国北方沙漠12个地点大气气溶胶粒子中10种粉尘元素的浓度-粒度分布显示,沙漠粉尘是黄土高原风成黄土的源物质,粉尘在间冰期气候条件下的传输受控于正常的大气搬运过程,冰期黄土的堆积过程中尘暴的影响明显增强。基于4种粉尘元素(Al,Fe,Mg,Sc)的组配特征,发现中国粉尘的主要源区-中国北方沙漠存在3个可统计分辨的区域,即西北部沙漠、北部沙漠高粉尘区和北部沙漠低粉尘区。应用化学平衡模式,建立了中国源区粉尘的元素示踪系统。  相似文献   
29.
30.
我们通过监测位于亚平宁地区的一个粘土斜坡内正孔隙水压力来分析降水如何影响沿土体剖面的孔隙压力分布,从而影响斜坡稳定性。监测数据在监测滑坡活动的第一个季节(2001年8月-2002年6月)获得。研究地点位于一个复杂滑坡后缘,该处斜坡即将发生浅层滑坡,斜坡变形特征非常明显。 孔隙水压力数据的初步分析显示,过去11个月其变化呈现稳定的趋势。在寒冷潮湿的季节里,饱和带通常延伸到接近地表(小于1m)。孔隙水压力测量显示,任何条件下,整个斜坡内存存明显的垂直向下水流,但其在很大程度上受顺坡水流控制。与降雨对应,浅层地表(1—3m)存在压力脉冲,与低渗透性土体相比,其滞后过程很短,并且水流有瞬时水流的特征。斜坡在观察期问破坏,孔隙水压力的瞬时反应说明其为孔隙水压力型滑坡。 地下水流存在优势路径,这种现象可以解释在同样深度内一些传感器的异常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