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286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1.
利用2020年7-9月在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宗务隆山不同海拔处的雨滴谱观测资料,对不同降雨强度下不同粒径雨滴微物理参量的贡献、粒径-粒子数浓度平均谱、微物理特征参量和反射率因子-降雨强度(Z-R)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雨滴数密度主要由小雨滴贡献,中雨滴和大雨滴则是反射率因子Z、降雨强度R和液态水含量W的主要贡献,大雨滴对Z、R和W的贡献在海拔较高的山区站占比更高。山区站在小雨、中雨和大雨时的谱宽更宽,且在不同降雨强度下大雨滴端的粒子数浓度要更高,地形的抬升对较大雨滴的N(D)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m)随海拔升高而增大,R更高时雨滴直径也越大。广义截断参数(Log10Nw)会随降雨强度升高而先增大后有所减小,较小雨滴是构成降雨的主要来源,柴达木盆地降雨有其独特的雨滴谱结构特征。山区站Log10Nw与Dm的分布更为离散,且山区站相比平原站Log10Nw偏低而Dm偏高。若采用统一的降水估测公式Z=300R1.4会产生对降雨量的高估,山区站点降雨的高估更严重。  相似文献   
712.
在室内水泥池条件下,对平均体质量为65.3 g±1.52 g的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进行了30 d的养殖实验,分别测定其在两种不同盐度和有无水流条件下的蜕壳率和存活率。实验结果表明,盐度15组和25组青蟹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 0.05),但在蜕壳方面盐度15组明显快于盐度25组(P 0.05);水流对青蟹的蜕壳无明显促进作用,但有水流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无水流组(P 0.05)。因此,软壳蟹养殖应在适当降低盐度情况下,增加一定量的水流。  相似文献   
713.
华南夏季大气水汽汇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2,自引:19,他引:3  
用1958~2004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华南夏季大尺度大气水汽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东部至华南北部地区、华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南方夏季水汽汇的2个主要的变异中心区。西南地区东部至华南北部地区夏季水汽汇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华南南部沿岸地区夏季水汽汇则以年际变化为主。西南地区东部至华南北部附近地区以及华南南部沿岸地区水汽汇的强弱异常变化,与东亚上空水汽输送异常而导致上述地区的垂直积分的水汽通量辐合的异常是密切相关:如果向华北或者长江流域的水汽输送增强(减弱),则华南地区得到的水汽减少(增加),导致上述地区上空的水汽汇偏弱(偏强)。  相似文献   
714.
GPS/CORS地质灾害动态监测技术及其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GPS/CORS技术实现百千米内中短距离准实时动态监测的算法模型,通过实测数据对算法性能及各类系统误差影响进行分析。试验结果验证了局部区域实现±(2~3)mm精度地质灾害动态监测的可行性,并对包括卫星轨道误差、电离层延迟、多路径效应及卫星几何误差等在内的各类误差源对连续监测结果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15.
在海洋温度场三维空间结构特征研究上,常规的研究方法往往忽视了温度场在空间上的相关性、非周期性和不规则性,而地统计学能够有效地研究自然现象的空间结构特征。本文采用三维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东海海域春季温度场的三维空间结构特征,采用三维变异函数定量描述了东海海域春季温度场的连续性和方向性特征。研究的结果表明:东海海域春季温度场在整个研究区内具有明显的漂移;但在变程内具有显著的空间结构性特点,其各个方向上变异函数的理论模型均为具有块金效应的高斯模型。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温度场的空间变异尺度分别为km级和m级,而温度场在水平各个方向上也表现为各项异性,其中NW-SE向的相关性最好,NE-WS向相关性最弱。  相似文献   
716.
目前,柴达木盆地米兰科维奇旋回研究普遍基于山前浅水沉积相地层进行讨论,而深水相地层中是否有记录米兰科维奇旋回特征有待探讨。本次研究通过对开2井上干柴沟组(N1)和下干柴沟组上段(E32)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频谱分析和滤波分析,探讨了盆地西部开特米里克地区深湖相地层的米兰科维奇沉积旋回特征。结果显示,该地区上干柴沟组(N1)和下干柴沟组(E32)地层旋回周期与米兰科维奇地球轨道周期参数具有良好的对应性,说明天文轨道周期旋回对该地区地层沉积具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Fischer图解及地层岩性特征,确定了干柴沟组上、下界线附近(约38.1~32.8 Ma)湖平面经历了一次相对长周期的升降变化。下干柴沟组上段处于湖平面上升阶段,主要受米氏旋回中的偏心率周期控制,气候相对温暖湿润,对应湖平面高位期。上干柴沟组处于湖平面下降阶段,主要受米氏旋回中的轴斜率周期控制,气候相对寒冷干旱,对应湖平面低位期。  相似文献   
717.
葡萄-花边结构是全球震旦系灯影组二段中发育的一种独特标志性沉积构造,其成因机制与沉积模式具广泛争议。四川盆地灯二段宏观-微观岩石学特征以及地球化学等研究表明:(1)四川盆地灯二段葡萄-花边结构是震旦纪“文石-白云石海”环境准同生期高频海平面波动下岩溶作用的产物,微生物岩在岩溶空间规模的非均质性最终决定着葡萄-花边结构形态分异特征,即形成不同形态的纤维状胶结物(FSD+FFD或FSD+RFD)。(2)葡萄状结构和花边状结构发育丰度与微生物岩组构(MM)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其中葡萄状结构主要由束状正延性白云石(FSD)及束状负延性白云石(FFD)组成,通常发育在四级旋回基准面底部的颗粒白云岩和顶部的凝块石白云岩层段;花边状结构由束状正延性白云石和放射状负延性白云石(RFD)组成,主要发育在以四级旋回基准面中部的纹层-叠层石白云岩层段。因此,灯二段微生物岩组构纵向上多旋回特征和间歇性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共同形成了灯二段葡萄-花边优质白云岩储层的多级、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718.
针对传统的生态廊道构建方法难以适用于土地利用复杂且生境质量较差的城市环境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利用电路理论,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和城市生态廊道的建设成本与效益相结合,建立城市综合阻力面的方法,并对城市地区的生态廊道构建方案进行了模拟。该文利用提出的方法识别出武汉市20个生态源地和44条生态廊道,分析了生态网络中的生态夹点与生态障碍点,区分了廊道建设的优先级,最终形成兼顾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与的城市生态廊道构建方案,可为城市生态廊道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719.
“实景三维”是现实世界的数字孪生,具有实体化、三维化、语义化、结构化、全空间和人机兼容理解的特点。当前山东省在大力推进实景三维山东建设,目的是打造“数字山东”统一的空间底版和数字基底。本文研究提出了省级实景三维建设的技术路线和需突破的关键技术,总结了实景三维山东的典型特点,可为其他省份开展全省域实景三维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20.
研究秦淮河流域气象水文要素变化特征及径流变化归因对该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利用秦淮河流域气象水文观测数据和遥感资料,采用β-z-h三参数综合指示法、联合突变检测法等分析该流域气象水文序列时空变化趋势、变异点和变异度,采用弹性系数法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秦淮河流域年平均气温和年径流深呈显著增加趋势,且未来仍将保持显著增长趋势;年降水量和参考作物蒸散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且未来仍将维持微弱上升;年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减少趋势,且未来仍将维持显著减少。年降水量未发生变异,年平均相对湿度在2004年发生巨变异,年平均气温在1994年发生强变异,年参考作物蒸散量在2003年发生中变异,年径流深在2002年发生弱变异。(2)基准期(1981—2002年)和变化期(2003—2019年)秦淮河流域径流深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参考作物蒸散量、下垫面指数呈负相关;变化期较基准期参考作物蒸散量和下垫面指数弹性系数增大,而降水量弹性系数减小,下垫面指数的变化对径流增加贡献量较大(91.20%),表明人类活动引起的下垫面变化是径流增加的主要因素,起正贡献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