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286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安基山铜矿含矿裂隙分布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定点等积测量法研究安基山铜矿地表含矿裂隙,结果表明:成矿期含矿裂隙集中分布在矿化斑岩中,其含脉率等值线与铜矿化强度率等值线基本吻合。各成矿阶段含矿裂隙及矿体展布方向均以北北西为主,平行于区域最大挤压应力方向。由此推断,斑岩体地表含脉率值可判断深部铜矿化强度,含脉率等值线形态可预测矿体主要延伸方向。  相似文献   
622.
海南省作为全球大型热带海岛的代表,其旅游发展轨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典型性。海南岛旅游发展在空间上极不均衡,且部分市县存在"旺丁不旺财"的现象。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及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全岛协调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重心模型为分析工具,分析了海南省游客重心、消费重心、国际游客重心的演变轨迹,并深入剖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三者位置始终不一致,但均处在全省地理重心偏东的位置,并逐年向南、向西偏移;东部市县过多地表现为旅游通道的作用,游客消费水平较低;游客消费相对游客分布变化具有时空上的滞后性;国际游客的聚集性和地域偏好更加明显;全岛旅游发展在空间上呈现海口市和三亚市双核现象,旅游重心演变的实质主要体现在旅游首位城市由海口向三亚的变迁。海南省旅游重心演变及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素有地缘优势、资源条件、干线交通、政策支持、特色旅游产品等。  相似文献   
623.
诸多沉积记录揭示,中国北方早期历史,气候环境大致经历了3580-3050 cal a BP、3050-1800 cal a BP两个阶段;前者为稳定的湿润气候期,后者为逐渐趋于干燥的气候期;前期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商王朝统治期,政局稳定,社会承平,王朝较为稳定地传承了50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朝代;后者对应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等朝代,在不足1300年内,政权格局多次更迭,表现出一种与前期截然相反的社会政治生态。这期间,以都城为标志的王朝的重心,具有向东南迁移的趋势。年代对比发现,商代夏、周代商、平王东迁、西汉甚至东汉灭亡等改朝换代的社会政治事件,都与沉积记录所指示的气候环境的显著变化(恶化)对应。研究再次证实早期的中国历史与气候变化存在密切的关系,并认为如下两个因素可以阐述这种关系的存在:① 中国北方地理环境空间是扇状的,且自然环境具有梯度变化的特征,这种地理环境格局叠加在气候变化之上,具有特殊的加剧与舒缓区域社会矛盾的作用。② 小农经济具有对气候变化的特殊敏感性。对西汉所做的案例考察认为,不尽合理的社会体制往往通过一系列反馈作用将这种敏感性在气候恶化阶段“放大”,随之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由此造成的各种危机成为王朝崩溃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24.
针对目前三维地质模型数据格式繁多,交换困难的问题,该文介绍了中国地质调查局颁布的三维地质模型数据交换格式标准(Geo3DML)及其向3DPDF文件转换的必要性和实现的技术途径。首先简单介绍了Geo3DML的背景、制定过程、标准概况与试用情况;然后介绍了3DPDF的背景与用途;接着介绍了3DPDF所依赖的U3D格式的背景;最后介绍了用C++编程实现Geo3DML向3DPDF转换的技术途径和一些关键技术以及对数据输出质量控制的选项设置方法。转换结果能够较好地表达三维地质模型几何特征和属性特征。  相似文献   
625.
广东大尺度大气水汽汇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1958~2004年实测降雨量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广东地区大尺度水汽汇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水汽通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气候平均而言,广东春夏季大气向地面输送较多水资源,秋季地气间相互交换的水分相当,冬季由地面向大气输送较多的水资源。四季和年水汽汇的年际分量方差贡献均占主导地位,秋、冬季水汽汇的年际分量有约3年的显著周期。除了显著的年际分量外,冬、春季和年水汽汇的年代际分量方差贡献也较显著,占总方差的40%以上,以30多年的长周期变化为主,目前正处于由正位相向负位相转变的过渡期,预示今后广东有偏旱趋势。广东冬春季水汽汇的异常有显著的同相关系。另外,夏、秋季水汽汇的年代际分量有10~15年的显著周期。广东各季大气水汽汇偏强(弱)是由于从热带低纬输送到南海北部至华南地区的水汽增强(减弱),并伴随着水汽通量的辐合的增强(减弱)造成,但各季水汽通量异常分布型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626.
设计了一种以超低功耗单片机MSP430F149为控制器,以高速的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32位计数的频率计。在设计中应用单片机的数学运算和控制功能,实现了测量时间闸门的自动选择,频率和周期的统一处理。此外,利用MSP430F149内部的高速模拟比较器,实现了对正弦波小信号的预处理,使得该频率计能够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和幅度范围内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627.
随着计算机技术日趋成熟与普及,带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相应建立了著名的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计算机技术在地学研究中也是靠它来得以完成实现的。地学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计算机技术和空间地理分布数据的结合,通过一第列空间操作和分析方法,为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工作工程设计乃至企业管理提供对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因此,计算机技术在地学中的应用可以理解为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628.
629.
塔里木盆地蓬莱坝组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但勘探对象上存在“断溶体”和层状白云岩的争议.在露头与钻井储层特征认识的基础上,岩石学与碳氧锶同位素和激光U-Pb定年等地球化学分析相结合,探讨了蓬莱坝组白云岩的成因机制及层状规模储层发育潜力与发育规律,进而根据白云岩储层分布预测讨论了塔里木盆地蓬莱坝组的勘探方向.取得3点认识:(1)蓬莱坝组发育孔隙-孔洞型白云岩储层,平均孔隙度2.81%,最高可达13.91%,具备发育优质储层的潜力;(2)白云岩储层以准同生白云岩叠加浅埋藏云化作用形成的埋藏白云岩为主,具有相控性和规模性,可层状发育,主要分布于内缓坡-中缓坡准同生云化滩;(3)塔北南缘和塔中北斜坡为层状规模优质白云岩储层发育有利区,是该领域值得探索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630.
在室内水泥池条件下,对平均体质量为65.3 g±1.52 g的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进行了30 d的养殖实验,分别测定其在两种不同盐度和有无水流条件下的蜕壳率和存活率。实验结果表明,盐度15组和25组青蟹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 0.05),但在蜕壳方面盐度15组明显快于盐度25组(P 0.05);水流对青蟹的蜕壳无明显促进作用,但有水流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无水流组(P 0.05)。因此,软壳蟹养殖应在适当降低盐度情况下,增加一定量的水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