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286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乔丛林  丁启 《水文》2000,20(2):61-63
1998年8月中旬,奎濉河流域发生了一场暴雨洪水,分析了该场暴雨洪水的暴雨特性、洪水特性及其重现期,有助于对该流域暴雨洪水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582.
边界识别是位场数据处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技术,现有的边界识别方法属于无监督式机器运算,其识别精度与地质体的空间分布存在很大关系,尤其是对深部复杂异常体的识别存在边界模糊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提高边界识别的精度,受深度学习卓越非线性映射能力和监督式学习优点的启发,本文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位场边界识别方法,深度学习网络结构是一种...  相似文献   
583.
污染误差模型下的测量数据处理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建军  曾卓乔 《测绘学报》1999,28(3):215-220
本文首先研究了污染误差模型的各种具体的误差表示形式,然后研究了误差服从污染误差模型时的平差准则。指出,当误差服从污染误差模型时选择均方差作为估计准则是合理的,并且符合传统的测量误差处理的观念。最后,推导了误差服从污染误差模型时,均方误差准则下的最佳估计,从而建立以均方误差准则为基础的污染误差模型下的测量数据处理理论。  相似文献   
584.
针对南京市无人值守台站运维存在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基于GIS和3D台站模型的地震台站可视化运维平台。与目前台站维护系统相比,实现了台站设备监控信息多方位、多表现形式的展示,能够实时自动诊断台站故障,有效提高了南京市地震台网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85.
随着全国越来越多的高压直流线路投入运行,地电场观测数据的质量受到严重干扰。本文从高压直流输电干扰对地电场观测的影响机理出发,以江苏地区为例,对其5年来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对地电场观测数据的影响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相关结论:①当地电场观测数据受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干扰时,地电场观测数据会出现畸变,持续一段时间后,不平衡电流消失,数据恢复正常;②地电场观测数据产生畸变的方向与观测台站的装置布设方式、接地极相对观测台站的位置有关;③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接地极距离江苏地电台站较远,同一台站同一方向受同一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影响的长短极距观测数据变化幅度之比接近1;④不同次高压直流输电干扰在同一台站出现地磁干扰变化幅度一致时,同一台站的地电场观测变化幅度不一定一致,与台站和接地极之间的地下电性结构的导电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86.
樊晓春  李伟  叶青  袁慎杰  王昕 《中国地震》2020,36(1):126-135
电极是否稳定可靠是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通过测量电极的接地电阻大小来评价其状态。首先,分析现有测量方法,认为线路加电测量法更合理,提出考虑电缆线电阻的线路加电测量法;其次,采用该方法和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方法,测量江宁台多套地电观测系统电极的接地电阻,比较分析后者的结果误差;第三,讨论其接地电阻超出标准、同深度不同电极接地电阻差异及同井孔不同深度电极接地电阻差异,其原因可能与地下低电阻率区域及电极周围的地层湿度、介质的孔隙度有关,并分析了加电测量法存在的不足;最后,当接地电阻超标时,应该依据其变化幅度来判定电极是否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587.
目的:探讨男性无症状脑梗死(SBI)与腹型肥胖及血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开滦集团高管健康查体男性职工645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腰围≥90cm作为腹型肥胖诊断标准,将其分为腹型肥胖组474例和腰围正常组171例。依据头颅CT诊断为SBI170例,并测定血糖、血脂等血生化指标,收集临床资料。分析男性SBI与腹型肥胖者及血生化指标间的关系。结果:与非SBI组比较,SBI组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腹型肥胖例数、收缩压、腰围、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非SBI组;腹型肥胖组饮酒例数、高血压病史、SBI、体质量指数、血糖、甘油三酯高于腰围正常组(P<0.01,P<0.05),腹型肥胖组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腰围正常组(P<0.01)。以SBI为因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依次筛选出腹型肥胖、收缩压(P<0.01,P<0.05)与其相关。结论:腹型肥胖、收缩压增高可能是SBI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88.
为实现海底观测系统长期连续观测,设计一套基于水下接驳技术的的海底观测系统水槽工程样机,通过分析海底观测系统的体系结构,结合在研项目的技术经验,详细论述的开发过程中涉及到的海底观测系统关键技术如电能传输与转换技术、信息传输与管理技术、机电集成封装技术、状态监测与控制技术、防护结构的三防设计等关键技术,通过水槽试验,验证了海底观测系统工程样机可以在水槽环境下吃寻正常工作,并得到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为实现海况的海底观测网络的连续观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89.
在鄱阳湖西南缘,风成砂质堆积的下风向,有厚层黄棕壤发育,OSL年代显示,为末次冰期风沙和风尘堆积。在厚田—打鼓岭断面,对沙山到黄棕壤的沉积物粒度并结合地貌学进行分析,发现:沿现代冬季风方向(NE 30°)自东北向西南,地表沉积相为沙—沙黄土—粘黄土逐渐过渡,粒度组成和粒度参数表现出从北而南的系统性变化,显示搬运动力和物源均单一且稳定;粒度参数与物源地的距离,服从对数函数分异模式,在约20km范围之内,变化最剧烈,之后渐趋平稳,20 km是碎屑分选的特征距离。研究结果给出了鄱阳湖西南存在风沙—风尘堆积体系的证据,并揭示了近源风成堆积沉积指标的变化规律,可为粉尘堆积的物源示踪提供相关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90.
总悬浮物浓度是水质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2015年8月,在鄱阳湖布设33个采样点,通过测量水面光谱和采集水样进行检测,获取水面遥感反射率、总悬浮物浓度和叶绿素a浓度等数据。结合实测水面遥感反射率数据与总悬浮物浓度的相关性分析,建立了单波段、一阶微分和波段比值3种反演模型,并分别进行了精度验证。研究发现,3种反演模型的拟合度(R2)均大于0. 9,其中单波段模型最优,其R2、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及平均相对误差(mean relative percentage error,MRPE)分别为0. 980 5,3. 78 mg/L和16. 99%。将该单波段模型应用于2015年8月3日的高分一号(GF-1)卫星影像数据,同样得到了较高的反演精度,R2,RMSE和MRPE分别为0. 847 7,12. 23 mg/L和35. 22%。结果表明,鄱阳湖丰水期总悬浮物浓度值总体偏低,平均值为23. 26 mg/L,高值主要集中在鄱阳湖北部通江河道及其以南的中部水域,其余水域分布较为均匀。利用2015年10月24日GF-1影像和准同步观测的21个采样点的总悬浮物浓度数据使用此模型做进一步验证,其反演精度接近于2015年8月影像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进一步推广应用到鄱阳湖不同时期总悬浮物浓度的反演。通过实测光谱的分析以及在遥感影像上的应用,可以为鄱阳湖总悬浮物浓度的反演以及环境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