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119篇
地球物理   97篇
地质学   323篇
海洋学   9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提高海监执法水平,对于维护海洋开发秩序和海洋权益,促进海洋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和谐共进,保障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全社会依法用海意识明显增强,海洋法制建设日趋完善,海监执法队伍日益壮大.但在海洋执法管理中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结合海洋执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加强海洋监察执法工作,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22.
幕阜山地区发育燕山期大型花岗岩体,形成了大量花岗伟晶岩脉及相关稀有金属矿床或矿化体。尽管前人对该地区花岗岩、伟晶岩和稀有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时代、空间展布和演化过程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大量成果,但地质构造对花岗岩和稀有金属伟晶岩的控制作用尚缺乏研究。鉴此,笔者等通过跨幕阜山岩体接触带的多个地质剖面调查,结合区域地质和矿产发育特征,对幕阜山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过程以及构造对花岗岩体、伟晶岩脉和接触变质带的控制作用等进行了研究,形成以下主要认识:(1)中生代—新生代早期,研究区自早至晚经历了早—中三叠世海相盆地、中三叠世后期—晚三叠世印支运动、晚三叠世晚期—中侏罗世早期类前陆盆地、中侏罗世晚期早燕山运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花岗质岩浆活动与成矿、早白垩世晚期—古近纪中期区域伸展与断陷盆地、古近纪中晚期NE向挤压等7个构造阶段。(2)幕阜山岩体边界主要受NW向、NE向和NEE向等3组断裂控制,其构造机制实质为岩体区断块和岩体外断块对岩浆侵位过程的控制。(3)岩体侵位构造可定性划分为低侵位缓倾接触构造、低侵位陡倾接触构造、高侵位缓倾接触构造和高侵位陡倾接触构造等4类,其中低...  相似文献   
623.
该文利用空气质量、污染物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及常规气象资料,分析2017年10月25日—11月3日防城港市一次持续性空气污染过程的污染物特征和气象条件。结果表明:此次空气污染过程首要污染物为臭氧,臭氧浓度存在日变化;气温与臭氧浓度变化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对湿度与臭氧浓度变化存在显著负相关;午后太阳辐射增强、湿度降低、无降水等气象条件有利于臭氧浓度的增加;500 hPa环流平直、地面为弱的高压脊、地面风速小、天气晴好少云、低层存在逆温层是本次持续性空气污染过程维持的有利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624.
超强台风威马逊(1409)在华南三次登陆,登陆后减弱缓慢,带来了狂风暴雨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CMABST最佳台风路径数据等资料,对"威马逊"长时间维持的原因进行天气学和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500hPa副高西伸发展,紧随着台风,副高和台风环流之间维持较强的气压梯度和水汽输送,有利于台风环流的维持。850hPa西南季风急流和越赤道气流合并卷入台风低压环流中,输送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是台风在登陆后衰减缓慢的重要原因。高空存在强流出气流,高层辐散抽吸作用有利于台风强度的维持和发展。(2)台风移向下游区域海温偏高、环境风垂直切变小、强盛水汽输送是台风强度维持的重要环境条件。台风登陆后涡度和垂直速度结构完整,减弱缓慢,利于台风环流的维持。台风移入的华南地区处于热力不稳定状态,有利于对流凝结潜热效率的增加和台风环流内对流活动的增强,从而有利于台风强度的维持。  相似文献   
625.
本文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技术对传梓源地区锂辉石伟晶岩、钠长石伟晶岩和钾长石伟晶岩开展研究,获得三种类型伟晶岩地球化学特征。锂辉石伟晶岩具高Al2O3(16.23%~16.4%)、高K2O(3.05%~5.22%)和高分异指数(DI=91.13~94.9),微量元素富集Rb、K而亏损Ba、Sr、Ti,稀土元素含量低(ΣREEs=2.9×10-6~3.5×10-6);钠长石伟晶岩富Na2O(5.58%~7.41%)而贫K2O(0.98%~2.62%),微量元素Rb/Sr值相对于锂辉石伟晶岩呈降低变化而稀土元素为升高变化;钾长石伟晶岩富K2O(9.13%)而贫Na2O(1.69%),微量元素Zr/Hf和K/Rb值相对于锂辉石伟晶岩和钠长石伟晶岩呈升高变化的特征。表明岩浆在演化过程中发生了不混溶作用、钠长石交代作用和钾长石交代作用,分别形成了Li、Rb矿化锂辉石伟晶岩,Nb、Ta、Be矿化钠长石伟晶岩和无矿化钾长石伟晶岩,这些地球化学特征是稀有金属矿床找矿地球化学标志。  相似文献   
626.
为更方便、有效的勘察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浅层地下水信息,以辽宁省朝阳市区域为研究区,以2004~2010年TM多光谱数据为基础,利用修正归一化水体差异指数提取了多年的地表土壤湿度信息。通过对土壤湿度信息分级并对植被、岩石以及地表水体进行掩模处理,得到了土壤湿度信息的分级图。同时,为了比较土壤湿度较大地区地下水的赋存信息,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比水文地质资料,认为基本与遥感所得结论一致,证明了该方法在半干旱地区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627.
基于GRSFAI的阿里地区浅层地下水富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验证GRSFAI的有效性和普适性,为下一步实现地下水富集性自动化提取技术提供技术理论支撑,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以及有效的给水保障提供参考依据,选择西藏阿里地区及周边区域作为研究区,采用GRSFAI分析方法对该研究区的浅层地下水富集性展开研究。研究得到研究区内一级、二级、三级富水区面积分别为495 km2、1511km2、4542 km2,各占总面积的2.8%、8.5%和25.4%,该结果并在最具代表意义的一级富水靶区狮泉河区域得到了实地调查验证。分析认为:GRSFAI能较好地反映地下水富集程度,利用该指数对地下水富集性进行评估是可靠的,并具有良好的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628.
湖南省锑矿成矿远景区划分与资源潜力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省的锑矿资源储量和产量在国内外均具有重大影响,主要矿床类型有热液型锑矿、石英脉型锑矿和破碎蚀变岩型锑金矿三大类。湖南省的锑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根据湖南省锑矿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结合锑矿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划分出9个锑矿成矿远景区,其中A类成矿远景区3个,B类成矿远景区2个,C类成矿远景区4个,预测未探明的锑矿资源储量达531×104t,同时也为合理规划全省锑矿勘查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9.
为提高台站人员对新型自动气象站的运行保障能力,基于2017—2020年江西省93个台站新型自动站设备的省级维修保障档案,将新型自动站仪器系统故障设备进行归纳分类,分析了故障诊断的逻辑方法,厘清故障现象与故障设备的关联性,归纳"现象—故障件—处理方法"的映射关系,在此基础上设计新型自动站故障智能诊断系统.系统包括硬件模块和短距离无线通讯模块,硬件模块实时检测自动站采集器的运行状态参数;无线通讯模块实现硬件与软件之间的短距离远程通讯.软件程序安装在值班机房,实现远程控制、故障状态显示、智能诊断、记录存档等功能.  相似文献   
630.
应用太原基准地震台和东山地震台2007年至今的数字化资料进行研究,得到太原台、东山台地脉动噪声RMS值和功率谱密度,及其相应的卓越周期,找出两个台主要干扰源的频带范围。另外,采用Matlab提供的FFT算法对整点地震记录进行频谱计算,对2010年6月5日发生的太原市阳曲Ms4.6地震前两个台记录的数字地脉动信号进行实时连续跟踪对比观测和试验,捕捉临震特殊频率波动现象,作为一种可能的"地震前兆"作探索性的研究。所得结果对去除数字地脉动信号背景干扰及分析预报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