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0篇 |
免费 | 229篇 |
国内免费 | 32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2篇 |
大气科学 | 240篇 |
地球物理 | 289篇 |
地质学 | 595篇 |
海洋学 | 150篇 |
天文学 | 12篇 |
综合类 | 48篇 |
自然地理 | 1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50篇 |
2011年 | 63篇 |
2010年 | 62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66篇 |
2007年 | 67篇 |
2006年 | 69篇 |
2005年 | 67篇 |
2004年 | 62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37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0篇 |
1980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4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3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高山雷达站选址对估测降水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山雷达站天线高度对雷达的垂直探测范围影响较大,加之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演生、发展的关键区域在高度1500~4500 m左右,所以高山雷达站在选址时应考虑当地零度层平均高度和雷达的垂直探测范围。通过定量估测层状云降水的个例实践,发现探测高度会限制定量估测降水,探测高度对近距离降水估测影响较小,但对远距离降水估测影响较大,原因主要是雷达的垂直探测范围及当地零度层亮带高度的影响。故在高山雷达站选址中应考虑雷达的垂直探测范围及当地零度层亮带高度的影响,同时对已建设完成的高山天气雷达应考虑对高山雷达做0°仰角的观测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2.
113.
提出了一种顾及位置偏差与凹部同异性的面状居民地Morphing变换转向角函数方法.该方法通过构造大比例尺居民地的凸包作为中间图形,辅助与小比例尺居民地进行特征顶点匹配,避免因位置偏差造成的特征点误匹配;针对大比例尺居民地的凹部,依据凹部的模式类型,判定凹部边的同异性;最后构建插值模型,得到中间任意尺度下的面状居民地要素... 相似文献
114.
大坝变形监测数据的小波分析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引入小波分析方法对大坝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实现了对离散型的变形数据的尺度分解,对变形趋势的分析。并且对变形数据在滤波、消噪等方面,对分解层次中的偶然误差特性分析,以及阀值的选取方法进行了比较,表明利用小波变换的方法对变形数据的分析处理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5.
黔中地区是岩溶作用发育的喀斯特区域.1993年秋和1994年春末采自该地区不同类型水样的水化学分析表明:碳酸盐岩裂隙泉水呈中偏碱性,为[C]Ca-Ⅱ型;秋季离子总量、HCO3-及Ca2+浓度大于春季.裂隙泉水流经地表一定距离后,HCO3-降低,pH及SO42-、Cl-、K+、Na+明显增高.黄果树的天星桥、水帘洞及落水潭三个部位河水的SO42-、Na+以及Fe3+、NO3-等浓度的季节性变化也更加明显.春季因瀑布暴气,CO2的逸出,钙华生成更强烈一些.红枫湖作为喀斯特区域地表水的汇集地,HCO3-与SO42-的当量比值仅2.1~2.4;Ca2+与Mg2+比值上升为2.4~4.2,Cl-浓度较碳酸盐岩裂隙泉水增高1倍;Na+浓度增高一个数量级.说明流域内地表土层溶蚀及人为污染影响的增强.土层孔隙水属强矿化水,而湖水呈现过渡特征.碳酸盐沉淀作用、硫酸盐矿化作用及固氮氨化作用,导致水质组成的显着差异. 相似文献
116.
地质雷达在隧道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隧道施工完成后用常规方法很难对衬砌质量做出系统评价,地质雷达利用超高频脉冲电磁波探测目标介质的介电常数,很容易掌握砼衬砌结构的厚度、衬砌周围回填及空隙情况,围岩断层裂隙构造情况等,为工程技术评价提供依据。文章以实例,介绍了利用地质雷达对隧道进行检测所使用的仪器、工作参数及地质雷达资料处理解释步骤,并通过对几幅典型雷达图像进行分析介绍了不同异常结构在雷达剖面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7.
记述了自贡地区的和平永川龙(和平中华盗龙)(Yangchuanosaurus(Sinraptor)hepingensis)ZDM 0024存在一断裂后愈合的肩胛骨,这是中国兽脚类病理学的首次详细记录。该肩胛骨有骨皮质不连续、成角畸形、骨痂形成,符合骨折后愈合的表现,而且从其病理特征看,病理性骨折的可能性很小,直接暴力所致骨折的可能性极大。还分析了同时期动物群中可能存在暴力施加者,拥有尾锤的合川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 hochuanensis)可能性最大,这为和平永川龙的骨折提供了一种有趣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8.
119.
120.
大渡河上游不同地带居民对环境退化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青藏高原的环境退化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但农牧民如何认识和响应环境退化,还缺乏实证研究.采用参与性农村评估法,对大渡河上游不同地带典型村(位于河谷区的丹扎木村、中山区的克尔马村和山原区的日科村)的农牧民进行调查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①大渡河上游不同地带的居民对环境退化具有不同的响应过程.河谷区通过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缓解了人口压力,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自然灾害和森林退化;中山区以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和发展畜牧业来缓解人口压力,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环境退化:山原区的劳动力不能转移到二、三产业,只能通过增加牲畜数量来解决生计,牧民仅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应对草料不足的问题和雪灾等自然灾害.在大渡河上游,最脆弱的区域是中山区和山原区,而不是人口压力大的河谷区.②生计方式是影响居民响应人口压力和环境退化的关键因素.基于居民的生计方式来解释和解决生态脆弱区的人口压力和环境退化问题,将是一个新的方向.③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有利于居民改善生计.降低教育收费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将加快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