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2003年夏季梅雨期强弱江淮气旋成因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位涡框架下,利用位涡反演方法,对2003年夏季梅雨期间沿梅雨锋东移的一次弱江淮气旋的形成和维持过程进行了分析,并与强气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流层中高层的扰动在低层气旋中心位势高度降低或地面低压减压中起主要作用,而中低层的扰动起反作用,低层热力异常呈现一个弱的周期性作用。但在强江淮气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高层强迫对低层气旋发展期间的加深或地面低压的减压几乎没有贡献,中低层的非绝热加热是低层气旋加深或地面低压下降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12.
江南春雨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万日金  吴国雄 《气象学报》2008,66(3):310-319
江南春雨是东亚独特的天气气候现象,已有充分证据表明,它是青藏高原高大地形的动力和热力强迫的结果,但目前其时空分布还不明确.NCEP/NCAR环流及感热资料气候平均分析表明:在3月第1候(全年第13候),高原主体和高原东南部的感热加热、高原东南侧西南风速、江南春雨区西南风速和江南春雨区雨量都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标志着江南春雨的建立;在5月第3候(全年第27候)以后,高原东南部的感热加热、高原东南侧西南风速、江南春雨区西南风速和江南春雨区雨量都迅速减小,对流层中低层南海副高脊线由南倾转北倾,江南雨带中心南移至南海,南海季风爆发,标志着江南春雨期的结束.因此,将江南春雨的建立和终结时间定为第13候和第27候比较适当.资料分析和数值敏感性试验表明,江南春雨期对流层低层冷暖空气的交汇区在30°N附近,但江南春雨雨带的位置和强度明显受南岭、武夷山脉地形的影响:山脉地形能阻挡抬升冷暖空气,加强锋生,增强降水,使雨带中心位置与山脉主轴分布重合.因此,江南春雨的空间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30°N)以南、110°E以东的中国东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
对2020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23个编号台风的定位定强精度以及路径、强度、登陆点预报精度进行了评定.评定结果表明:2020年,中央气象台的平均定位误差为22.7 km,平均定强误差为1.3 m·s-1,与2019年相比定位误差略偏大,定强误差则略偏小.自2013年以来,72 h以内的主观和客观台风路径预报性能并没有实...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春节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SSA与最大熵谱分析春节平均气温以及降水量周期特征,得到平均气温的主要周期成分是准4年及准6年振荡,降水量以2-3年的短周期振荡为主,并且有年代际的波动。  相似文献   
15.
万日金  赵兵科  应明 《高原气象》2009,28(2):299-305
长江中下游梅雨(下称梅雨)是丙南暖湿季风气流随季节增暖北进过程中的产物,是东亚副热带季风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气候平均资料分析和敏感性数值模式试验,研究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和江南山脉地形对梅雨形成的影响.分析表明,在对流层低层,江南处于强劲西南急流风速中心的下游,有江南山脉地形对西南急流强迫抬升,具有强烈的风速和水汽辐合,这是梅雨形成的直接原因.敏感性数值试验表明,无高原时该西南急流增强,江南上空气旋性涡度增大,梅雨雨量增加2 mm/d,这反映了夏季高原巨大的感热气泵的抽吸作用使其东侧的江南地区环流的气旋性减弱,上升受到抑制,降水减少;无江南山脉地形时梅雨雨量减少2 mm/d,雨带北移到淮河流域,而加高山脉地形时则梅雨量增大,雨带位置南移,说明山脉地形对西南季风气流有强迫抬升增幅降水作用,对梅雨雨带的形成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位涡(PV)收支诊断和质点轨迹追踪等方法对2006年影响中国最严重的超强台风"桑美"强度变化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台风中心四周的垂直风切变、涡度、散度变化对台风强度变化有重要影响;通过位涡诊断揭示出在台风增强和减弱时,凝结潜热、垂直平流和水平平流起着不同的作用.在台风迅速发展之前和迅速发展初期,凝结潜热...  相似文献   
17.
用动力相似方法预报广东省区域暴雨试验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应实际业务预报需要,利用最新43年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多种动力相似方法研究了广东省短期区域暴雨预报,发现了预报员预报经验成长曲线模式,找到了影响暴雨预报的决定性因子850hPa风场,证明了双时次相似的优越性,并研制了广东短期区域暴雨预报的动力相似法,预报评分明显高于业务平均水平。该方法的应用软件实现了短期区域暴雨的自动、客观、定时、定点、定量预报,目前已经投入业务使用。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业务预报实践中,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中尺度模式数值预报的参考价值正被越来越多的气象业务预报员所认识。本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它图形图像化,使预报员在日常预报业务中能够简单、快捷。灵活地浏览该预报产品。1资料说明ECMWF的数值预报产品以两种数据传输形式由北京传送到各省(区)地(市)台站。一种是传真图格式,图像表现直观,但数据量大,信息量小,使用不方便;另一种是格点报文格式,数据量小,信息量大,但不直观,需要将之图形图像化处理后才能发挥其效能。系统使用FTP传输方式从省局电信台的资料服务…  相似文献   
19.
热带气旋风雨影响范围人机交互识别业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介绍新近开发并投入业务使用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简称TC)风雨影响范围人机交互识别业务系统。该系统收集各省逐时逐分观测风雨资料建立TC影响地面风雨数据库,并充分利用M ICAPS(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综合显示多气象要素功能和交互划定区域功能确定TC影响范围,然后使用计算机图形学中区域内外射线判别法由程序挑选出影响范围内站点,再检索风雨资料数据库相应丰富数据,生成TC影响时大风和降水报表文件,以供TC过程影响分析和台风年鉴编撰。该系统克服了以往主观专家分离法耗时耗力的缺点,又避免了客观分离法的较大误差,大大提高了台风年鉴编撰工作效率和业务自动化水平,还可为台风大风降雨气候研究提供更为准确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The spring persistent rains (SPR) over southeastern China (SEC) are a unique synoptic and climatic phenomenon in East Asia. A former study has found that the southwesterly flow which lies on the southeastern flank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P) is one of the deflected westerly flows of the TP, and it is suggested to be the direct climatic cause of SPR.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southwesterly flow is also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sensible heating of the southeastern TP in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n addition to having a high correlation in seasonal variability. These facts suggest that the thermal forcing of the TP is another important climatic cause of SPR. Numerical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further prove that the mechanical and thermal forcings of the TP are the climatic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SPR. On the other hand, the Nanling Mountains and Wuyi Mountains (NWM) over southeastern China not only increase the SPR precipitation amount evidently, but also make the SPR rain belt move to the south by blocking the strong southwesterly flo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