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8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281篇
测绘学   139篇
大气科学   117篇
地球物理   173篇
地质学   649篇
海洋学   136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地理   16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59年   3篇
  1948年   2篇
  1947年   3篇
  1945年   2篇
  1940年   2篇
  193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20世纪初以来青藏高原东南部岗日嘎布山的冰川变化   总被引:28,自引:13,他引:15  
采用地形图、航空摄影相片、中巴资源卫星和Landsat TM数字影像, 对青藏高原东南部岗日嘎布山区20世纪初以来的冰川变化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该地区冰川对20世纪后期全球变暖的响应. 结果表明: 20世纪初期至1980年, 研究区的冰川基本处于退缩状态, 期间冰川面积减少了13.8%, 储量减少了9.8%, 储量减少量相当于249.2×108 m3水当量, 因冰川萎缩导致其对河川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了一半左右. 1980年以来, 本区气候表现出升温和降水增加, 在此气候变化背景下, 冰川总体呈面积减小的退缩状态, 但有一定数量的冰川处于前进之中, 这可能与不同规模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点和响应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952.
惠荣耀  丁安娜 《沉积学报》2017,35(6):1274-1283
近20~30年来,高温微生物学研究取得了迅猛发展,已发现高温菌(大于50℃~60℃)约70个属140种。最适合生长的温度普遍在60℃或80℃以上,最高生长温度可达110℃~113℃。在沉积物的浅层至深层,由低温至高温都广泛分布着厌氧微生物群体。它们分布在深层水中或岩石表面,包括各种分解菌、产氢菌、产甲烷菌等。这些菌种生存的温度同石油生成的主要温度段(60℃~100℃)大体相同。微生物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小,结构简单。当环境变化时,每个细胞能直接感受到环境的刺激,更易发生适应作用,发生遗传上的变异。高温、高压、高盐环境成为嗜热菌生存的良好环境。嗜热菌的大量发现为认识生命起源、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沉积物中有机质转化成石油是由大分子有机质(分子量可达数万至数十万)降解成中、低分子化合物的过程,由有机质富含含氧基团、杂原子变成基本不含含氧基团的过程。这些功能主要是由微生物作用完成的。碳是构成生命的核心原子,微生物需要从有机质中吸取碳源组成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物质。大分子有机质需逐步分解成简单的有机质才能被微生物吸收,如蛋白质分解成二肽,碳水化合物水解成单糖便可被微生物利用。厌氧微生物不断获取碳使有机质逐步变成简单化合物。微生物的厌氧呼吸使有机质中的含氧化合物减少,形成一些较原来基质更为还原的化合物。在沉积物的厌氧呼吸中,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物质是有机物结构上的羟基、羧基等官能团,除去含氧基团便形成了烃类。  相似文献   
953.
本文采集了3种典型的富锰沉积物样品,即岩石漆、树枝晶与土壤铁锰胶膜,并制作了相应的纵切片。运用光学显微镜、原位微区拉曼光谱仪、扫描电镜、EDX能谱仪分别对其形貌学与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石漆呈黑色致密层状、葡萄状,主要由水钠锰矿、赤铁矿、针铁矿、粘土矿物等组成,是一种高度混杂的沉积物。宏观上岩石漆与基岩有截然的接触面,发育有微层理结构,在微观上的表现即锰含量的周期性波动。树枝晶呈黑色分枝状,主要由锰钡矿组成,极端富锰而贫硅铝,与基质呈交织结构。土壤铁锰胶膜呈黑色粘稠层状,由水钠锰矿、赤铁矿、针铁矿、钛铁矿、粘土矿物等组成,可细分为外层黑褐色的富锰条带和内层黄棕色的富铁条带。这3种富锰沉积物的形貌学和元素分布特征与各自的成因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54.
末次冰期是距离人类最近的一次冰期,气候异常寒冷且存在高频高幅波动,河流系统如何响应冰期气候的变化值得关注与研究。基于河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响应,传统的经典地貌理论认为河流下切在河流阶地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河流的下切行为发生在间冰期或者冰期向间冰期的过渡阶段,堆积行为发生于冰期,然而近年来最新的河流地貌研究成果表明,末次冰期河流下切较为普遍。首先对河流阶地形成的传统模式进行总结分析,认为单纯的构造驱动模式存在不合理性,气候也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单一的气候变化无法驱动多级且高差较大阶地的形成,地壳抬升往往是必要因素;气候变化是引发河流堆积-下切行为转换形成河流阶地的关键因素。其次通过前人的研究案例总结出末次冰期河流下切行为响应气候变化的三种模式:(1)气候的高度不稳定性引发大规模的洪水事件驱动河流快速下切;(2)快速隆升区气候高频波动叠加构造抬升驱动河流下切;(3)沿海平原地区海平面大幅度下降驱动河流下切。这三种模式对于理解末次冰期河流系统对短尺度高频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对河流阶地成因的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55.
全球锂资源开发利用形势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锂是一种对国民经济及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能源金属。随着锂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应用的快速发展,锂作为战略性矿产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本文概述了全球锂矿的矿床类型和资源分布,对比了主要国家锂矿的地质特征,分析了主要锂矿生产国锂资源开发利用形势,指出盐湖型锂矿是未来全球锂矿开发的主要类型,也是我国未来锂资源开发的首选,提出加大盐湖提锂技术科技攻关,综合开发盐湖资源等4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56.
丁坤 《地质与勘探》2017,53(3):436-444
陕西省略阳县陈家坝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是"勉-略-阳"矿集区具有代表性的铜多金属矿床之一,在该矿区内已经发现了多个矿(化)体,显示出很好的成矿潜力。本文在室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该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采用矿床岩石主量元素、黄铁矿单矿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和硫同位素测试方法,对陈家坝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硫同位素特征显示,δ~(34)S主要来自海水硫酸盐,认为该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碧口岩群东沟坝组,NWW和NEE向共轭断裂是矿田内重要的控矿构造。通过黄铁矿微量元素分析显示陈家坝矿床成矿温度为中低温,成矿经历了热液作用的改造过程。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床属火山沉积-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957.
在一定条件下,利用钠基化蒙脱石(Na-Mt)合成聚合羟基铁铝-蒙脱石复合体(HyFeAl-Mt),M3+/Mt比为10mmol/g,Fe3+/Al3+摩尔比分别为0.1、0.2和0.5。研究了酸性和弱酸性条件下低分子有机酸(以柠檬酸、草酸和苹果酸为代表)及其添加顺序对HyFeAl-Mt复合体吸附磷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分子有机酸对HyFeAl-Mt复合体吸附磷有抑制作用,且随着低分子有机酸浓度的增加愈加明显,酸性条件下的抑制作用比弱酸性条件下明显;低分子有机酸羧基个数越多、分子结构越大,对HyFeAl-Mt对吸附磷的影响越大;酸性环境中低分子有机酸与磷共存时,磷吸附曲线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且其对磷在HyFeAl-Mt0.2上的最大吸附量影响较小;磷与低分子有机酸的添加顺序不同也影响HyFeAl-Mt复合体对磷的吸附。  相似文献   
958.
新形势下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清公共气象服务的概念和定位,深刻理解公共服务的公益和经济属性,了解公共气象服务的现状及社会需求,对于找准公共气象服务的方向,大胆开展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切实担负起历史赋予气象部门的责任是十分重要的。鉴此,文章重点提出了供发展公共气象服务参考的八点建议。  相似文献   
959.
针对电力系统中信息数据安全问题,提出运用数字指纹技术进行数据保护,并将基于混沌序列的数字指纹技术在电力系统开发过程中加以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有助于电力系统中重要数 据的保护.  相似文献   
960.
针对当前大量优秀导航算法停留在理论仿真研究阶段,无法用极小的代价完成实际工程验证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面向工程应用的导航算法性能测试系统实现方案,通过对用户可任意配置时钟、多导航传感器数据接收与同步支持、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和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SINS)软件模块设计,实现了全开放软硬件平台的低成本、多功能导航算法性能测试系统。实际测试与论证表明:该系统既可用于新的GNSS、SINS算法性能测试,也可满足多种不同组合模式下的数据融合算法验证需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