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8篇 |
免费 | 233篇 |
国内免费 | 28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3篇 |
大气科学 | 175篇 |
地球物理 | 190篇 |
地质学 | 731篇 |
海洋学 | 148篇 |
天文学 | 9篇 |
综合类 | 122篇 |
自然地理 | 2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51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66篇 |
2020年 | 58篇 |
2019年 | 72篇 |
2018年 | 66篇 |
2017年 | 45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51篇 |
2014年 | 76篇 |
2013年 | 81篇 |
2012年 | 71篇 |
2011年 | 72篇 |
2010年 | 64篇 |
2009年 | 85篇 |
2008年 | 54篇 |
2007年 | 74篇 |
2006年 | 68篇 |
2005年 | 72篇 |
2004年 | 65篇 |
2003年 | 49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8篇 |
1959年 | 3篇 |
1948年 | 2篇 |
1947年 | 3篇 |
1945年 | 2篇 |
1940年 | 2篇 |
193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浅谈湖南711矿山体滑坡群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11矿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东北11km的许家洞镇。滑坡主要发生在711矿主矿带斗岭组地层,由3个滑坡体组成滑坡群。斗岭组地层上覆第四纪残坡积层,斗岭组地层为隔水层。通过对发生在711矿山体上的滑坡群的勘探及降雨和堆石的调查情况,结合对边坡角的演化、渗入坡体水的软化作用等因素的分析,阐明了该滑坡群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废石堆置超荷、降雨通过第四纪土层的垂直入渗后在斗岭组和残坡积层之间形成软弱带。同时采矿中经常性的爆破震动也是诱发滑坡的原因之一。最后对滑坡群提出了刷方减重、埋设抗滑桩等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943.
安全生产是企业经济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事故教训的认识,讨论了现场管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了加强现场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944.
冰川变化可视化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为例,给出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新型冰川变化,尤其是冰川体积变化的可视化计算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冰川表面数字高程模型(DEM)、通过格网化对冰面进行连续模拟,计算各格网点高度变化,进而逐点推求整个冰川的变化。与传统的冰川物质平衡测量(花杆法)和计算方法(等值线法)相比,该方法是在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中实现的快捷、直观的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 相似文献
945.
近30年来乌鲁木齐河流域冰川波动特征与流域高山带升温幅度的估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乌鲁木齐河流域典型冰川与全流域其他冰川波动的监测结果表明,50年代末与60年代初以来,各冰川均处于全面退缩状态,且冰川长度退缩量、面积和冰储量减小量与冰川的规模有密切的关系,大冰川退缩量大,但退缩量所占百分比较小,小冰川则相反,而且三者与冰川的长度等级有较好的统计关系。在区域上有更多的冰川波动资料时,可以通过优化这种统计关系用于推断无观测资料冰川在过去数十年中的波动情况,为评估区域冰川资源变化提供快捷的方法。计算说明,流域冰川全面退缩量值相当于乌鲁木齐河流域高山带在过去30年中气温升高了0.35±0.27℃。 相似文献
947.
建水矿是一种类似黑锌锰矿的含镁新矿物,它是含锰白云岩在表生条件下衍变的产物。建水矿的单晶细小,(5×0.5μm),不透明,棕~棕黑色,密度3.50~3.60g/cm~3。平均反射率(SiC标准,空气中)23.0%,470nm;19.9%,546nm;19.1%,589nm;18.6%。650nm。化学成分(%);CaO1.97,MgO5.29,MnO8.02,MnO_267.65,H_2O~+13.37,K_2O0.00,Zn0.00,SiO_21.20,Al_2O_30.78,P_2O_50.59,Fe_2O_30.52,总计99.39。实验式:(Mg_(0.51)Mn_(0.44)~(2+)Ca_(0.08)_(Σ1.03)Mn_(3.03)~(4+)O_(7.10)2.90H_2O。X射线衍射和红外图谱类似于黑锌锰矿。三斜晶系,空间群。晶胞参数a=0.7534(4)nm,b=0.7525(6)nm,c=0.8204(8)nm,a=89.753(8)°,β=117.375(6)°,γ=120.000(6)°在同一矿区还曾发现少量接近镁端元的建水矿,其化学成分(%)为:MgO 8.52,CaO 2.03,MnO 0.92。MnO_2 68.49,H_2O~+12.60,SiO_23.94,Al_2O_30.91,Fe_2O_3 1.41,P_2O_5 1.63,总计100.45扣除杂质后得到的实验式为:(Mg_(0.85)Mn_(0.05))_(Σ0.91) Mn_(3.15)~(4+)O_(7.20)·2.80H_2O。 相似文献
948.
针对中国高寒区水文数据和参数缺乏、机理不清的现状,应用祁连山葫芦沟寒区水文小流域观测数据及相关研究成果,率定并获取了高寒区水文模拟中的几个关键参数:① 降水观测误差校正系数及公式;② 固液态降水分离的临界气温;③ 高寒灌丛降水截留参数;④ 土壤完全冻结温度;⑤ 积雪消融的临界气温。认识到若全球变暖引起植被带上移,则山区流域蒸散/降水比例增大、径流系数必然减小;现有降水数据难以满足高寒区水文模拟的需要,降水截留模拟有待改进,冰川、积雪消融缺乏高精度简单估算方法;长时间水文模拟中必须考虑风吹雪、冻土类型演替及冻结深度变化,以及冰川运动和体积变化;需加强冻结层下水、积雪升华和冰川汇流观测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49.
950.
根据唐山地区莫霍面隆升、大地构造、新构造运动特征,探讨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背景。唐山地震区位于辽翼台向斜北部,北邻燕山台褶带,地表发育规模不大的基岩断裂,为燕山期活动形成,新生代断裂活动性不强;地下发育深切地幔的深大断裂,与地表断裂位置相当。由震前地震前兆及震后异常现象,提出了地震发生的成因机制。唐山地震是由震前地幔拱起、岩浆上涌垂直力作用下,受NEE-SWW向区域应力场水平挤压,NNE-NE向唐山右旋剪切逆断裂活动,受阻于NW向蓟运河左旋剪切正断裂,地壳岩石间摩擦、破裂,两断裂在深部共轭交汇区应力闭锁、释放,最终导致该次地震的孕育、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