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8篇
  免费   1088篇
  国内免费   3506篇
测绘学   408篇
大气科学   1688篇
地球物理   2348篇
地质学   5328篇
海洋学   746篇
天文学   315篇
综合类   748篇
自然地理   1071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349篇
  2006年   393篇
  2005年   431篇
  2004年   442篇
  2003年   306篇
  2002年   384篇
  2001年   445篇
  2000年   456篇
  1999年   221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58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64篇
  1994年   140篇
  1993年   357篇
  1992年   297篇
  1991年   390篇
  1990年   359篇
  1989年   396篇
  1988年   451篇
  1987年   374篇
  1986年   260篇
  1985年   360篇
  1984年   293篇
  1983年   223篇
  1982年   175篇
  1981年   123篇
  1980年   177篇
  1964年   93篇
  1960年   54篇
  1959年   114篇
  1958年   123篇
  1957年   13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文中介绍了一项二层流体内密度界面处湍流挟卷的实验室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有表面波存在时,混合层下密度界面处的挟卷速度较之无表面波时有明显的增大。这个实验事实的可能的海洋学含义为:不破碎的表面势波对于混合层内湍流有强化的作用,因而成为在考查密跃层变迁问题中应考虑在内的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22.
从数理统计方法出发,对北黄试验海区收集来的从1949-187年的水文观测资料,按月按层地进行统计,并换算成声速,且绘制出逐月的声速垂直结构模式图,再依据射线理论,绘制分析了逐月的声线传播模式图,在为试验海区从事海上噪声和各类水声测试研究工作提供最蓁的海洋环境参数。  相似文献   
123.
两种涡鞭毛藻的周日垂直迁移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Alexandrium lusitanicum于1987年采自葡萄牙沿海,Y-100于1989年采自德国湾。在暗室中用一根柱长150cm,内径3.4cm的玻璃柱对两种涡鞭毛藻的垂直行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藻均进行有规律的周日垂直迁移,且均在始前2h开始向上迁移,光照结束前3h开始向移速度约为280μm/s,向下约为140μm/s向下约为850μm/s;Y-100向上迁移速度约为280μm/s  相似文献   
124.
菲律宾海的锰结壳和锰结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西马里亚纳海盆和菲律宾海盆发育的锰结核是典型的深海结核。其丰度为0~15kg/m2,平均为3.5kg/m2,Ni+Cu+Co的平均含量为0.59%,最大含量为0.93%,平均Mn/Fe值为0.73.九州帛琉海脊和中央海脊发育的锰结壳和锰结核十分丰富。采集到的大块结壳表面直径可达到300~500mm,最大厚度为32~35mm,采集到的结核最大丰度可达到18.7kg/m2,Ni+Cu+Co的平均含量为0.62%,Co的含量最大为0.57%,平均Mn/Fe值为0.95.上述海盆和海脊上的结核和结壳主要锰矿物相均为水羟锰矿,属水成成因和较低的氧化生成条件,结核的形成时代为更新世以来。据结核和结壳的金属品位,尤其是Co的含量来看,目前尚不具经济潜力。  相似文献   
125.
126.
本文描述了1985年1月-2月联邦德国“极星”号极地考察船沿威德尔海陆缘固冰区调查期间所获得的冰柱状样内叶绿素a以及硅藻的分布,对三个不同区域柱状样的分析结果表明,底部10-30cm的海冰多呈褐色,其内由大量藻类,特别是由硅藻细胞的富集而形成,丰度变化大.在融化的底部冰样中,细胞数高达108个/l,叶绿素a浓度高达2220mg/m3,中部常见到大量小型的失去色素乃至死亡的硅藻细胞.初步鉴定出26种硅藻,其多数隶属于茧形藻属(Amphiprora),斜纹,藻属(Pleurosigma),菱形藻属(Nitzschia),盒形藻属(Biddulphia),角刺藻属(Corethron),海毛藻属(Thalassiothrix),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以及脆杆藻属(Fragilaria)等,本文还记录了两种不同的底部生态群落:寡种和多种集群的生态类型,并对硅藻的富集和分布成因作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27.
海洋中绝大多数硅藻细胞都有叶绿体,且能利用各种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称为光合硅藻。但也有不少硅藻尚能利用各种有机物质进行异养生活,据报道约50种左右。其中少数几种完全缺少光合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有机碳或有机氮进行专性异养生活。它们主要生活于沿岸潮间带,特别附生于各种多细胞海藻体上。这类单细胞硅藻,种类不多,但为世界广分布的种类。到目前为止,对无色硅藻的研究报道还很少。本文第一作者在分离培养一种无色硅藻Nitzschia alba Lewin and Lewin作  相似文献   
128.
在印度西大陆边缘外的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和浅层剖面都揭示了在内陆架上有空白反射、反射波终断与渗流相伴生的形式出现的声学屏蔽特征的存在。这些屏蔽现象揭示了富含气体沉积物的存在。在外陆架-中陆坡地区,那些麻坑地形及上覆水体中突出的羽状流都清楚地表明有气体从陆坡沉积物中渗流出来,而正是这种渗流反映了源岩的存在。地震剖面也揭示了中-下陆-陆隆地区存在着似海底反射波(BSR),同时推测认为存在着气体水合物。BSR大约出现在海底之下300-600ms(TWTT)、水深525-2200m的范围内,它们偶然地呈不连续特征。在BSR之上同样也可以见到清楚的反射空白区及声学空白带。相反,杂乱/或散射的双曲线反射波则出现在BSR之下,这可能是富含气体沉积物存在的一种反映。褶皱、底辟构造及断层均存于陆坡-陆隆区,它们可能成为流体及甲烷气体从深部向上运移的通道及圈闭。  相似文献   
129.
From a stock culture of Cylindrotheca sp., non-motile colony-forming cells were observed and isolated.Colony-forming cells produced both single cells and colony-forming cells in liquid medla.the rate of single cell production varied among clones.  相似文献   
130.
本文报导了应用纤维素乙酸平板电泳方法,测定采于中国山东省东方红盐场卤虫(Artemia)的同功酶。经测定,8种同功酶其中有6种是多态的,即:苹果酸脱氢酶(MDH)、异柠檬酸酶(IDH)、谷氨酸草醋酸转移酶(GOT)、葡糖-6-磷酸盐脱氢酶(D6PHD)、6-磷酸萄糖脱氢酶(6PGDH)和磷酸葡糖异构酶(PGI)。本文所提供的研究方法,不仅适用于基础研究,而且在水产养殖业上有助于对卤虫的筛选和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