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5篇
  免费   968篇
  国内免费   1064篇
测绘学   196篇
大气科学   1163篇
地球物理   1613篇
地质学   2595篇
海洋学   448篇
天文学   349篇
综合类   481篇
自然地理   63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289篇
  2020年   231篇
  2019年   258篇
  2018年   330篇
  2017年   305篇
  2016年   328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338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243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188篇
  1996年   177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3年   4篇
  1969年   3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马超  单新建 《地震学报》2006,28(1):98-104
利用现场GPS定位的实测值,在尝试过最小二乘拟合并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进而采用更符合破裂带形态的线性立方插值函数,在破裂带主断面上,建立起一种理论与实测相结合的InSAR视线向(LOS)变化量的分解方程,得到了InSAR视线向位移分解的具有唯一性的解析解. 本文的解析法吸纳了GPS定点实测值的精度优势,利用InSAR全天候、准实时获取连续形变场的技术特点,通过数学近似,最终获得了主破裂带上连续变化的水平位错及垂直位错同震形变曲线.   相似文献   
922.
选择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羊圈沟流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野外采样技术,从小流域,坡面和单一土地利用类型三个尺度层次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土壤侵蚀,土壤养分和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发现:1996年比1984年该流域坡耕地减少43%,林地增加了42%,草地增加了5%,土壤侵蚀量减少了24%。  相似文献   
92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雷达回波和NCEP全球最终分析资料(FNL),对2010年7月19日新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西南涡与副高相互作用的天气形势下,中低层切变线等影响系统造成了这次区域性大暴雨;对流层中低层副高外围强盛的西南急流将海上充沛的水汽输送到大暴雨区并在此汇集,造成新乡地区上空...  相似文献   
924.
海洋石油污染及其生物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海洋油污染的现状,介绍了海洋石油污染的来源、危害、转归以及对污染的生物修复等内容。指出了限制微生物降解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降解效率的措施。生物修复对环境和人类影响小,修复速度快且费用较低,在海洋油污染治理中该方法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5.
926.
马清霞 《气象》2002,28(12):11-14
2001年夏季,内蒙古地区发生了继1999、2000年连续两年的干旱之后的较为严重的全区性干旱。通过分析2001年内蒙古地区夏季气候特征及预测信息,研究内蒙古夏季(1739-2000年中西部地区、1774-2000年东部地区)旱涝气候变化规律,探讨影响内蒙古地区夏季干旱前期信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严重干旱年多发生在La Nina事件峰值年次次,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强度前冬弱后冬强,自上年5月至当年4月呈现出鄂霍次克海高压偏强副高偏弱,并持续3-7个月,继而转成鄂霍次克海高压偏弱副高偏强,并持续2-6个月,可将这些特征作为内蒙古地区夏季严重干旱的前兆信号。  相似文献   
927.
???????????????????????У?????????????б?????У???λ??У??????10 nm??  相似文献   
928.
梯度探测技术以其信息量大、精度高、干扰小等优点在地球物理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现今针对梯度数据的反演方法还比较少。笔者提出一种新的梯度数据解释方法--梯度反褶积法,该方法以梯度数据为基础获得场源体的位置信息,在计算公式中消除了构造指数,避免了因构造指数选取不当引起的误差。通过理论模型试验证明,梯度反褶积法能有效地完成目标体的反演工作,反演结果与理论值之间的误差小于5%,且相对于常规欧拉反褶积法更加稳定、准确。将梯度反褶积法应用于实测航磁梯度异常的解释,获得了地下铁矿的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929.
Fault network of the Upper Silesian Coal Basin (USCB) is built of sets of strike-slip, oblique-slip and dip-slip faults. It is a typical product of force couple which acts evenly with the parallel of latitude, causing horizontal and anti-clockwise movement of rock-mass. Earlier research of focal mechanisms of mine tremors, using a standard fault plane solution, has shown that some events are related to tectonic directions in main structural units of the USCB. An attempt was undertaken to analyze the records of mine tremors from the period 1992–1994 in the selected coal fields. The digital records of about 200 mine tremors with energy larger than 1×104 J (M L >1.23) were analyzed with SMT software for seismic moment tensor inversion. The decomposition of seismic moment tensor of mine tremors was segmented into isotropic (I) part, compensated linear vector dipole (CLVD) part and double-couple (DC) part. The DC part is prevalent (up to 70%) in the majority of quakes from the central region of the USCB. A group of mine tremors with large I element (up to 50%) can also be observed. The spatial orientation of the fault and auxiliary plan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computations for the seismic moment DC part. Study of the DC part of the seismic moment tensor made it possible for us to separate the group of events which might be acknowledged to have their origin in unstable energy release on surfaces of faults forming a regional structural pattern. The possible influence of the Cainozoic tectonic history of the USCB on the recent shape of stress field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30.
前人对南海北部新生代陆缘盆地结构、构造样式和期次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于具体体现内动力过程的岩浆活动关注较少,尤其是北部深水区的研究鲜有涉及。本文基于二维地震剖面的解译分析,将南海北部新生代岩浆岩划分为3个集中分布区:琼东南-西沙区、神狐区和东沙区。各区域岩浆岩的产出状态有所差异,其中琼东南-西沙区岩浆岩的平面展布规律性极强,主要受右行右阶的走滑断裂控制;神狐区岩浆岩位于NW向与NE向断裂的交汇处,侵位空间受先存断裂制约;东沙区岩浆岩的产生与东沙运动期间区域伸展过程有直接关系。作为内动力的表征,岩浆作用对于海底地形地貌具有重要的改造作用,与活动断裂、海底滑坡、浅层气等海底地质灾害也具有成因上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