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4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篇 |
大气科学 | 13篇 |
地球物理 | 11篇 |
地质学 | 89篇 |
海洋学 | 15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13篇 |
自然地理 | 2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2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2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Jones & Preston,1904)染色体核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鳃为材料,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制片方法,研究栉孔扇贝染色体核型,得出2n=38,NF=76,其中中部着丝点染色体3对,亚中部着终点染色体5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11对。与日本沿岸栉孔扇贝染色体数目相同,但核型不同。 相似文献
22.
209国道许家湾滑坡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许家湾滑坡灾害点的地质背景资料和现场勘察结果,从滑坡区的地貌、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土壤特性、水文地质特征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分析滑坡成因机制。指出同向多层次结构的边坡类型、山高坡陡及地表水汇集走廊的地貌特征、发育多组密集节理的区域地质构造、软硬互层的地层岩性、土体的残余强度特性等是滑坡形成的内因;而人为削坡、强降雨和破坏植被营造水耕梯田等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流水浸蚀,是滑坡形成的诱发空子。基于滑坡稳定性的定量计算,确定了采用抗滑挡土墙、格构式地梁和垫梁组成抗滑系统,并布置了由树枝笼渗沟构成的排水系统等工程治理措施。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滑坡治理措施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23.
碳酸盐岩与泥质烃源岩生气规律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配制了两套成熟度相近的碳酸盐岩和泥质岩丰度系列样品。采用半封闭外加温加压式热压模拟装置对碳酸盐岩的生烃情况进行了热模拟实验,研究了碳酸盐岩生气量随成熟度和温度变化的趋势,探讨了碳酸盐岩生气的变化规律。碳酸盐岩与泥质岩的生烃潜力是有机质质量和有机质丰度的函数,与岩性无关;碳酸盐岩的产气规律与泥质岩相似,而且两者产烃的量级也相当,并不存在碳酸盐岩生排烃效率高的现象;碳酸盐岩和泥质岩总有机碳(TOC)含量在热模拟过程中基本上不发生变化;不同岩性的有机质的产烃效率主要受温度和有机质类型决定。 相似文献
24.
25.
26.
27.
28.
从地貌形态、岩土体结构和变形特征三个方面探讨该滑坡的成因机制和破坏模式。综合分析滑坡破坏具有蠕变拉裂、裂隙向扩展和滑移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对滑坡治理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29.
祁漫塔格印支期铝质A型花岗岩的确定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祁漫塔格小红山印支期钾长花岗岩的岩石化学成分为过铝质(A/NKC介于1.03~1.06之间),高硅(SiO2>76%),偏碱性(ALK=7.77%~8.22%),K2O>Na2O,FeOT/MgO比值高(9.4~21.7),CaO、MgO、TiO2和P2O5含量低(分别为<0.78%,≤0.14%,≤0.1%和≤0.02%)。岩石富Rb、Th、U、Y、Zr、Nb和Hf,贫Sr、Ba、Eu、Cr和Ni,Ga/Al比值高,明显不同于I型和S型花岗岩,显示了铝质A型花岗岩的特征,形成于造山后的伸展环境。该A型花岗岩的确定证明了祁漫塔格地区晚三叠世之前碰撞造山作用的存在,以及祁漫塔格与东昆仑造山带的亲缘性。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