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186篇
测绘学   105篇
大气科学   155篇
地球物理   315篇
地质学   470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利用哈达庙含金侵入杂岩体各主要岩石类型REE分析数据,结合野外地质产状和地球化学特征,论证了杂岩体REE贫化、富集规律与成岩岩浆结晶演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成岩过程早期以矿物结晶分异作用为主,而晚期阶段受热重扩散效应制约的成岩模式,二种分异作用的交替进行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同非金斑岩体热液蚀变岩相比,含金斑岩体的热液蚀变岩以LREE丰度明显增高为特征,其独特的分布型式和组成特点可作为该区斑岩体含金性评价的地球化学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52.
内蒙古白银都西群变质火山岩的钕、锶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白银都西群主要由斜长角闪岩、变粒岩、长英片岩和条带状混合岩组成,是白银都西-白乃庙地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白乃庙铜(金)矿床东北白银都西一带。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可信的同位素年龄数据,该套岩层的归属,构造性质和形成机理尚不清楚。笔者首次对白银都西群斜长角闪岩的Nd和Sr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测定,所获Sm-Nd同位素等时年龄为1394±46Ma(23),Nd初始比值为0.511 243±8(23)和εNd(T)=+7.9±2.1(23)。~(87)Sr/~(86)Sr和~(87)Rb/~(86)Sr比值分别为0.705 79—0.709 12和0.17—0.34,两者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结合野外地质证据和岩相学特征,我们认为:白银都西群基性火山活动发生在中元古代,成岩物质来自亏损地幔源,成岩以后构造变动和变质热液活动致使Rb-Sr同位素体系受到严重干扰破坏。  相似文献   
53.
西秦岭岷县地区二叠纪裂陷带斜坡沉积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治平  陈素华 《现代地质》1995,9(3):300-310
秦岭造山带西段,二叠纪裂陷作用非常活跃。位于西秦岭中部的岷县红崖、梅州一带,二叠系以粉碎屑沉积为主,泥质较少。根据对其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岩石组合和生物特征的分析,认为这套地层主要形成于海底扇体系的内扇和中扇环境,外扇不发育,系由碎屑流和浊流沉积组成,包括内扇的水道和水下天然堤沉积及中扇的网状水道和朵叶体沉积。这套地层沿中秦岭南缘呈NWW-SEE方向延伸,代表了二叠纪西秦岭裂谷的存在及其继续裂陷的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54.
本文分析了地壳Q结构对于实测Q值结果的影响。对已发表的大部分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震波射线路径与Q值显著相关。因此,在对实测的Q值空间分布状况进行解释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地震波频率的影响,还应对射线路径—距离效应进行分析和校正。本文还按照现有中国大陆地壳速度模型计算了地震射线在水平层状介质中的传播路径及震中距与射线最低点深度的函数关系,给出了华北及西南部分地区地壳Q结构。  相似文献   
55.
1966年云南东川6.5级地震的热异常时空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1966年云南东川6.5级地震前后浅层地温异常的时空结构及降水异常的水平结构。分析表明,震前数月浅层地温稳定维持正异常,发震前一个月激剧增温,发震当月达最大,震后降低;震前震中区为负地温距平区,随发震时刻临近,负距平区迅速演变为正距平区,而且强度和面积都不断增大,至发震时达最大,震后不断减小;热异常是从深层传向地表的;震中区震前为旱区,震后为涝区。本文还讨论了震源处热信息传到地表的条件和可能机制,认为在水热活动异常的断裂带上,至少对于浅源地震,对流传热是一种较为可能的传热机制。  相似文献   
56.
南北地震带北段地温场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39个地温梯度值及估算的热流值讨论了本区地温场的分布特征。并求取了居里等温面。结果表明:(1)全区平均地温梯度为3.2℃/100m,平均热流值为1.5HFU;(2)居里面的深度为14—34公里,强震主要发生在居里等温线的梯度带上。最后就地温场与地震的关系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7.
中国地震历史资料的信息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宋治平  梅世蓉 《地震》1995,(1):12-19
本文对全国历史地震资料的有用信息作了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按统一方法处理了大量有感以上地震的文字记载,确字每个独立地震的时间与地点;分区求得地震的有感区长半径与震级的关系式;确定了历史有感地震的最低震级为4;取得了8000余次有感地震垢基本参数;用等震线测定了巨大地震的参数;将有感强震目录统编成全国与几个大区M≥4.0地震目录,按《地震学地震预报实用程序系统》(EPSEIS)的格式要求建库;同时编制  相似文献   
58.
40Ar/39Ar plateau ages of biotite, plagioclase, K-feldspar and hornblende from the Biluoxueshan and Lincang plutons in the three-river area of Yunnan and the Quxu pluton in the Gandise belt of Xizang indicate that the three plutons were emplaced at 420, 234 and 43.4 Ma,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study of closure temperatures and thermal histories, it is shown that the Lincang and Biluoxueshan plutons experienced the same thermodynamic event during 85–90 Ma, temporally representing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Sundaland and Eurasian plates, and that the Quxu pluton was uplifted at a much faster rate during 40–44 Ma(2.6 mm/a), marking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Indian and Eurasian plates.  相似文献   
59.
上海地震台阵对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的精确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海地震台网和上海地震台阵对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的定位结果与NEIC定位结果的比较,得出上海台阵定位结果比上海台网的定位结果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60.
应用综合信息函数的理论和方法,根据形变观测点的空间非均匀分布和首都圈地区几次强震前形变场的变化规律,考虑各测点的不同地球物理性质,利用近20年来的形变资料,计算了首都圈及邻近地区1995年以来的综合信息函数值,动态地显示了在局部区域内中强地震前,形变异常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