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42篇
  免费   4905篇
  国内免费   6412篇
测绘学   1245篇
大气科学   5901篇
地球物理   7204篇
地质学   13360篇
海洋学   2917篇
天文学   1379篇
综合类   3045篇
自然地理   3108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503篇
  2022年   1157篇
  2021年   1347篇
  2020年   1111篇
  2019年   1202篇
  2018年   1513篇
  2017年   1345篇
  2016年   1611篇
  2015年   1256篇
  2014年   1629篇
  2013年   1495篇
  2012年   1363篇
  2011年   1398篇
  2010年   1511篇
  2009年   1469篇
  2008年   1323篇
  2007年   1271篇
  2006年   1019篇
  2005年   887篇
  2004年   773篇
  2003年   798篇
  2002年   739篇
  2001年   690篇
  2000年   919篇
  1999年   1388篇
  1998年   1119篇
  1997年   1115篇
  1996年   1004篇
  1995年   882篇
  1994年   827篇
  1993年   696篇
  1992年   542篇
  1991年   438篇
  1990年   324篇
  1989年   305篇
  1988年   269篇
  1987年   172篇
  1986年   147篇
  1985年   114篇
  1984年   70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70篇
  1981年   56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29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7篇
  1958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A remarkable invariance in the ratio of 1,3-dimethylcarbazole (DMC) to 1,6-DMC was discovered in crude oils from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South China Sea. The remarkably invariant ratio is kept at a constant of about unity regardless of their concentrations, sources or maturities for the sampi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1,3- and 1,6-DMCs, the invariance might indicate that the nitrogen compounds share a common precursor with a skeleton of 1-methylcarbazole and are formed through methylation at C3 and C6 with an essentially identical rate.  相似文献   
892.
通过系统测试,查明了镜质体油浸最大反射率在2.0%~10.0%之间的样品中粒粒体反射率的演化轨迹,发现其最大反射率的演化具有“转折”特征。粗粒体化学结构的“非石墨化碳”性质、物理结构的“富微孔性”及构造应力的作用是控制反射率演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93.
山东郯城麦坡被命名为典型地震活动断层遗址,其最醒目的标志是郯庐断裂带主干断层(F2)东盘的紫灰色下白垩统逆冲到断层西盘的红棕色第四系之上且界线截然。野外调查和试验分析表明,郯城麦坡第四系于泉组中发育液化砂涌管、液化砂脉、震裂缝充填构造和同沉积断层等地震引发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地震事件记录。根据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砂质黏土光释光测年分析,推断这些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所记录的地震事件属郯庐断裂带主干断层F2在中更新世晚期发生的强构造与地震活动。这些地震事件记录为研究郯庐断裂带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提供了新资料,也丰富了该地震活动断层遗址的内涵。  相似文献   
894.
西藏谢通门县德新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新铅锌矿位于西藏自治区谢通门县,地处西藏冈底斯Cu、Mo、Pb、Zn、Au、Fe成矿带中段。矿体主要赋存于岩浆岩与第三系火山岩的接触带,地层、岩浆岩控制了矿体的总体展布方向和空间位置。早期东西向构造对成矿起了导矿作用,晚期近南北向、北西、北东向构造是主要的容矿、储矿构造。属标准的地层、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成矿模式。矿床成因可能属火山隐爆角砾岩型。本文提出了区内8条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95.
湖北省中、晚二叠世煤系沉积期的古构造格架是"两隆夹一坳",北部为北西向秦淮巨型隆起、南部为东西向江南巨型隆起,两隆起之间为近东西向的大型波状坳陷盆地—湖北坳陷,该聚煤盆地的形成及总体展布受南北两个巨型隆起带控制,在中、晚二叠世湖北坳陷处于陆表海环境,接受了海陆交互相的含煤岩系沉积,煤系沉积与分布受盆地的控制,厚煤层和富煤带主要呈北西向展布,与聚煤盆地内次级坳陷相吻合。  相似文献   
896.
Measurements of temporal variations in soil detachability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s are badly needed to develop new algorithms or evaluate the existing ones for temporal adjustment of soil detachability in continuous soil erosion models. Few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in the Loess Plateau to quantify temporal variations in detachment rate of runoff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temporal variations of soil detachment rate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s and to further identify the potential factors causing the change in detachment rate in the Loess Plateau. Undisturbed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the fields of arable land (millet, soybean, corn, and potato), grassland, shrub land, wasteland, and woodland and tested in a laboratory flume under a constant hydraulic condition. The measurements started in mid‐April and ended in early October, 2006.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detachment rate of each land use fluctuated considerably over time. Distinctive temporal variation in detachment rate was found throughout the summer growing season of measurement in each land use. The maximum detachment rates of different land uses varied from 0·019 to 0·490 kg m–2 s–1 and the minimum detachment rates ranged from 0·004 to 0·092 kg m–2 s–1. Statistical analysis using a paired‐samples t‐test indicated that variations in soil detachment rate differed significantly at the 0·05 level between land uses in most cases. The major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 temporal variation of soil detachment were tillage operations (such as planting, ploughing, weeding, harvesting), soil consolidation, and root growth. The influence of tillage operations on soil detachment depended on the degree of soil disturbance caused by the operations.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topsoil over time after tillage was reflected by increases in soil bulk density and soil cohesion. As soil bulk density and cohesion increased, detachment rate decreased. The impact of root density was inconclusive in this study.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quantify the effects of root density on temporal variations of soil detachment. This work provides useful information for developing temporal adjustments to soil detachment rate in continuous soil erosion models in the Loess Plateau.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97.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破裂过程快速反演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勇  许力生  陈运泰 《地震学报》2010,32(3):361-365
基于远震资料的破裂过程反演方法,通过反演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的全球宽频带地震垂直向P波波形记录,先后4次反演得到了玉树地震的破裂过程,并比较和讨论了这4次结果.结果表明,玉树地震的破裂过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地震主要由两次子事件组成,分别对应于震中附近以及震中东南方向上的两块滑动量集中的破裂区域,其中与第2次子事件对应的震中东南方向上滑动集中的区域破裂贯穿至地表;②最大滑动量和最大滑动速率分别为2.1m和1.1m/s,断层滑动速率较大;③玉树地震总体上是一次单侧破裂事件,破裂从初始破裂点(即仪器测定的震源位置)开始,主要向震中东南方向扩展,由地震多普勒效应导致在震中东南方向上产生强烈能量聚焦,是玉树城区遭受严重破坏在震源方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98.
锂同位素(6 Li和7 Li)在核工业中有着重要作用.锂汞齐法是目前唯一实现锂同位素工业化生产的方法,然而由于汞的使用,该方法具有较大的环境风险.开发绿色高效的锂同位素分离方法对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论文中,制备了溶解锂盐的冠醚溶液,并以其作为阳极液,施加电场驱动锂离子向阴极液迁移;与溶有15-冠醚-5的锂盐水...  相似文献   
899.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季节变化特征及其热力影响机制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况雪源  张耀存 《气象学报》2006,64(5):564-575
利用1961-2000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的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指出急流位置季节变化不仅有明显的南北向移动,6-7月还存在东西方向的突变特征,同时急流轴在北进过程中具有东西向的不一致性,急流中心强度的变化超前于位置的南北移动.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追随急流中心移动的方法,探讨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季节变化的热力影响机制,发现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强度变化及位置移动与对流层中上层气温南北差异的分布结构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说明急流的季节演变是对辐射季节变化及由于东亚特殊的海陆分布和青藏高原大地形影响而造成纬向不均匀加热的响应.从各热量输送项与急流的关系来看,从冬半年到夏半年的增暖时段,急流中心南北温差减小,急流减弱北进;从夏半年到冬半年的降温时段,急流中心南北温差增大,急流加强南退.热量平流输送的经向差异是造成急流中心南北温差的主要原因,急流跟随热量平流输送最大经向梯度中心位置南北移动.非绝热加热对急流中心的东西移动有引导作用,青藏高原春夏季对对流层中上层强大的加热作用是导致6-7月急流中心位置西移突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900.
文章采用Ar_Ar同位素测年法对孟恩陶勒盖银铅锌矿云英岩化阶段形成的白云母进行了测试 ,获得白云母坪年龄为 (179.0± 1.5 )Ma ,等时线年龄为 (182 .3± 3.8)Ma。这组数据近似地代表了该矿床的形成年龄 ,同时也显示该地区除已知的晚侏罗_早白垩世构造_岩浆_成矿作用外 ,还有一期重要的早侏罗_中侏罗世构造_岩浆_热液成矿事件 ,这也是到目前为止所获得的大兴安岭中南段热液矿床最老的成矿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