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19篇 |
免费 | 1460篇 |
国内免费 | 221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35篇 |
大气科学 | 1424篇 |
地球物理 | 1774篇 |
地质学 | 4094篇 |
海洋学 | 1244篇 |
天文学 | 250篇 |
综合类 | 700篇 |
自然地理 | 8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5篇 |
2023年 | 195篇 |
2022年 | 418篇 |
2021年 | 460篇 |
2020年 | 382篇 |
2019年 | 452篇 |
2018年 | 405篇 |
2017年 | 402篇 |
2016年 | 459篇 |
2015年 | 438篇 |
2014年 | 462篇 |
2013年 | 489篇 |
2012年 | 505篇 |
2011年 | 546篇 |
2010年 | 480篇 |
2009年 | 453篇 |
2008年 | 476篇 |
2007年 | 470篇 |
2006年 | 431篇 |
2005年 | 335篇 |
2004年 | 275篇 |
2003年 | 251篇 |
2002年 | 261篇 |
2001年 | 237篇 |
2000年 | 228篇 |
1999年 | 251篇 |
1998年 | 211篇 |
1997年 | 218篇 |
1996年 | 164篇 |
1995年 | 180篇 |
1994年 | 149篇 |
1993年 | 128篇 |
1992年 | 94篇 |
1991年 | 90篇 |
1990年 | 63篇 |
1989年 | 59篇 |
1988年 | 41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38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3篇 |
1962年 | 1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81.
82.
藏南喜马拉雅北坡色龙地区二叠系基性火山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6,他引:12
藏南喜马拉雅北坡二叠系基性火山岩位于聂拉木县色龙东山。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无论是基龙组火山岩还是色龙群火山岩,都具有大陆拉伸-大陆裂谷环境火山岩系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据此,判断两套基性火山岩的性质和喷发构造环境相同。该区二叠纪大陆拉伸-裂谷火山活动标志着冈瓦纳超级古大陆开始裂离、解体。 相似文献
83.
该文利用1995年6月中旬至7月初GMS-5水汽图象,对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上部水汽分布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高原地区对流层上部水汽的汇集主要通过以下4种方式进行:①水汽从高原东南方的雅鲁藏布江河谷等地进入高原,是主要路径;②从西南方越过喜马拉雅山进入高原;③从帕米尔及其以北地区漂过塔里木盆地后进入高原;④对流活动可以引起水汽在高原上空积聚.从多时相平均水汽图象上反映出高原上西北干、东南湿的水汽分布特征,并初步讨论了水汽图象所揭示的在高原生成的系统对我国东部天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85.
介绍了石油测井深度光电编码器测量系统的测量原理、系统组成以及电路分析,同时在对系统误差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具体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86.
87.
不整合不仅仅是一个“面”,更是一个“体”,其本身具有较独特的微观组构,即具有“空间结构”属性.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野外踏勘及测井资料对比解释,纵向上提出不整合结构体的概念,并将其划分为三层结构:结构体上层、结构体中层及结构体下层,其中结构体上层与下层构成储集体,结构体中层形成封盖层,且封盖强度随埋深加大而增加.地层油气藏是以不整合为界,并以其为主要圈闭条件,故以不整合为限,将地层油气藏分为不整合之上的地层超覆油气藏和不整合之下的地层剥蚀油气藏两大类,进而划分为十一亚类.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及渤海湾盆地典型地层油气藏的解剖,提出不整合之上的超覆尖灭线、不整合之下的剥蚀尖灭线及不整合结构体控制了地层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相似文献
88.
89.
青藏高原西北缘盆山过渡带陡坡地貌的形成时代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均海拔大于4500 m的青藏高原,是通过高原边缘的陡坡地貌与海拔低于1500 m的周缘盆地或平原相连接的,这些围绕高原的陡坡地貌是何时、如何形成的呢?本文通过对西昆仑山中段北缘主逆冲断层上盘陡坡地貌区9件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与长度分析表明:在海拔3900~4635 m的陡坡地貌中的裂变径迹样品年龄为6.2±1.4 Ma~0.9±0.3 Ma,呈现“上新下老”的反序分布特征; 而通过热历史模拟显示约5 Ma,约3~2 Ma,约2~1 Ma 和约1 Ma该地区出现多阶段的隆升与剥露。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野外地质的观察认为,现今青藏高原西北缘陡坡地貌的形成是中新世晚期以来高原边界叠瓦状断裂系经历了约8 Ma、约5 Ma、约3~2 Ma、约2~1 Ma和约1 Ma多阶段后展式逆冲运动的结果,这为青藏高原周缘陡坡地貌的形成和青藏高原的隆升时代与型式提供了关键的热年代学约束。 相似文献
90.
Correlation between molecular absorption spectral slope ratios and fluorescence humification indices in characterizing CDOM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ao Chen Binghui Zheng Yonghui Song Yanwen Qin 《Aquatic Sciences - Research Across Boundaries》2011,73(1):103-112
Ultraviolet–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al slope ratios SR (slope in 275–295 nm divided by slope in 350–400 nm) and humification index (HIX, integrated fluorescence emission in 435–480 nm
divided by that in 435–480 and 300–345 nm) were compared when characterizing 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CDOM)
in three humic acids and 44 whole water samples. HIX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H for humic acids, while their SR showed much more complicated dependencies on pH.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R and HIX. SR increased in the order terrestrial coal/peat < terrestrial soil/river < seawater, while HIX increased in the order seawater < terrestrial
soil/river < terrestrial coal/peat. The comparative study in this work indicates that terrestrially derived CDOM has higher
HIX and lower SR than marine CDOM. Investigators may potentially use these two indices to compare qualitatively the character of CDOM in different
sources (e.g., terrestrial vs. marin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