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699篇 |
免费 | 6598篇 |
国内免费 | 414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842篇 |
大气科学 | 2572篇 |
地球物理 | 2714篇 |
地质学 | 10253篇 |
海洋学 | 2571篇 |
天文学 | 141篇 |
综合类 | 1231篇 |
自然地理 | 211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6篇 |
2024年 | 562篇 |
2023年 | 622篇 |
2022年 | 1094篇 |
2021年 | 1170篇 |
2020年 | 1090篇 |
2019年 | 1183篇 |
2018年 | 1008篇 |
2017年 | 935篇 |
2016年 | 942篇 |
2015年 | 1120篇 |
2014年 | 989篇 |
2013年 | 1219篇 |
2012年 | 1293篇 |
2011年 | 1270篇 |
2010年 | 1237篇 |
2009年 | 1197篇 |
2008年 | 1164篇 |
2007年 | 1103篇 |
2006年 | 1150篇 |
2005年 | 893篇 |
2004年 | 617篇 |
2003年 | 495篇 |
2002年 | 553篇 |
2001年 | 533篇 |
2000年 | 393篇 |
1999年 | 191篇 |
1998年 | 43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6篇 |
1976年 | 5篇 |
1957年 | 6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为了对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断裂带和香山-天景山断裂带的现今走滑及逆冲运动状况进行更加精细的观测研究,我们沿甘肃兰州至宁夏中卫一线布设了1条由12个站点构成的跨断裂GPS加密测线网。该测线网的站点在空间分布上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已有站点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1条平均点距约22km的密集型GPS跨断裂剖面。在第1期观测中,考虑到测区周围存在2个“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连续观测基准站(西宁XNIN、盐池YANC),我们尝试采用了各观测组未必同步的“自由观测方式”,而在数据处理中采用了GIPSY先进的“精确单点定位”策略。结果表明,由“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连续基准网作为支撑平台,在局部区域的GPS加密监测中采用灵活的“自由观测方式”和简易的“精确单点定位”数据处理策略,能够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更加有效地实施 相似文献
132.
近年来气候变化对秦岭植被的影响已得到众多研究的证实,牛背梁作为秦岭东部主脊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地区亚高山林线植被对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现状尚未得到广泛关注。依照树木年代学原理,进行响应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探讨了牛背梁林线关键树种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年表特征及对气候响应的海拔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随海拔升高,树木生长对气候的敏感性逐渐上升,但轮宽年表的同步性和信号强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特点。(2)不同海拔树轮宽度年表的气候响应结果基本一致,对气温的敏感性均较降水强,敏感时段为当年2~8月,差异主要体现在,高海拔树木受生长季末期8月气温的影响较重,中海拔树木受生长季前期3~4月降水和上年冬季10~11月气温的促进,而低海拔树木受初春1~2月降水的限制作用明显。(3)对比分析低、中、高海拔3个回归模型中显著因子的变化趋势,发现气候变化可以促进巴山冷杉生长季的提前,但不同海拔树木的生长动态各异,说明研究区林线不同海拔巴山冷杉生长对全球变化可能具有不同的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33.
兴国县土壤侵蚀变化的遥感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国县是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20年的综合治理成效显著。为分析该时期县域内水土流失的变化趋势,并掌握其目前的水土流失状况,本文选用1987、1994和2000年的TM影像,采用基于NDVI 的动态监测和影像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西兴国县近20年水土流失的情况进行分析,定性与定量地反映兴国县水土流失的时空变化趋势,并结合地形因素进行交叉分析,获取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布规律。兴国县水土流失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土流失面积方面,这3年中均呈减少趋势;在空间分布上,中南部和东部部分地区流失强度下降幅度较大,强度明显加剧的区域较少,除西南部的部分地区外,仅在县境边缘有零星分布。目前,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海拔500m以下和坡度20°以下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4.
135.
通过收集近年第一手地质资料,总结了矿区地质特征和矿体特征,探讨了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石平川钼矿主要受石平川正长花岗岩控制,近矿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绢英岩化和钾长石化。靶区预测经证实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6.
基于遥感监测的城市热岛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全球正经历快速、高强度的城市化,导致城市热岛加剧,并对城市、区域乃至全球许多的生态环境要素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与人类福祉密切相关。遥感具有宽覆盖、信息量大、重复观测周期短等优点,已成为地表城市热岛(Surface Urban Heat Island, SUHI)监测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针对前人相关研究对热红外数据源、监测指标及SUHI时空变化规律尚缺乏系统总结且内容需要更新等问题,本文首先分类评述了SUHI遥感监测所采用的热红外遥感数据源。其次将现有的SUHI监测指标分为土地覆盖类型驱动型、地表温度格局驱动型及两者复合驱动型3类来述评,详细介绍了它们的计算方法、应用案例及优缺点;并从日间变化、夜间变化及昼夜对比的变化3个方面述评了SUHI的年内时空变化规律;归纳了其年际变化规律。最后,依据现有研究结论中相互冲突或尚需深化的地方,指出几个潜在的关键问题或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7.
基于《地理学报》创刊85年载文的中国西南地区之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现象一直为国内外地理学者所关注。通过对《地理学报》创刊以来85年间西南地区研究的载文分析,可以管窥其研究脉络,并予未来研究以启示。结果表明:① 232篇论文囊括了地理研究的若干主题,但以地貌、气象气候、综合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发文量最大,而城市、民族、交通、健康则关注较少;② 研究经历了传统区域研究、任务带学科、承上启下和多元化发展4个阶段;③ 论文在数量和内容上的阶段性变化,既受国家时事格局影响,也受地理学科研究范式发展变化影响;④ 《地理学报》有关西南地区的载文具有很高的研究水平,无论是在学术视野还是研究方法手段上,区域的自然、人文、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诸多研究都站在了学术研究前沿,代表了学界对西南地理的研究情况;⑤ 但西南地理研究论文增长速度远赶不上《地理学报》载文量增长,外来研究机构占比很大,本土力量弱;相较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研究也少而弱。可见,西南地理研究当从新区域地理视角重新审视这一地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边界的接触与冲突和区际的联系与竞争,继续成就西南地区重要的地理意义。 相似文献
138.
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交通运输网络发展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区域经济一体化角度分析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交通运输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设一体化交通运输网络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构想。认为珠三角交通运输设施虽然种类齐全且发展迅速,但还存在数量、质量、结构、布局等方面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未来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的问题;为了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交通运输应从被动适应变为主动发展并引导城镇体系和生产力布局,从注重设施数量变为强调设施质量并向高速高效型发展;应该分4个层次建设3个枢纽和3大组团并与大运量快速干线相连接,构建区域一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 相似文献
139.
河北丰宁县的洪汤寺温泉出露于燕山期第四期的钾长花岗岩中,是由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后向深处循环获得热量上升到地表后形成的。其TDS小于400mg/L,主要阳离子为Na+,主要阴离子为SO42-和HCO 3-,水化学类型属于SO4.HCO3—Na型水,特点为F-、偏硅酸以及氡含量高,分别为17.5mg/L、75.7mg/L和131.1 Bq/L。热水的同位素资料表明,洪汤寺温泉热水起源于大气降水,用氚法估算出的年龄在22a以上。利用地热温标估算地下热储温度范围为79~109℃。钻孔揭露后自流量增大,达11.6 L/s。 相似文献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