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94篇 |
免费 | 2068篇 |
国内免费 | 100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55篇 |
大气科学 | 904篇 |
地球物理 | 1172篇 |
地质学 | 3270篇 |
海洋学 | 825篇 |
天文学 | 130篇 |
综合类 | 552篇 |
自然地理 | 85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199篇 |
2023年 | 228篇 |
2022年 | 393篇 |
2021年 | 428篇 |
2020年 | 348篇 |
2019年 | 390篇 |
2018年 | 378篇 |
2017年 | 303篇 |
2016年 | 344篇 |
2015年 | 335篇 |
2014年 | 328篇 |
2013年 | 409篇 |
2012年 | 426篇 |
2011年 | 440篇 |
2010年 | 408篇 |
2009年 | 363篇 |
2008年 | 314篇 |
2007年 | 367篇 |
2006年 | 342篇 |
2005年 | 265篇 |
2004年 | 205篇 |
2003年 | 168篇 |
2002年 | 232篇 |
2001年 | 204篇 |
2000年 | 128篇 |
1999年 | 113篇 |
1998年 | 85篇 |
1997年 | 61篇 |
1996年 | 71篇 |
1995年 | 56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7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12.
We obtained a catalog of early aftershocks of the 2013 Lushan earthquake by examining waveform from a nearby station MDS which is 30.2 km far away from the epicenter, and then we analyzed the relation between aftershock rate and time. We used time-window ratio method to identify aftershocks from continuous waveform data and compare the result with the catalog provided by China Earthquake Networks Center (CENC). As expected,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earthquakes is missing in CENC catalog in the 24 h after the main shock. Moreover, we observed a steady seismicity rate of aftershocks nearly in the first 10,000 s before an obvious power-law decay of aftershock activity. We consider this distinct early stage which does not fit the Omori law with a constant p (p - 1) value as early aftershock deficiency (EAD), as proposed by previous studies.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main shock rupture process is different from aftershocks' processes, and EAD can vary in different cases as compared to earthquakes of strike-slip mechanism in California. 相似文献
13.
14.
全国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推动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的应用与服务,为国家、相关行业管理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需要在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成果数据基础上,开发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系统。本文从国家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国土资源部实施的环北京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成果,探讨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的技术解决方案,搭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技术平台,并实现网络环境下对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形成的各种类型数据的集成化管理。 相似文献
15.
洞室围岩的某些参数,如弹性模量、强度参数等,对地下洞室的施工和设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直接进行这些参数的现场测量势必要耗费大量的物资和精力,在这种背景下,位移反分析的工程应用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但洞室工程中大量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使得监测结果不可避免地存在随机性,有时会使得变形监测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甚至失真。因此以监测结果的绝对值所反演得到的参数可能是错误的。在这种情况下,以监测数据的相对值进行参数反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测量误差。基于相对位移的随机反分析法并结合DFP优化算法开发了基于相对位移的随机反分析法,将其应用于一具体洞室工程中反演其弹性模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西部地区划分为东北、中部、西北、西南4个区域,采用1995—2013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各区域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本存量、经济规模、劳动力成本、人力资源和路径效应。结果发现:4个区域的路径效应、资本存量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源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东北、西北地区不显著;劳动力成本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对东北地区不显著;除中部地区外,经济规模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并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中西部区域地方政府和企业家在促进产业转移进程中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根据不同影响要素制定宏观政策与微观引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实现地图图面要素配置的自动化是地图制图自动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能够帮助制图人员提高制图效率。文中在分析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地图图面配置规律和视觉平衡理论,提出一种自动搜寻地图图面要素合适位置的方法。该方法从专题地图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考虑了纸张大小和地图比例尺等因素,用矩形框表示图面要素的大小和位置,简化设计过程。最后,在CorelDRAW环境下,利用VBA技术实现文中所提出的方法。该软件提供了多种地图图面要素配置模板供地图设计人员选择,能进行地图图面要素位置的自动冲突探测,可以为地图设计人员提供一个标准化地图图面配置模板。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为了加强珠三坳陷珠江组的油气勘探理论,笔者从层序格架、岩芯特征、有孔虫分布、岩石类型及岩性组合等方面,分析珠三坳陷及周缘珠江组三个层序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从S50--S60~S40--S41层序,岩芯特征呈现规律性变化,砂岩粒度减小、分选性增强,水动力条件从强-较强-弱转变;有孔虫丰度变化从零星中低值--连续中高值--连续中值,水深从浅-深-较深,神狐隆起从局部出露到完全沉没。古珠江三角洲及海南隆起—粤桂隆起物源三角洲是S50-S60及S41-S50层序的重点沉积体系。从S50-S60~S40-S41层序,古珠江三角洲规模从"大--中--小"依次演变,海南隆起—粤桂隆起物源三角洲呈"大-大-小/无"变化,浅海迅速扩张,仅半深海分布较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