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16篇 |
免费 | 2869篇 |
国内免费 | 182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12篇 |
大气科学 | 969篇 |
地球物理 | 1331篇 |
地质学 | 4323篇 |
海洋学 | 1424篇 |
天文学 | 89篇 |
综合类 | 457篇 |
自然地理 | 90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273篇 |
2023年 | 257篇 |
2022年 | 400篇 |
2021年 | 444篇 |
2020年 | 377篇 |
2019年 | 476篇 |
2018年 | 400篇 |
2017年 | 393篇 |
2016年 | 349篇 |
2015年 | 490篇 |
2014年 | 438篇 |
2013年 | 543篇 |
2012年 | 550篇 |
2011年 | 519篇 |
2010年 | 534篇 |
2009年 | 543篇 |
2008年 | 513篇 |
2007年 | 489篇 |
2006年 | 478篇 |
2005年 | 392篇 |
2004年 | 352篇 |
2003年 | 258篇 |
2002年 | 289篇 |
2001年 | 256篇 |
2000年 | 169篇 |
1999年 | 91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33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3篇 |
1979年 | 9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8篇 |
1974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海岸侵蚀是沿海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海滩养护是当前砂质海岸保护的最佳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回顾了海滩养护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世界范围的海滩养护实践,分析各国海滩养护理念上存在的差异。以研究文献为基础,总结归纳了平面和横向剖面的补砂方式、辅助工程技术和海滩模型预测等方面的海滩养护技术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滩养护的未来发展趋势:①针对复杂海岸的海滩养护应用拓展;②基于沉积物管理的海滩养护修复;③从地貌系统到生态系统全面考虑的海滩养护技术;④全球砂源赤字条件下的海滩保护和修复思路。 相似文献
54.
与其他钵水母相比,倒立水母具有独特行为:在生命周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它都在海底呈倒立附着、“睡眠”的状态。为探索与这一独特行为相关的遗传信息,本研究对安朵仙水母(Cassiopea andromeda)和同属于钵水母纲的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巴布亚硝水母(Mastigias papua)进行首次全基因组测序、拼接和注释,并重点分析了这3种钵水母与感觉功能、神经系统发育相关的重要转录调节因子Hox和POU基因家族的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关系。遗传分析显示,刺胞动物门中Hox和POU基因家族具有明显的物种间差异性。对Hox基因的分析首次发现钵水母及水螅(Hydra vulgaris)的“前段Hox基因”产生了部分缺失,并进一步印证了刺胞动物不存在“中段Hox基因”的假说。安朵仙水母和海蜇具有相对全面的ParaHox基因种类,即GSX和XLOX/CDX基因,而巴布亚硝水母只有GSX基因。在POU基因多样性方面,安朵仙水母、海蜇、星状海葵(Nematostella vectensis)的基因组具有全部4类POU,而巴布亚硝水母、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水螅只有2类POU。在本研究分析的刺胞动物中,安朵仙水母的POU-1,-6亚型的核苷酸多态性最高;安朵仙水母与指形鹿角珊瑚(Acropora digitifera)、星状海葵的POU-2/3/5亚型的序列多样性较其他钵水母更高。另外,3种钵水母与水螅粘附蛋白的比较结果表明,安朵仙水母具有巴布亚硝水母和海蜇所不具有的粘附相关鼠李糖结合凝集素和一类抗氧化活性物质铁螯合物还原酶。综上所述,安朵仙水母具有更多POU编码基因和复杂POU亚型,以及具有粘附相关凝集素和还原酶的编码基因,可能是与安朵仙水母倒立附着生活方式相关的关键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55.
根据2018年11月东海中南部游泳动物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游泳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种类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共捕获游泳动物181种,其中鱼类133种,甲壳类34种,头足类14种;优势种(IRI≥500)为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麦氏犀鳕(Bregmaceros mcclellandi)、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和日本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多样性指数结果显示,东海中南部海域丰度(d)的变化范围为0.37~5.94,种类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0.38~2.64,均匀度(J)的变化范围为0.14~0.71。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东海中南部海域游泳动物群落分为以90 m等深线为界的两个群组,群组间的差异主要由七星底灯鱼、镰鲳(Pampus echinogaster)、龙头鱼、黄鲫(Setipinna tenuifilis)、麦氏犀鳕等引起。BIOENV结果显示水深与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相关性最密切(rw=0.55)。本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海域游泳动物种类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研究提供参考,也可为研究海域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与养护等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
先天免疫是宿主抵抗病原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在病原的传播和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甲壳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仅具有先天免疫,而不具备适应性免疫,其主要依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来实现免疫防御功能,抑制病原体增殖。JAK/STAT途径是调节无脊椎动物免疫反应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从细胞因子受体(Dome)、JAK酪氨酸激酶(JAK)、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调节因子的结构、在宿主体内的表达及发挥的功能等来综述在养殖甲壳动物中JAK/STAT信号通路的研究现状。目前已在对虾、螯虾和蟹等近十种甲壳动物中报道了此通路的元件,而且各元件均具有保守的典型结构域,同类元件在不同种类甲壳生物中的结构有所差异,但是功能基本相似。这些元件均被证实通过调节JAK/STAT通路的信号转导来影响抗病能力。目前仅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中鉴定出JAK/STAT信号通路的所有元件,对其他甲壳动物中剩余元件的鉴定仍有必要,并且甲壳动物JAK/STAT信号通路对其他信号通路的影响还有待深入研究。通过本文希望能为该通路在甲壳动物中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57.
58.
东北漫岗黑土区切沟侵蚀发育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人们对土壤侵蚀空间尺度认识的加深, 发育在更大空间尺度上的切沟愈来愈受到重视。切沟是土壤侵蚀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现有的土壤侵蚀模型尚未包括切沟侵蚀部分。本研究利用高精度差分GPS, 在对东北典型漫岗黑土区切沟监测的基础上, 借助GIS 平台生成DEM, 通过DEM 的叠加分析, 探讨了沟内蚀积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东北切沟侵蚀的概念模型, 认为冬春季冻融侵蚀产生沟内堆积-雨季径流产生侵蚀的过程可能是该区切沟发育的一种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59.
川东北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来自岩石结构与Sr同位素和Sr含量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川东北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储层的岩石结构Sr的含量和Sr同位素组成,讨论了它的成因,飞仙关组优质储层为成岩期埋藏交代白云化作用的产物,来自岩石结构和Sr同位素和Sr含量的证据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与准同生白云岩比较,埋藏白云岩的岩石结构和Sr同位素和Sr含量地球化学特征与前者有显著差别;(2)飞仙关组所有各类碳酸盐岩(或矿物)具有早三叠世海水Sr同位素组成特征,~(87)Sr/~(86)Sr比值变化范围为0.706588~0.708187,覆盖了全球早三叠世海水Sr同位素的变化范围(0.7076~0.7078),平均值0.707656与全球早三叠世平均值(0.707743)基本一致;(3)埋藏白云岩~(87)Sr/86Sr比值变化范围为0.707122~0.707419,平均值0.707421,都略低于全球早三叠世海水Sr同位素变化范围和平均值,但与已报道的川东北早三叠世飞仙关期海水Sr同位素变化范围(0.707330~0.707383)和平均值(0.707350)都非常接近,说明白云石化流体具有强烈的川东北地区早三叠世飞仙关期海水Sr同位素组成特征;(4)综合岩石结构、Sr同位素和Sr含量地球化学特征,证明飞仙关组白云岩储层为成岩期埋藏交代作用产物,白云石化流体来自地层中高Sr和高盐度的海源地层水.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螺旋CT五个辐射剂量测量点位(CTDI100)值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统计学关系,以及该机器的辐射稳定性。方法:通过辐射剂量计和辐射剂量模体对螺旋CT五个测量点位进行12次重复测定,对各个点位的测量结果计算其相对偏差,然后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方法分析各点位测量结果之间的显著性。结果:5个点位重复测量的相对标准差分别为0.33%(中心点)、0.73%(3点位)、0.32%(6点位)、1.00%(9点位)和0.32%(12点位);3点位和9点位的平均值接近,单因素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12点位和6点位的平均值与3点位平均值的相对偏差在0.5%以下。结论:测试螺旋CT辐射稳定性良好,测试机型3点位和9点位在CTDI100上测量等效。在非验收测试和状态测试场合CTDIP可以进行简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