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04篇 |
免费 | 3537篇 |
国内免费 | 234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96篇 |
大气科学 | 1231篇 |
地球物理 | 1653篇 |
地质学 | 5443篇 |
海洋学 | 1775篇 |
天文学 | 119篇 |
综合类 | 564篇 |
自然地理 | 110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篇 |
2024年 | 333篇 |
2023年 | 324篇 |
2022年 | 495篇 |
2021年 | 564篇 |
2020年 | 481篇 |
2019年 | 580篇 |
2018年 | 499篇 |
2017年 | 490篇 |
2016年 | 433篇 |
2015年 | 584篇 |
2014年 | 546篇 |
2013年 | 666篇 |
2012年 | 674篇 |
2011年 | 668篇 |
2010年 | 680篇 |
2009年 | 694篇 |
2008年 | 646篇 |
2007年 | 602篇 |
2006年 | 602篇 |
2005年 | 501篇 |
2004年 | 439篇 |
2003年 | 331篇 |
2002年 | 376篇 |
2001年 | 328篇 |
2000年 | 207篇 |
1999年 | 116篇 |
1998年 | 54篇 |
1997年 | 45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40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4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4篇 |
1976年 | 10篇 |
1974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贵州东部及邻区南华纪锰矿层中的黄铁矿产出形态多样,为了研究它们的成因标志,通过野外和镜下观察发现黄铁矿主要呈浸染状、条带状和结核状产出,并以草莓状和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为主。硫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含锰岩系中黄铁矿具有异常高δ34S值的特征,介于+37.9‰~+62.6‰之间(平均52.7‰),呈塔式分布,峰值在+46‰~+59‰之间,沿同一矿体剖面从下到上逐渐减小,不同矿床间差异大。结果表明沉积盆地的封闭性和冰川事件使海水硫酸盐浓度降低并富集重硫同位素,随后形成的硫酸盐最低带进一步减小了硫同位素的分馏,使黄铁矿的δ34S达到异常高值。随着沉积盆地逐渐变开放,矿层由下而上黄铁矿的δ34S值逐渐减小,而不同矿床黄铁矿的δ34S值差异则是因为沉积盆地封闭性的差异。因此,封闭的局限沉积盆地是锰矿床形成的重要地质背景条件,而渗流热卤水或火山锰源可能是矿床的主要锰质来源。 相似文献
52.
53.
通过对手术切除的37例胃癌患者的离体标本的自体荧光光谱检测,显示308nm,337nm激发光谱均呈双主峰结构,双主峰的比值均能区分胃癌与正常胃壁(P<0.001).分别用308nm,337nm激发荧光光谱单因素分析诊断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8%,86.8%,86.4%和80.1%,72.1%,67.5%.对308nm及337nm激发荧光光谱双因素分析,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4.4%,92.1%,91.9%,其诊断正确符合率明显高于单因素分析的结果.研究表明,以308nm及337nm双波长激发检测胃壁浆膜,双因素判别算法可较好地区分胃癌,这种方法有望成为手术中快速识别胃癌在胃壁的浸润范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4.
海洋细菌对赤潮藻生长及其产毒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麻痹性贝类毒素小白鼠生物测定法 ,研究了在可控生态条件下两株海洋细菌S1 0 、P42 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及其产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菌株S1 0 在较高浓度下对藻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较低浓度下抑藻生长作用较弱 ,不同浓度的菌株S1 0 均能有效地抑制藻细胞内麻痹性贝类毒素的产生 ,且在较低浓度下效果较好 ;菌株P42 对该藻的作用恰好与S1 0 相反 ,在较低浓度下明显抑制藻细胞的生长 ,不同浓度的菌株P42 也能有效地抑藻产毒 ,且在较高浓度下作用较明显。实验用的藻株毒力约为 ( 0 .95— 1 2 .1 4)× 1 0 - 6MU/cell,属于低毒藻株 ,该藻株在培养第 1 4天达到毒性最高峰 ,峰值为 1 2 .1 4× 1 0 - 6MU/cell,之后逐渐下降。讨论了海洋细菌在赤潮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5.
56.
本文利用测试粒子模拟的方法研究离子在通过垂直无碰撞激波结构时的加速.我们首先探究了在理想激波条件下,离子通过激波结构后的能量增益与其初始参数(包括回旋相位角、初始位置和上游平均能量)的关系; 然后进一步探索了离子通过由自洽的一维混合模拟给出的更接近真实的激波结构时获得的加速,研究了激波内部的电场和磁场结构对离子能量增益的影响.结果显示,当离子能量较低(离子回旋半径小于激波面厚度或相当)时,激波横越电势和磁过冲对离子的能量增益起到促进作用; 而当能量较高时,激波内部结构对于离子能量增益的影响逐渐可以忽略. 此外,与激波横越电势相比,激波磁过冲的强度对离子能量增益的影响占主导,离子的能量增益随着磁过冲的增强而增强.最后,我们发现激波的磁场过冲和横越电势对于离子能量增益的影响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叠加,甚至有互相抵消的效应.作为示例,我们给出了一个激波法向电场的双极结构使得离子加速变弱的例证.
相似文献57.
文章采用实地调研法对广东湛江2018—2019年南美白对虾价值链的价值活动、增值结构及其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发现:①在湛江南美白对虾价值链的育苗、养殖、批发和零售等环节中,养殖环节增值贡献率最高,为50.5%,利润分配最低仅25.6%;零售环节增值率低,仅为31.1%,利润比例分配却最高,高达51.8%;②造成养殖户投入高、收益低的原因包括养殖成本高、苗种质量不稳定、养殖户组织化程度低、议价能力差等。鉴于以上原因,建议:实行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加强种苗研发,提高种苗质量;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提高养殖户议价能力;调节对虾价值链的利润合理分配,以促进渔民增收和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8.
59.
激光雷达(LiDAR):获取高精度古地震探槽信息的一种新技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激光雷达技术是近几十年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测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文物保护及地形测量等方面,近几年来活动构造的研究中也已逐步引入。作为活动构造研究的最基础的古地震研究一直还采用传统的地质素描技术进行探槽信息获取,数码照相技术的引入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由于照相技术本身的限制,很难克服获取信息的变形和扭曲。激光雷达扫描系统的高信息量、高精度、便捷、安全和易操作等性能,为古地震研究开辟了获取数据信息的新手段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