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67篇
  免费   10396篇
  国内免费   5559篇
测绘学   4394篇
大气科学   3511篇
地球物理   4681篇
地质学   15462篇
海洋学   4082篇
天文学   441篇
综合类   2056篇
自然地理   3095篇
  2025年   55篇
  2024年   861篇
  2023年   971篇
  2022年   1608篇
  2021年   1909篇
  2020年   1567篇
  2019年   1709篇
  2018年   1522篇
  2017年   1450篇
  2016年   1454篇
  2015年   1772篇
  2014年   1670篇
  2013年   1968篇
  2012年   2092篇
  2011年   2004篇
  2010年   1965篇
  2009年   1851篇
  2008年   1843篇
  2007年   1762篇
  2006年   1672篇
  2005年   1326篇
  2004年   965篇
  2003年   719篇
  2002年   748篇
  2001年   678篇
  2000年   540篇
  1999年   278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以灯光密度表征建设用地产出效率,采取KDE、ESDA、SDE等方法对中国县域尺度2000-2015年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的总体特征、时空演变以及方向分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 夜间灯光总亮度与建设用地出产出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说明可用灯光总亮度表征建设用地产出,以灯光密度反映建设用地产出效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② 建设用地产出效率东高西低,持续上升;增长速度西高东低,中部居中,但区域间年均增长率最大相差0.56%,整体较为均衡。③ 虽然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由2000年的0.008单位灯光/km2持续上升至2015年的0.025单位灯光/km2,但其核密度曲线始终处于中低水平且右侧区间不断扩大,说明中国建设用地产出效率总体水平较低,呈现出中低水平俱乐部收敛的特征。④ 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的全局 Moran's I指数都大于0,建设用地产出效率存在正向空间分布特征,且其局部空间格局变化较小,存在稳中有动,强中有弱,弱中有强的特点。⑤ 方向分布上,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的方位角始终在72.420o与81.066o之间,说明东北-西南方向为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的主要方向,且标准差椭圆的主轴与辅轴标准差都有所增加,说明在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的主要方向与次要方向上都发生了分散现象。  相似文献   
72.
介绍美国、欧洲、中国90年代高级天气雷达监测网建设与发展概况和瑞士的Met-Net高级气象雷达数据网系统的主要技术特色  相似文献   
73.
姚村岩体位于下扬子江南造山带东北端,主要由中心相的中粗粒正长花岗岩和边缘相的细粒似斑状正长花岗岩组成.本文对该岩体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Nd-Hf同位素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姚村岩体的形成年龄为(127.6±1.4)Ma,为燕山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  相似文献   
74.
歧口凹陷古近纪东营期古物源体系重建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沉积盆地分析、层序地层研究和油气勘探实践中急待解决的古物源体系分析为切入点, 以歧口凹陷东营组研究为例, 阐述了古物源体系研究的途径、方法与技术路线; 初步总结出应用轻-重矿物时空配置关系、地震前积反射结构特征、古地貌恢复与沟谷展布特征、盆地内部骨架砂体形态与时空配置以及盆地边缘及内部层序界面上大型下切谷的空间展布特征, 即“五位合一”法来判断沉积盆地的古物源体系.该分析方法可为同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5.
新疆东天山中部隆起区早石炭世钙碱性花岗岩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新疆东天山中部隆起区早石炭世钙碱性花岗岩位于东天山中部喀拉塔格.旱山地块,该花岗闪长岩前人认为是前寒武纪侵入岩.通过对其锆石SHRIMP定年,获得侵入岩形成年龄(343.0±9)Ma,岩石化学具钙碱性活动陆缘的特征,区域对比研究认为是南天山洋盆洋岩石圈向北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76.
新疆蛇绿岩带的分布、特征及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1  
董连慧  朱志新  屈迅  王克卓  赵同阳 《岩石学报》2010,26(10):2894-2904
新疆位于亚洲大陆的北部,构造上跨越了古亚洲和特提斯两大构造域,现今主要由中新生代盆地和其间的古生代造山带组成。古生代造山带主要由陆缘岩系和岩浆岩组成,其中夹有洋壳残片和前寒武结晶基底的碎块;洋壳残片从北向南大致分布12条,其中出露较集中的约30多处。这些蛇绿岩,以塔里木盆地为界,北部主要为古亚洲洋的洋壳残片,南部主要为特提斯洋的洋壳残片。在介绍其基本特征的同时,本文侧重报道了近年来新疆区域地质调查的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77.
陆泌锋  张辉  谢配红 《贵州地质》2022,39(4):392-399
在松桃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将层次分析模型(AHP)引入信息量模型,选取地层、坡度、坡向、斜坡结构等8评价因子,分别对松桃县滑坡和崩塌两种主要灾种进行危险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按就高不就低原则叠加,实现了区域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并提出地势平缓区的解决思路,有效避免了常规性信息模量评价中出现夸大地形平缓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的不合理结果。最终评价精度为80.3%,表明评价结果较好,可为相似区域的危险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新疆西准噶尔博什库尔-成吉斯(Boshchekul-Chingiz)岩浆弧南缘,额敏县东南约100km的阿克乔克含铜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其锆石U-Pb年龄为410.5±2.9Ma,形成于泥盆世早期.岩石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钾钙碱性-钙碱性,SiO2含量在61%~66%之间,具高Al(Al2O3=15.67% ~ 16.87%)、Sr(475×10-6 ~ 879×10-6)及高Sr/Y比值(36 ~77),低Y(9.87×10-6~14.46×10-6)、Yb(0.96×10-6~ 1.49×10-6),富钠贫钾(Na2O =4.25% ~5.58%,K2O=2.26% ~3.27%,Na2O/K2O=1.40~ 2.47),MgO=1.51% ~2.58%,Mg#=41~48,并显示富集强不相容元素(Ba、Rb、Sr、Th、U)和LREE,(La/Yb)N=6.0~10.2,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Y/Yb=10,无Eu异常(Eu/Eu*≈1.0)和HREE呈平坦型的配分特点,以及与环太平洋新生代埃达克岩相当的Rb/Sr(0.04 ~0.07)和La/Ce(0.42 ~0.51)比值,但偏低的Nb/U比值可能与俯冲沉积物加入有关.阿克乔克花岗闪长岩及花岗闪长斑岩是早泥盆世早期库吉拜-和布克赛尔(Kujibai-Hebukesaier)及洪古勒楞蛇绿岩带所代表的古大洋向南俯冲的玄武质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源区残留相主要为角闪石+辉石+石榴石,源岩应为石榴角闪岩;阿克乔克早泥盆世埃达克岩及谢米斯台-赛尔山晚志留世-早泥盆世A-型花岗岩(422~405 Ma,Chen et al.,2010)构造岩浆岩带可东延至扎河坝-阿尔曼太蛇绿岩带之北的岛弧带,构成一条贯穿东、西准噶尔北部的巨型构造带;阿克乔克埃达克岩伴有斑岩型Cu成矿作用,因此,在东、西准噶尔博什库尔-成吉斯-达拉特-巴依塔格巨型岩浆弧带有可能存在与埃达克岩有关的Cu-Au矿带.  相似文献   
79.
提高激光跟踪仪测量精度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跟踪仪是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的精密测量仪器,其精度受环境、仪器自身及操作三种因素的影响非常大。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对某个因素考虑不周的情况,使得测量成果受到较大影响。本文在对各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提高测量精度应该采取的措施,以期对广大仪器操作者有所裨益,取得更好的测量成果。  相似文献   
80.
发育在新疆富蕴可可托海—二台断裂带中的假玄武玻璃是古地震断裂快速滑移形成的构造岩。地质产状、显微构造研究表明,这些假玄武玻璃主要由发生重结晶的玻璃质熔融体形成。假玄武玻璃基质的全岩40Ar/39Ar阶段升温方法主阶段和KAr年龄分别为282.8±3.8 Ma和276.4±7.4 Ma。假玄武玻璃所在母岩(黑云母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90.4±1.0 Ma和396.3±0.1 Ma,表明二台断裂带中的假玄武玻璃是在二叠世早期形成的,也说明二台断裂带古地震活动至少可以追溯到晚古生代(早二叠世早期)。尽管二台断裂带是现今仍然活动的地震构造带,但目前所见到的假玄武玻璃是早二叠世时期古地震活动的产物。1931年的富蕴80级地震仅仅是沿着二台断裂带发生的多次构造活动的一次活动,与假玄武玻璃之间没有成因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