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88篇
大气科学   66篇
地球物理   87篇
地质学   214篇
海洋学   11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鄂尔多斯地下水同位素组成与气候变化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中18O同位素组成与区域古气候变化关系研究有利于认识区域水循环规律,在对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18O、14C同位素资料分析基础上,结合相关古气候变化研究成果,对比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的同位素组成与古气候变化的关系,认为:①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中稳定同位素(δ18O)含量的变化与该区古气候的变化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特别在10 kaB.P.前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古气候变化与其地下水中的δ18O含量变化十分明显;②鄂尔多斯盆地南部,10.2~11.9 kaB.P.、13.1~14.4 kaB.P.及16.2~18.9 kaB.P.三个时间段,可能由于当时古气温较低,导致地下水相对补给偏少;③古地下水的补给过程受古气候的变化影响呈现非等速补给特征.  相似文献   
222.
铁矿尾矿料力学特性及坝体变形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矿料矿物成分复杂,物理力学特性区域差异性大。本文以西南地区某铁矿拟建尾矿库为研究对象,对粗、细两种尾矿料进行了系统的物理力学特性试验,获得了粗细尾矿料物理力学指标并应用到尾矿库坝数值分析,分析了该尾矿库坝的应力变形特性,对不同堆积高程、不同工况下尾矿库坝的安全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此外采用拟静力法对地震荷载作用下尾矿坝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粗尾矿料会呈现出剪胀和软化力学特性,而细尾矿料则无明显剪胀;尾矿坝坝体内以压应力为主,坝体表面出现小范围拉应力区;高堆积高程,坝体倾向于发生深层滑动,坝体最小安全稳定性系数较大;干滩长度增大明显提高坝体稳定性;最后对该尾矿库的安全运行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223.
为厘清溱潼凹陷戴一段岩性勘探有利层段及区带这一关键地质问题,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等基础理论、技术方法,综合地震、钻井岩心及测井资料,对溱潼凹陷戴一段进行了沉积-层序研究,识别出层序界面及洪泛面两类转换面,并进一步划分为1个长期、5个中期旋回层序,深凹带5个中期旋回层序发育齐全,中-外坡逐渐减少至2个,明确了泰州凸起是戴一段的主物源方向,戴一段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沉积相带展布受物源、基准面升降共同控制。沉积-层序综合研究表明纵向上戴一段MSC1、MSC2、MSC3时期泥岩隔层发育、储盖组合有利,是岩性勘探最有利层段;平面上相带的展布决定了岩性勘探的有利区带,西斜坡的蔡家堡-陈家舍、帅西、帅垛及帅北地区处于多期扇体前缘砂岩尖灭区,是岩性/构造-岩性圈闭勘探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24.
位于南北地震带南段的云南地区是中国大陆内部地震活动最强的地区之一,近年来该区地震活动频繁,展开对该区的探测与研究对人们认识地震孕震背景及板块相互运动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南北地震带南段"行业专项的支持下,2011年底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在滇南沿镇康-泸西一线布设一条近东西向的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探测剖面.该探测剖面跨越三江褶皱系、扬子地台、华南地块等多个地质构造单元,同时穿越南汀河断裂、澜沧江断裂、红河断裂带、小江断裂带等多个重要断裂带.探测剖面长600 km,沿线共布设11个炮点和400余台三分量地震数字仪进行爆破和接收.本文利用有限差分和时间项方法对沿线11炮初至波资料进行了计算处理,获取了探测剖面的基底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沿线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基底界面形态起伏变化剧烈,其深度在1.0~7.0 km范围内变化,速度横向不均匀性明显.在测线西端地表速度约4.6 km·s-1,基底深度较浅,起伏变化不大;地表速度在三江褶皱系下降至4.3 km·s-1,而基底埋深达7.0 km左右.在扬子地台基底埋深有一个缓慢的变浅,基底深度约5.0 km,地表速度约4.5 km·s-1.测线在东端进入华南块体,基底深度迅速变浅,甚至出露于地表,地表速度增至约5.2 km·s-1.在速度等值线变化剧烈的地方与该区分布的断裂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尤其是在红河断裂带两侧速度等值线及界面形态变化剧烈,该特征在首波的记录截面图上也能清晰的体现.本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区强震发生背景及深部动力学意义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5.

为了探讨暴雨与湿位涡场分布特征之间的关系,利用NCEP 1°×1°间隔6 h的再分析资料,通过计算湿位涡(MPV)的垂直分量(MPV1)和水平分量(MPV2),对华北一次暴雨过程的湿位涡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发生在对流层低层等θse线密集带内,降水前对流层低层MPV1 < 0、MPV2 > 0,暴雨区存在对流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暴雨区位于对流层低层MPV1、MPV2正负过渡带的等值线密集带内,有利于水汽辐合和垂直涡度的加强;主要降水期间,850 hPa层MPV1起主导作用,MPV1负值增大、MPV2正值减小,降水后期,MPV1 > 0、MPV2几乎为0,大气层结接近对流稳定。低层湿位涡中心的时空分布与暴雨的发生和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26.

红河断裂带是川滇地区重要的活动边界断裂之一, 了解红河断裂带不同段落的活动特性对理解川滇地区以及青藏高原东南缘的运动特征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4—2018年红河断裂带加密的GPS站点, 结合1999—2016年中国大陆GPS速度场数据, 获取了红河断裂带附近的现今GPS速度场.本文首先采用F检验法将研究区域划分为5个相对独立的块体: 华南块体、大凉山块体、川西北块体、滇中块体和滇西南块体; 再通过GPS速度场的剖面投影分析, 将红河断裂带分为三个段落: 北段由洱源至弥渡、中段由弥渡至元江、南段由元江至元阳.在此基础上, 本文顾及红河断裂带近场的丽江—小金河断裂带、小江断裂带、无量山断裂带和楚雄—建水断裂带的影响, 采用三维弹性块体模型和负位错理论, 反演得到了红河断裂带、丽江—小金河断裂带和小江断裂带的滑动速率、震间闭锁程度, 并分别对建模断裂带进行了模型分辨率检测.结果表明: (1)红河断裂带北段地表以下16 km深度为完全闭锁状态, 中段地表以下8 km深度为完全闭锁状态, 南段闭锁程度显著弱于北段、中段; 红河断裂带北段仍然具有较高的地震危险性; (2)红河断裂带中南段可能不再独立的作为滇中块体的西南边界, 而是与两侧的无量山断裂带和楚雄—建水断裂带一起承担了块体边界的作用, 尤其是在红河断裂带南段; (3)红河断裂带南段位于滇中块体到华南块体的转换区内, 运动性质发生了转变, 由中段、北段的右旋走滑运动变为左旋走滑运动.

  相似文献   
227.
2006年上半年全国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留喜  李朝生  侯英雨  钱拴  唐世浩 《气象》2006,32(12):88-95
为了对2006年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进行以气象条件为主要驱动因子的监测与评估,研究创建了基于植被第一性生产力(NPP)估算的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指数(EMI)模型。通过计算生态气象指数、划分生态气象等级,进行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2006年上半年全国大部地区生态气象条件较差,平均生态气象优劣评价指数仅为-30;生态气象等级好、中、差的比例大约为2:45:53。对我国生态及生产起重要作用的林地、草灌、农田的生态气象等级在中等以上的面积较2005年上半年显著减少。1—6月平均生态气象指数在逐月降低,虽处于正常等级范围之内,但5、6月份处于临界状态已接近较差等级。其主要原因是持续干旱和低温冷害的影响,多起森林与草原火灾和大范围高频度的沙尘天气与生态状况互为因果。所构建的生态气象监测评估模型,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科技含量,也有较好的时空分辨能力,可以进行生态气象定量监测和评价,监测与评估结果科学、客观、合理,能够反映气象条件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8.

乌兰拜其铅锌矿床是近年来在大兴安岭中南段地区新发现的一处中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目前已探明铅锌储量约27万吨,其中Ⅰ号矿段为主要的组成矿段。本文以乌兰拜其矿床Ⅰ号矿段作为研究对象,试图讨论乌兰拜其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性质、成矿物质来源、成矿地质背景及成因类型。乌兰拜其矿床Ⅰ号矿段矿体主要呈似层状赋存于白音高老组地层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中。根据矿物的组构和穿插关系,初步将I号矿段成矿作用划分为:毒砂-黄铁矿阶段、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绢云母-绿泥石阶段等三个主要成矿阶段。其中矿床中主成矿阶段的石英、闪锌矿中的流体包裹体可分为气液两相包裹体(Ⅰ型)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Ⅱ型)两类。石英中气液两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125~481℃,盐度为2.74%~7.02% NaCleqv;闪锌矿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10~327℃,盐度为2.90%~7.02% NaCleqv。分析计算得出的包裹体形成时的成矿压力为8.27~37.43MPa,平均压力为21.26MPa;成矿深度为0.28~1.25km,平均深度为0.71km。这表明乌兰拜其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低密度、低盐度的特征,其形成于压力较低,深度较浅的环境下。矿床主成矿阶段的多金属硫化物具有较小的δ34S值变化范围(-6.73‰~0.17‰,均值为-4.10‰),指示硫来源于深源岩浆。闪锌矿、黄铜矿Pb同位素(206Pb/204Pb为18.130~18.267,207Pb/204Pb为15.488~15.545,208Pb/204Pb为37.920~38.104)组成较为稳定。其μ值为9.27~9.28,ω值为33.46~34.02,暗示乌兰拜其矿床铅具有壳幔混合来源特征。乌兰拜其硫铅同位素组成与大兴安岭地区成矿物质为岩浆来源的金属矿床特征相似,与早白垩世火山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是深部岩浆热液逐步演化的产物。结合矿区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燕山晚期花岗岩,本次研究初步认为乌兰拜其铅锌多金属矿床是受燕山晚期中酸性火山岩-次火山岩和断裂控制的,与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铅锌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229.
为了从分子水平研究大菱鲆生长激素作用机制及进化机制.以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材料从脑垂体中提取mRNA,利用SMART-RACE技术建立大菱鲆脑垂体cDNA文库,并从该文库中克隆出大菱鲆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cDNA全长序列.测序结果表明,克隆的大菱鲆GH cDNA序列全长为876 bp,包括108 bp的5'UTR和174 bp的3'UTR序列.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591 bp,编码由197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生长激素成熟肽序列,用生物软件DNASTAR计算大菱鲆生长激素蛋白分子量为1*!909.22,等电点为6.24.将大菱鲆与漠斑牙鲆、褐牙鲆等共7种鲆鲽鱼类GH成熟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大菱鲆与其他6种鲆鲽鱼类序列同源性均为70%左右,而鲆科鱼类与鲽科鱼类间生长激素基因同源性很高(≥80%),说明大菱鲆与鲆科、鲽科鱼类的同源性较低.另外,运用PAUP软件对7种鲆蝶科鱼类与另外8种不同种属鱼类进行了分子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与根据传统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分类进化地位基本一致,大菱鲆单独形成1个分支且与鲆科和鲽科鱼类相距较远,此结果为在形态学分类基础上进一步定义菱鲆属鱼类分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0.
太平沟铜(金)矿床位处秦岭造山带南秦岭印支期褶皱带与老牛山-胭脂坝燕山期北东向构造岩浆岩带交汇的构造结合部位,与矿化相关的蚀变岩体呈似椭圆状,地表出露面积为0.12 km2;蚀变岩体以石英闪长岩、细粒花岗岩为主,局部可见有斑状花岗岩,其中石英闪长岩、细粒花岗岩与铜(金)矿化具有密切的成生关系。锆石的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太平沟矿化石英闪长岩成岩年龄为(223.2±2.9)Ma,表明其侵位于晚三叠世,指示本地区铜(金)矿化成矿时代为印支晚期。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石英闪长岩具有富钾(Na2O/K2O=1.21~1.75)和富碱(Na2O+K2O=7.31%~9.67%)的特点,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岩石;岩石的稀土元素总量较高,具明显负Eu异常,稀土配分模式呈明显右倾型;微量元素以Ba、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P、Ti等高场强元素亏损为特点,属于I型花岗岩。综合分析认为,太平沟铜(金)矿床为印支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暗示南秦岭宁陕—镇安地区存在重要的印支晚期岩浆成矿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