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测绘学   87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194篇
海洋学   11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211.
船载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海洋测绘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安置参数标定作为船载三维激光扫描系统测量的重要步骤,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无地面控制点的船载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安置参数标定方法。该方法在船载三维激光扫描数据时空配准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扫描测线重叠区域内的同名特征点,推导扫描系统安置参数标定模型,最后采用差分最小二乘算法求解参数最优值。试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能够显著提高扫描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212.
对大兴安岭中段扎赉特旗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研究。用LA-ICP-MS测得流纹质隐爆角砾岩(TW6)和流纹岩(TW14)中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分别为157.2±1.2Ma和154.8±1.1Ma,表明火山岩形成于晚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火山岩富硅碱、贫钙镁,为过铝质钙碱性系列;(La/Yb)_N=20.24~22.68,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呈右倾形式,Eu为正异常;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Rb、K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i、P强烈亏损,显示壳源岩浆的特征。综合本区火山岩的特征并结合他人研究成果,认为扎赉特旗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的形成与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后伸展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13.
磁铁矿中磁性物成分的测定及可选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磁铁矿样品分别用磁选管和手工内磁选法进行磁选,并对原矿样品和样品的磁性物中TFe、P、S、V2O5、TiO2、SiO2、Al2O3、CaO、MgO、Sn、Cu、Pb、Zn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手工内磁选和磁选管对磁铁矿进行磁选所得的结果一致,为了简便操作,本文均采用手工内磁选法选出磁性物.A矿区磁性铁(mFe)含量(22.42%)比B矿区mFe含量(22.59%)低,但A矿区样品的磁性物中TFe含量(磁铁精矿品位)大于66%,比B矿区样品的磁性物中TFe含量(小于57%)高,A矿区的磁铁矿选矿效果明显好于B矿区,说明对磁性物中TFe含量的测定能够更好地反映矿石的可选性.原矿样品中P、S的含量分别为0.328%、0.271%,而样品的磁性物中P、S的含量为0.021%、<0.005%,均达到铁矿石冶炼标准;原矿样品中V2O5、TiO2的含量分别为0.156%、1.37%,而样品的磁性物中V2O5、TiO2含量分别为0.823%、13.62%,达到了铁矿石冶炼标准.原矿样品的(CaO+MgO)/(SiO2 +Al2O3)值为0.876,为自熔性矿石,而其磁性物的(CaO+ MgO)/(SiO2+Al2O3)值为0.453,为酸性矿石.由此说明,单纯测定原矿样品中的各成分尚不能对磁铁矿的可选性进行科学性评价,只有进一步测定磁铁矿的磁性物中各成分的含量,才能够对磁铁矿进行可靠的评价.本文通过对磁铁矿中磁性物成分的测定,为磁铁矿的选冶性能提供了新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14.
紫外辐射增强常导致藻类体内活性氧成分的产生,从而损伤藻类光合器官,引起藻类光抑制。马尾藻(Sargassum)金潮近些年在世界多地频繁暴发,金潮暴发时,漂浮于海面的藻体接受更多的紫外辐射,但金潮藻应对这种紫外胁迫的生理学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中国金潮种——铜藻(Sargassum horneri)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太阳模拟器提供光源,设置P(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 400~700 nm, 200 W/m2)、PA (PAR+UVA (紫外线A, Ultraviolet A), 320~700 nm)和PAB (PAR+UVA+UVB (紫外线B, Ultraviolet B), 280~700 nm),探讨了紫外辐射下铜藻的光合活性变化和抗氧化应激响应。结果显示,3种光辐射处理下,藻体光合活性均受到抑制,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都随辐射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降低幅度为PAB>PA>P。后继的240 min低光P(PAR...  相似文献   
215.
2006年上半年全国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留喜  李朝生  侯英雨  钱拴  唐世浩 《气象》2006,32(12):88-95
为了对2006年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进行以气象条件为主要驱动因子的监测与评估,研究创建了基于植被第一性生产力(NPP)估算的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指数(EMI)模型。通过计算生态气象指数、划分生态气象等级,进行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2006年上半年全国大部地区生态气象条件较差,平均生态气象优劣评价指数仅为-30;生态气象等级好、中、差的比例大约为2:45:53。对我国生态及生产起重要作用的林地、草灌、农田的生态气象等级在中等以上的面积较2005年上半年显著减少。1—6月平均生态气象指数在逐月降低,虽处于正常等级范围之内,但5、6月份处于临界状态已接近较差等级。其主要原因是持续干旱和低温冷害的影响,多起森林与草原火灾和大范围高频度的沙尘天气与生态状况互为因果。所构建的生态气象监测评估模型,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科技含量,也有较好的时空分辨能力,可以进行生态气象定量监测和评价,监测与评估结果科学、客观、合理,能够反映气象条件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16.
三维三层背风波的理论和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增亮  张铭  张瑰 《大气科学》2007,31(3):547-552
建立了一个三维三层背风波的理论模型,求出当Scorer参数满足中间层大,上、下两层小的情况下,三维三层背风波的理论波长和扰动分布。利用该理论模型对一个实际的背风波个例进行了计算,得到的理论波长与实际波长十分接近。理论结果还表明波动的最大扰动振幅在中层附近。利用ARPS(The 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 模式对此个例模拟的结果表明,模拟得到的波长、锲角及波动位相的分布都与理论模型的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217.
通过分析研究瓦斯地质固有属性及交叉学科相关特征;归纳总结规律,简要阐述灾害发生的机理;结合国内外的相关领域评价现状及发展前景,从我国以人为本的基础性应用研究开始,提出隧道和地下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确立瓦斯地质评价的重要位置;进一步提出瓦斯地质评价的手段、步骤、参数及指标;为行业建设提供专项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18.
从碳酸盐化学共沉积的角度,对柴达木西部第三纪湖相碳酸盐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碳酸盐的沉积主要是由于吸附和包裹共沉积作用产生,共沉积作用加快了碳酸盐的沉积速度,促进了以碳酸盐为主的成分层和以碎屑颗粒为主的成分层的更快分异。在外力的作用下,不同成分层产生错动,易在碳酸盐为主的成分层中产生裂缝,同时共沉积作用对保存微孔隙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而使部分柴西湖相碳酸盐岩层成为有效储集层。  相似文献   
219.
蚀变带位于晚元古代青白口系钓鱼台组石英砂岩下部与晚太古代变二长花岗岩接触部位,与下伏变二长花岗岩呈断层接触关系,与石英砂岩呈渐变过渡接触关系。蚀变带呈断续出现,宽10~20 m,长200~800 m,走向北东50°~60°。蚀变矿物主要为硅化石英,少量重晶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拣块分析品位Au:0.33×10-6。其赋存层位、蚀变矿物组合与区域上大型金矿床金英金矿相似,通过二者对比分析认为,本区具备金英式金矿形成的地质条件,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220.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wind energy input, an important source of mechanical energy, in the coastal seas east of China. Using the wind field from the high-resolution sea surface meteorology dataset in the Bohai Sea, Yellow Sea, and East China Sea, we studied the wind energy input through surface ageostrophic currents and surface waves. Using a simple analytical formula for the Ekman Spiral with timedependent wind, the wind energy input through ageostrophic currents was estimated at ~22 GW averaged from 1960 to 2007, and through use of an empirical formula, the wind energy input through surface waves was estimated at ~169 GW. We also examined the seasonal variation and long-term tendency of mechanical energy from wind stress, and found that the wind energy input to the East China Sea decreased before the 1980s, and then subsequently increased, which is contrary to what has been found for the Bohai Sea and Yellow Sea. More complicated physical processes and varying diffusivity need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future stu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