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8篇
  免费   405篇
  国内免费   563篇
测绘学   106篇
大气科学   464篇
地球物理   586篇
地质学   1180篇
海洋学   239篇
天文学   158篇
综合类   233篇
自然地理   30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41.
将国内外应用较广的数字滤波法和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相结合,在进行基流时间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修正基流退水系数α、模型效率评价、重新运行模型、GIS空间插值和趋势分析等方法,创新性地实现了基流空间特征的可视化表达。研究结果表明:① 2001~2012年灞河流域年均基流指数(BFI)为0.43,总体呈增加的趋势。年降水量与年径流、年基流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年基流指数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② 基流年内变化较为稳定,在时间上存在秋季>春季>夏季>冬季、汛期>非汛期的关系。枯水期的基流指数高达0.78,表明基流是枯水期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③ 灞河流域基流在空间上表现为自东南向西北、自上游向下游逐渐增加的趋势,这种空间分异规律是由流域的地势和河流流向决定的。  相似文献   
642.
1979年以来南黄海辐射沙洲潮滩脊线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可  李飞  高宁  张子鹏  温欣 《地理科学》2017,37(10):1593-1599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提取了南黄海辐射沙洲1979年、1990年、2002年和2014年4个时期的潮滩脊线,并对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显示:① 辐射沙洲潮滩脊线可分为主线和支线2级,滩脊主线为条子泥-高泥-东沙潮滩脊线,支线为滩脊主线两侧分支;② 辐射沙洲潮滩脊线空间组合形态总体稳定,条子泥段滩脊主线总体呈东西向,东沙段滩脊主线总体呈南北向,高泥段滩脊主线连接条子泥和东沙;滩脊线演变呈显著空间分异,条子泥段滩脊主线南向迁移显著,东沙段和高泥段滩脊主线总体向东迁移,迁移距离条子泥段滩脊主线>高泥段、东沙段,条子泥段滩脊主线中部>两侧、东沙段滩脊主线北段>南段,条子泥滩脊支线形态和位置变化均较东沙滩脊支线显著。  相似文献   
643.
我国GPS车辆应用系统的产业化前景分析和市场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就我国GPS车辆应用系统的产业化发展进行前景分析和市场展望,对行业现状和存在问题作了较为客观的解剖,着重变了以下几个问题:(1)现在的应用规模和水平;(2)市场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3)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应吸取的经验教训;(4)市场在呼唤过得硬的产品和信得过的企业,以及社会化的服务;(5)大联合和产业化是我国GPS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6)卫星导航系统及其车辆应用系统的最新发展动向;(7)为什么说我国的GPS应用产业,特别是车辆应用行业到了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时刻。  相似文献   
644.
An actively controlled wind tunnel equipped with multiple fansand airfoils has been developed, mainly for the purpose of reproducing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ABL) for wi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Various fluctuating flows can be achieved in this wind tunnel by altering the input data of the fans and airfoils through computer control. In this study, the ABL is physically simulated in this wind tunnel, and particular attention ispaid to the simulation of the profile of Reynolds stress. The method of generating the fluctuating flow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reproducing the ABL are presented. As the results show,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eynolds stress is satisfactorily simulated, and the profiles of other statisticalturbulent parameters, such as mean velocity, turbulent intensity, integral scale and power spectrum are successfully reproduced simultaneously.  相似文献   
645.
采用随机干扰方法,在地震观测误差容许值范围内,对地震观测资料进行人为随机干扰。在此基础上,使用干扰前后的资料对b值、η值、地震活动度S值、活动标度H值、等效地震M和频度N等6种地震学参量进行偏差分析,研究地震观测误差对地震学参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6.
中国三叠纪中晚期—早更新世构造应力值的估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天丰  曹秀华 《地球科学》1997,22(2):145-152
选用具有测年数据的含石英或橄榄石的岩石,在透射电镜下观测位错密度,从而估算了中国三叠纪中、晚期—早更新世432个构造应力值(差应力值),初步发现在板块碰撞带或大断层带附近差应力值增大,而在板块内部则逐渐变小.在各构造期的晚期地壳上部平均差应力值也是不同的,印支期(230~208Ma)为105.5MPa;燕山期(170~135Ma)为99.4MPa;四川期(100~52Ma)为107.4MPa;华北期(30~23.3Ma)为76.7MPa;喜马拉雅期(10~0.73Ma)为92.6MPa.  相似文献   
647.
小江断裂带中段的北东向断裂与断块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军  俞维贤 《地震地质》1997,19(3):12-210
小江断裂带中段东西支断裂间存在的NE向断裂是在第三纪NE向断裂的基础上,于第四纪中晚期开始新的活动,并具有左旋走滑运动的特征,有些在全新世仍有活动。它们的活动从属于小江断裂带的整体左旋走滑运动,其运动幅度和速率比近SN向小江东西支断裂小得多,但是由于它们的运动,使主断裂产生弯曲或阶区,形成有利于应力和应变集中的障碍。夹于东西支断裂之间的断块被NE向断裂切割为多个次级菱形和梭形断块,这些断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对断裂分段和地震孕育过程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8.
Li  Ji-Jun  Fang  Xiao-Min  Van der Voo  Rob  Zhu  Jun-Jie  Mac Niocaill  Conall  Cao  Ji-Xiu  Zhong  Wei  Chen  Huai-Lu  Wang  Jianli  Wang  Jian-Ming  Zhang  Yie-Chun 《Geologie en Mijnbouw》1997,76(1-2):121-134
A paleomagnetic study of the 510-m-thick Wangjiashan section of Late Miocene and Pliocene terrestrial sediments reveals a fairly complete reversal record with ages from 11 to 1.8 Ma. The magnetostratigraphy of the Dongshanding section, located nearby, reveals a partially overlapping reversal record with ages from 2.2 to 0 Ma, and facilitates correlation of the Wangjiashan section with the global polarity time scale. A new stratigraphic division of the Wangjiashan section replaces the name Linxia formation by five new formation names, based on lithologic variation and mammalian fossil finds. The new formations and their magnetostratigraphically determined ages are: Dongshan Formation (c. 1.75–2.6 Ma), Jishi Fm. (c. 2.6–3.6 Ma), Hewangjia Fm. (4.5–6.0 Ma), Liushu Fm. (6.0–7.6 Ma), and Dongxiang Fm. (7.6–c. 12 Ma). The Neogene stratigraphy and fossil mammals suggest that the nearby par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experienced a persistent denudation during the Late Miocene and Early Pliocene, but that it was uplifted more rapidly at about 3.6 Ma.  相似文献   
649.
本文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地图形式美的规律性,最后进一步说明了其规律性与增强地图美感的关系。  相似文献   
650.
西藏格林错断层带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格林错断层带是一条晚白垩纪以前形成,第四纪以来具明显活动性质的右旋走滑断层。断层带由4条次级走滑断层呈右行右阶羽列排列而成,在两条次级走滑断层的连接部位分别形成孜桂错、格林错、瓦昂错拉分区。格林错断层带是西藏中部地区的主要发震断层之一,全新世以来,至少有4期地震地表破裂沿该断层带发生。第四纪晚期,断层具明显的分段活动性质,并且断层活动有从北西向南东、向南迁移的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