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8篇
  免费   893篇
  国内免费   1213篇
测绘学   486篇
大气科学   824篇
地球物理   916篇
地质学   2379篇
海洋学   623篇
天文学   158篇
综合类   387篇
自然地理   631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299篇
  2021年   350篇
  2020年   279篇
  2019年   357篇
  2018年   300篇
  2017年   280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270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6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本文主要探讨河南省淅川县单岗遗址两周时期人类与家养动物之间的关系。该遗址两周时期发现13种动物,其中家养动物有猪、狗、马、黄牛、绵羊和山羊,家养动物的可鉴定标本数和最小个体数分别占全部可鉴定的哺乳动物数量的91.73%和70.67%。猪在家养动物中的数量最多,可鉴定标本数和最小个体数比例分别为69.04%和33.33%,其他家养动物的数量比例在1.78%~14.67%之间。家养动物提供了主要肉量,黄牛提供的肉量最多,占36.41%。马右P2发现马衔磨蚀的痕迹,马第1节趾骨发现严重的骨赘,说明马被役用而且承担相当的工作量。马在普通聚落的出现、肉食消费和畜力开发等现象,反映马的功能从晚商时期贵族"御用"转向世俗化。

  相似文献   
912.
四川盆地碳酸盐岩中硅质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储层为我国主要海相储层之一。通过分析四川盆地碳酸盐岩中硅质的宏观、微观特征,提出硅质以互层、混积、充填、交代的形式存在于碳酸盐岩中。互层硅质、充填硅质和交代硅质中二氧化硅来源以火山喷发为主,但后期沉积机制不同;混积硅质中二氧化硅来源于陆源碎屑,对物源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向意义,沉积机制为陆源混积。互层硅质、充填硅质、交代硅质对储层形成具有双重意义,混积硅质对储层形成起严重破坏性作用。  相似文献   
913.
岳岩裕  沈龙娇  周悦  柳草  张灵  范进进 《气象》2022,48(1):96-106
利用2019年10月1—30日湖北省及邻近地区的空气质量、气象要素监测数据和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以下简称军运会)期间和前后时段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气象条件的影响.军运会管控期Ⅱ(17—28日)与过去五年(2014—2018年)同期相比颗粒物浓度下降最明显,与长沙等其他城市相比也是最低,相近时间段或相似...  相似文献   
914.
由于能见度具有局地性和复杂的非线性变化特征,一直是精细化预报的难点。人工神经网络对复杂变化过程的模拟能力较高,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能性。本文采用循环神经网络,利用福州气象观测站地面观测数据,建立了福州单站能见度短临预报模型,并就预报能力进行了评估。随机检验结果表明,在1 h、3 h、6 h时效上,循环神经网络的预报与观测的变化趋势一致性较好;均方根误差比基于实况的预报分别减小15.75%、31.66%、41.26%,说明具备较好的预报能力;平均绝对值误差比传统BP神经网络分别减小12.90%、24.45%、 38.99%,表明循环神经网络对能见度预报具有优势,为能见度的精细化短临预报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15.
Xihuashan tungsten deposit is one of the earliest explored tungsten deposits in southeastern China. It is a vein type deposit genetic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Xihuashan granite pluton. Here we report new dating and zircon geochemistry results. Re–Os isotopic dating for molybdenite intergrowth with wolframite in the oldest generation of the Xihuashan pluton yielded an isochron age of 157.0 ± 2.5 Ma (2σ). Zircon U–Pb 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LA‐ICP‐MS) dating shows that the pluton crystallized at 155.7 ± 2.2 Ma (2σ). This age is similar to the molybdenite Re–Os age for the ore deposit within error. This, together with published data, suggests that the major W(Mo)‐Sn mineralization occurred between 160–150 Ma in southeastern China. These deposits constitute a major part of the magmatic‐metallogenic belt of eastern Nanlin. The lower Re content in molybdenite of the Xihuashan tungsten deposit shows crustal origin for the ore‐forming material. The limited direct contributions from the subducting slab for the tungsten mineralization in the Nanling region suggest a change of the style of the paleo‐Pacific plate beneath southeastern China.  相似文献   
916.
敦化盆地上侏罗统-上新统地层划分对比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野外资料、地震资料、煤田钻孔资料以及古生物资料,对松辽盆地外围探区敦化盆地的代表性地层划分方案进行了梳理,通过敦化盆地与周缘盆地之间的对比和分析,得出下列认识:(1)明确了珲春组的时代为始新世—渐新世;(2)指出白垩系上统龙井组地层在敦化盆地内可能是不存在的;(3)将原帽儿山组上段和下段分别划归泉水村组和长财组;(4)认为大砬子组、泉水村组、长财组和屯田营组在敦化盆地内是存在的,并通过盆间岩性地层和古生物地层对比指出大砬子组的时代可能为早白垩世阿普特期(Aptian)—阿尔布期(Albian),长财组时代可能为早白垩世贝利阿斯期—阿普特期;(5)对敦化盆地内几个地方地层名称的使用进行了修正;(6)建立了敦化盆地内目前可供参考使用的地层序列。  相似文献   
917.
通过对尚家—太平川地区构造演化、烃源岩特征、沉积特征、储盖组合、油水关系及油藏类型和油气成藏特征的分析,研究了本区的石油地质条件,认为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排烃能力,分流河道砂体为油气聚集提供较好的沉积环境,良好的储盖组合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与保存。研究区没有统一油水界面,尚家地区以岩性—构造油藏为主,太平川地区以构造—岩性油藏为主。区内扶余—杨大城子油层油气成藏受有效性圈闭、优势运移通道、过剩压力、储集条件和构造诱导作用控制。据上述认识确定了研究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并已在指导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18.
新疆塔中南坡奥陶系的地层缺失和沉积相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奥陶系内部6个组沉积的时间片段拟定塔中南坡不同区块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部分关键层段的牙形石和几丁虫组合特征证明一间房组和恰尔巴克组在塔中部分井区是存在的,但恰尔巴克组的分布范围最狭窄。总体上,塔中南坡隆起区地层缺失较多,古城墟隆起基本完整。据缺失状况和岩相展布,显示塔中南坡的沉积单元具有由东往西迁移的特征,且各时段迁移的距离与速度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19.
为了揭示河床沉积物非均质性对潜流交换的影响,构建了沙波地形作用下的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通过生成不同的渗透系数随机场,讨论了不同地表水动力过程和河床沉积物非均质性对潜流交换通量、交换空间及平均停留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能够准确刻画水沙界面附近流场,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均质或非均质河床沉积物情景下,水沙界面上的平均交换通量、停留时间与雷诺数之间均呈现幂函数关系,潜流交换深度则在地表水进入完全紊流之后趋于稳定。结果还表明,较强的河床沉积物非均质性能够有效增强水沙界面上潜流交换通量和空间交换频率,但会制约潜流交换空间并缩短水流在潜流带中的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920.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霍洛台花岗闪长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表明,霍洛台花岗闪长岩(145 Ma)为早白垩世岩浆侵入产物。元素地球化学组成表明,为一套具埃达克岩特征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表现为高SiO_2(65.64%~66.00%)、高K_2O(3.67%~3.77%)、低MgO(0.09%~1.21%)、高Sr含量(814.00×10~(-6)~893.00×10~(-6)),低Yb(0.194×10~(-6)~0.536×10~(-6))和Y(6.38×10~(-6)~7.73×10~(-6)),A/CNK为0.94~0.958,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a/Yb(92.54~245.88)、Th/La(0.17~0.2)、Th/U(4.01~4.84)和Mg~#值(26.70~29.22)等特征显示霍洛台花岗闪长岩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认为霍洛台花岗闪长岩为受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影响下地壳加厚挤压-伸展转换阶段作用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