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2篇
  免费   1276篇
  国内免费   1240篇
测绘学   624篇
大气科学   1269篇
地球物理   2816篇
地质学   4130篇
海洋学   911篇
天文学   551篇
综合类   547篇
自然地理   670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295篇
  2020年   270篇
  2019年   291篇
  2018年   688篇
  2017年   617篇
  2016年   495篇
  2015年   385篇
  2014年   354篇
  2013年   337篇
  2012年   918篇
  2011年   664篇
  2010年   344篇
  2009年   322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958篇
  2004年   971篇
  2003年   726篇
  2002年   273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4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我国地球物理监测站网主要由GNSS、定点形变、重力、地电、地磁、地下流体六大观测站网组成,由国家站、省级站和市县站构成基本监测单元。市县站观测手段多、站点数量庞大,是地球物理监测站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摸清市县站监测资源底数、统筹利用市县监测数据,中国地震局历时2年完成了我国市县地震监测资源评估工作。基于此项工作,本文从观测环境、观测系统、数据质量和预报应用四个方面对我国市县地球物理监测资源进行简要分析,评估结果显示: 37.8%的测项评估为合格,可直接纳入国家地球物理数据库管理,47.9%的测项评估为基本合格,可纳入国家市县数据库管理,14.3%的测项评估为不合格,需要停测或者优化改造。针对评估结果,简要分析了市县监测运维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建议,为提升市县站监测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试验证明:新型火箭弹经过特殊处理后,通过播撒金属或非金属导体粉末,使云内外电场的绝对值减小。云内外电场值越大,新型火箭弹对其电场影响亦越大,反之亦然;新型火箭弹有增雨效果;该成果的应用将为海上舰船、火箭发射以及林区提供有效的主动雷电防御手段,从而有效降低雷电给人类造成的灾害。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增强的MR T1WI定量灌注参数伪彩图对导管源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6例女性手术前行双侧乳腺动态高分辨对比增强MR成像(DCE-MRI),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基于乳腺动态增强磁共振的数据资料,通过灌注软件获得五种灌注伪彩图,分别为Wash-in、Wash-out、TTP、MIPt及PEI。选取病变的中央(1个)边缘(2个)及对侧相应部位正常乳腺组织(1个)为感兴趣区域,测得其各种灌注参数值,并研究探讨导管源性乳腺癌的灌注特点。结果:16例女性患者经病理学证实为13例浸润性导管癌、3例导管内癌。16个病灶中13例呈非肿块样强化,其中线状/导管样强化7例,斑片样强化5例,斑点状强化1例,另有3例为肿块样强化。16例患者TIC曲线均显示为Ⅱ型。Wash-in、Wash-out、TTP、MIPt及PEI五种灌注参数图的阳性发现分别为13个、10个、9个、15个、16个病灶,检出率分别为81.25%、62.50%、56.25%、93.75%、100%。对各组灌注参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导管源性乳腺癌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乳腺组织之间各参数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除TTP图参数外,病灶周边及病变中心各组参数值对比在统计学上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13例浸润性导管癌及3例导管内癌两种疾病的各种灌注参数值对比显示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乳腺动态高分辨对比增强的T1WI定量灌注参数图对导管源性乳腺癌的检出率高,可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补充信息。  相似文献   
34.
滇中地区中二叠统梁山组富锂黏土岩分布于梁山期滇中古陆东侧河口湾、滨海平原沼泽区的泥坪带. 梁山组黏土岩由4种岩性类型组成: 灰-灰褐色含铁铝土(矿)岩、灰白杂红色高岭石黏土岩、灰-灰绿色黏土岩、灰黑-黑色水云母碳质黏土岩. 研究发现, 半咸水向咸水转变、弱氧化-还原、低能、滞留局限的古地理环境有利于形成富锂黏土岩. 在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 温暖、潮湿的古气候, 丘陵为主的古地形条件下, 滇中古陆的寒武系-泥盆系镁质碳酸盐岩在次生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富锂黏土, 经过搬运、沉积作用形成富锂黏土岩. 在昆明市东川-富民、玉溪市红塔-建水、丽江市永胜-宁蒗地区具较好的富锂黏土岩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35.
内蒙古双尖子山超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是亚洲最大的银矿床,除了目前已经探明的银、铅锌以外,近年来地质工作者研究发现勘查发现该矿床深部还存在寻找锡矿的潜力.文章对钻孔新揭露的隐伏石英正长斑岩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双尖子山石英正长斑岩LA-MS-ICP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31...  相似文献   
36.

西北太平洋海陆相互作用强烈,受黑潮和亚洲大陆风尘输入影响显著,是研究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埋藏与陆源输入、海洋初级生产力和海洋环境演化关系的理想靶区。本研究基于采自九州-帕劳海脊北部的重力活塞647 cm长的KPR12岩芯,分析了总有机碳(TOC)、总氮(TN)、有机碳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TOC)、蛋白石(Opal)以及粒度等指标,初步探讨了近40万年来轨道尺度沉积有机碳的来源、埋藏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岩芯的TOC含量平均值为0.214%,呈冰期较高、间冰期较低的旋回特征。岩芯沉积物粒度的不同端元反映了研究区风尘输入大致呈冰期较高的趋势。岩芯的δ13CTOC(-25.24‰~-21.04‰,平均值为-22.59‰)显示有机质以海源为主(约62%),海源有机碳含量趋势与TOC的变化一致。研究区不同时期陆源物质的输入受风尘输送和黑潮的综合控制,黑潮增强可能对该区间冰期陆源有机碳贡献的升高有一定影响。岩芯中TOC与Opal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海洋初级生产力可能不是控制该岩芯有机碳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冰期-间冰期旋回中的深层水通风条件、黑潮和北太平洋中层水的发育以及陆源细颗粒物质输入可能共同影响着本区沉积有机碳的降解与埋藏保存。

  相似文献   
37.
本文利用TIMED卫星搭载的SABER探测仪对全球中间层顶信息进行了研究,包括中间层顶的高度、温度及其季节和纬度变化,并对双中间层顶现象进行了分析.中间层顶的温度约在160~180 K之间变化,高度在85~100 km内变化,温度和高度都是冬季高夏季低,有着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中间层顶高纬呈现显著年变化,而低纬和赤道呈现弱的半年变化,南北半球的中间层顶信息有着不对称性.高纬地区的双中间层顶现象十分显著,中间层顶一般会从100 km附近迅速降低至85 km附近.根据长时间范围内平均的结果显示,北半球的双中间层顶现象在20°N—30°N的中纬范围开始发生,证实了北半球双中间层顶现象不再仅限于极区和中高纬地区.而南半球则仍是在50°S才显著发生双中间层顶现象.我们统计了中高纬地区夏季所有的单个观测剖面并且与当年冬季的平均背景剖面相比较,数据显示,较低的夏季第二中间层顶高度绝大多数比冬季中间层顶低12~16 km.  相似文献   
38.

频率在3~30 kHz的甚低频(VLF,Very Low Frequency)波具有较小的传播损耗和较高的趋肤深度,可以在地球-低电离层波导中实现长距离传输,广泛应用于航海导航、对潜通信等领域,且在电离层遥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武汉大学自主研发的VLF接收机在武汉接收的NWC(North West Cape)台站信号,本文通过分析2018年4月23日—2020年7月22日的观测数据研究了日出期间NWC信号的幅度响应及其特点和规律.结果表明NWC信号日出期间的幅度响应主要包括两种极小值结构:2个幅度极小值(SR1、SR2)的Type Ⅰ结构和3个幅度极小值(SR1、SR2、SR3)的Type Ⅱ结构.在以SR1出现时间为时间零点进行时序叠加分析后发现,Type Ⅰ结构比Type Ⅱ具有更强的规律性和稳定性.在Type Ⅰ结构下,SR2出现时间的波动范围、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43~65 min、54.2 min、4.4 min,而在Type Ⅱ结构下,SR2和SR3出现时间的波动范围分别为48~93 min、80~120 min,平均值分别为64.7 min、96.4 min,标准差分别为10.2 min、11.7 min.在27个月的观测期内,3—7月份Type Ⅰ结构的出现概率100%,未出现Type Ⅱ结构,而在1—2月和8—12月Type Ⅰ结构出现的概率明显下降,最低降至1月份的20.7%,而Type Ⅱ在1月、2月、11月的出现概率均高于70%.按春秋分交替变化(周期1和周期2)的统计结果,在周期1内Type Ⅰ和Type Ⅱ结构出现的概率分别为91.5%、8.5%,而在周期2内Type Ⅰ结构出现的概率降至41.9%,Type Ⅱ结构出现概率则升至58.1%,这表示观测期间内Type Ⅱ结构主要出现在秋冬季,春夏季发生概率较低.

  相似文献   
39.
应用地壳波浪与镶嵌构造学说对富氏谱分析法提取地壳垂直形变信息的科学性做了地质学意义上的阐释 ,并提出了根据多期形变资料提取特定波段上构造策应力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0.
The primary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varying densities on serum reproductive parameters of immature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 Experimental trout were maintained in intensive, pen-reared farms for 300 days in fresh water reservoirs. Initial densities were 4.6, 6.6, and 8.6 kg/m3 (40, 60, 80 ind./m3), indicated as SD1, SD2, SD3, and final densities were 31.1, 40.6, 49.3 kg/m3, respectively. A summary of the ovarian stages were observed by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Serum E2 (estradiol), T (testosterone) were evaluated by radioimmunoassay and FSH (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 LH (luteinizing-hormone), vitellogenin, 17α,20β-P (17α,20βdihydroxy4-pregnen-3-one) were measur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Our findings demonstrated that ovarian development were retarded (from stage III to stage IV) at highest rearing density (SD3) after 180 days of intensive culture (over 40.6 kg/m3). In addition, we observed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reproductive parameters and rearing density. Furthermore, compared to serum reproductive parameters of SD1, E2, T, FSH, vitellogenin, 17α,20β-P, GSI and LH of two higher density groups decreased firstly and significantly at 60 (over 15.9 kg/m 3 ), 180 (over 31.7 kg/m 3 ), 180 (over 40.6 kg/m3), 240 (over 36 kg/m3), 240 (over 36 kg/m3), 240 (over 45 kg/m3) and 300 (over 49.3 kg/m3) days, respectively. Comparing serum reproductive parameters within the same ovarian development stage of rainbow trout from varying densities revealed that higher population density also led to significantly lower overall serum reproductive parameters. Overall,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reproductive, endocrinological parameters of juvenile female rainbow trout at high rearing densities and indicates the need for rainbow trout (114.44±5.21 g, 19.69±0.31 cm) that are initially stocked at 6.6 or 8.6 kg/m3 should be classified and subdivided into lower density after 180 days of farming (not over 31.7 kg/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