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58篇
  免费   2449篇
  国内免费   3147篇
测绘学   1385篇
大气科学   1536篇
地球物理   2290篇
地质学   5269篇
海洋学   2023篇
天文学   125篇
综合类   930篇
自然地理   1496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198篇
  2022年   646篇
  2021年   776篇
  2020年   552篇
  2019年   707篇
  2018年   626篇
  2017年   589篇
  2016年   607篇
  2015年   683篇
  2014年   618篇
  2013年   868篇
  2012年   836篇
  2011年   826篇
  2010年   828篇
  2009年   740篇
  2008年   711篇
  2007年   714篇
  2006年   661篇
  2005年   565篇
  2004年   420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292篇
  2001年   298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6篇
  1944年   2篇
  1937年   4篇
  193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01.
A CASE OF 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 EVOLVING INTO A VORTEX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A case of 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MCC)which evolved into a vortex is documented in this paper.As theMCC entered into the dissipating phase,a well-defined spirally banded structure became visible in the satellite image.The blackbody temperature(TBB)of the residual cold-cloud-shield indicates the vortex existed in the layer from 400 to250 hPa.According to the upper air analysis,the upper level vortex was an anticyclone.The MCC-generated vortex wasvisualized in the satellite images because it was located in the subtropical high where the wind field was very weak.  相似文献   
702.
A case of 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MCC) which evolved into a vortex is documented in this paper.As the MCC entered into the dissipating phase,a well-defined spirally banded structure became visible in the satellite image.The blackbody temperature(TBB) of the residual cold-cloud-shield indicates the vortex existed in the layer from 400 to 250 hPa.According to the upper air analysis,the upper level vortex was an anticyclone.The MCC-generated vortex was visualized in the satellite images because it was located in the subtropical high where the wind field was very weak.  相似文献   
703.
Evidence for the natural microbial remediation of subsurface fuel contamination situations should include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transformation or degradation products. In this way. u mass balance between fuel constituents and end products may be approached to monitor cleanup progress.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organic acid metabolite derivatization techniques to several known sites of organic compounds and fuel mixture contaminatio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on the pathways and progress of microbial transformation.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observed metabolites and transformation pathways of aromatic fuel constituents were observed at the sites.  相似文献   
704.
模拟地震的应变软化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弹塑性岩石介质的一般的本构方程出发,考虑断层介质内摩擦系数和内聚力随变形而降低的性质,建立了断层介质的非稳定的本构关系。这些关系可应用于承受任何应力的不同走向和倾角的断层。考虑到复杂的现代构造和非均匀应力场的背景,给出一个用能量表述的非稳定准则,用它来判断包含断层和围岩在内的整个系统的非稳定性的到来。最后按本文提出的模型用有限元方法对两个震例做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05.
陈志明  于洁  侯奎 《地质科学》1982,(4):395-402
本文以中晚元古代宣龙式铁岩中的菱铁矿为例,讨论碎屑岩中菱铁矿的成因。 宣龙式铁岩产于中晚元古代串岭沟组。成层状,层位稳定,分布较广,西起怀安龙泉寺,东至承德小平台一线均有出露,其中尤以宣龙地区发育最好。 宣龙地区的菱铁矿矿层薄,数量少,往往与赤铁矿构成混合矿体。该区菱铁矿分布规律性明显。横向上,由西往东逐渐增多;纵向上,由下至上由分散状变成层状,与赤铁矿间互产出。  相似文献   
706.
喜马拉雅山北部地区的地壳结构模型和速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81年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地区的人工地震测深资料进行了震相对比,分辨出t1、t2、t3、t4、t5和t6六组地壳中和莫霍界面的反射波,并用理论走时曲线、绘制速度曲线图、射线跟踪和综合地震图等方法得到了主测线(PP)上各地段的地壳结构模型。初步结果表明,该地区地壳西段较薄(约73公里),东段稍厚(约77公里),平均总厚度约为75公里。地壳的平均P波速度约为6.2-6.3公里/秒。 地壳为高低速相间的多层结构。在中上部有一低速层,其厚度为数公里,速度为5.6-5.7公里/秒,与上层速度差为0.5-0.6公里/秒。低速层在测线东段比较肯定,在西段则不甚明显。结合藏南定日、岗巴一线有强烈水热活动的事实,低速层的存在可能意味着地壳中存在部分熔融的高温物质。下部地壳的速度为6.7-6.8公里/秒,且比较均匀。从莫霍面反射波的特征来看,在紧靠其上方可能有一个速度反转带,其厚度亦为数公里。上部地壳的结构在横向上有较大的差异,这说明在地质历史上,西藏特提斯带曾经历过强烈的地壳变动。  相似文献   
707.
本文将管线周围的土体视为固-液二相介质,采用考虑地震过程中土体内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和消散的有效应力分析方法,并以非线性的土体本构模型模拟土体动力特性的改变以及在孔隙水压作用下的变形,以求接近土体的真实地震反应。研究表明随着土体软化程度的不同,受到土体约束的管线应力亦发生相应变化。文中详细研究了地震动峰值、管线直径、行波波速和入射角度等对管线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8.
固体潮时频分析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传统时频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作了介绍。采用Huang.Hilbert Transformation方法分析了固体潮数据,即利用经验模态分解,将复杂信号分解成有限个本征模态函数之和,求取三维时频空间的Hilbert谱。仿真实验和重力固体潮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适用于调频调幅信号特征的提取。  相似文献   
709.
川西地区小震重新定位及其活动构造意义   总被引:59,自引:18,他引:5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川西地区1992~2002年的13367个小震进行重新定位, 初步分析了地震活动性与地表活动构造的关系及其揭示的构造信息. 重新定位后,地震活动沿活动断裂成线(带)状分布现象非常突出,呈现出与地表活动构造的密切关系:结构简单的单一走滑断层具有上宽下陡的花状结构特征,拉分盆地与逆断裂具有线性而发散的分布式结构特征,逆断裂之下还存在缺震层. 此外,沿活动断裂带地震活动还具有空间分段性,揭示出局部地段存在着隐伏活动断裂和可圈定为地震危险区的地震空区. 震源深度分布显示,川西高原在15~20km的深度范围内普遍存在厚度约5km的缺震层,以高温高压实验结果为基础,通过计算川西地区地壳强度表明,大约14~19km的深度范围花岗岩处于塑性流变状态,说明缺震层的出现具有地壳物质塑性变形基础.  相似文献   
710.
印尼苏门答腊8.7级大震对中国陆区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的印尼苏门答腊8.7级地震,是全球有地震台网以来100多年中记录到的少数几次特大地震之一。初步汇集了在中国陆区观测到的地震活动、地壳形变、地下流体等多学科震时和震后效应的异常变化,包括地震活动性(特别是云南地区)的显著增强;地壳形变观测,尤其是钻孔应变观测记录到地壳应力-应变的震时和震后显著变化,以及地下水温度、化学成分、特别是水位的突出变化。同时,还从库仑破裂应力触发、动态应力触发以及下地壳和上地幔流动变形机制等方面,对这些大震效应作了一些成因机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