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2篇
  免费   1192篇
  国内免费   1855篇
测绘学   736篇
大气科学   942篇
地球物理   1197篇
地质学   3294篇
海洋学   975篇
天文学   136篇
综合类   558篇
自然地理   841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346篇
  2021年   385篇
  2020年   283篇
  2019年   333篇
  2018年   311篇
  2017年   305篇
  2016年   318篇
  2015年   338篇
  2014年   370篇
  2013年   412篇
  2012年   461篇
  2011年   431篇
  2010年   436篇
  2009年   405篇
  2008年   402篇
  2007年   419篇
  2006年   388篇
  2005年   336篇
  2004年   258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河北平原水系密度与隐伏活动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1926年出版的比例尺为1:5万的顺直地形图作为基础图件,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河北平原作水系密度计量分析,揭示隐伏在第四纪巨厚的沉积物之下活动构造的信息,研究结果证实水系线密度统计图与使用其它地球科学方法获得的成果,例如基底活动断块图,地貌类型图和第四纪厚度图都有很好的对应,特别与布格重力图对应更好,研究结果发现水系密度图与布格重力异常图在总体一致性较好的前提下,多处反向异常区均为近代强震发生的区域,提出这种地表水系密度统计研究的成果不仅可以揭示深部隐伏的活动构造,而且具有较明确的时间含义。  相似文献   
92.
ENSO循环过程对南极海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 1 951- 2 0 0 2年NINO特征指数 (NINO1 +2 ,NINO3 ,NINO4 ,NINO3 .4)和 1 973-1 998年南极海冰北界范围以及 1 950- 2 0 0 1年SODA海洋温度资料。首先分析探讨了在ElNi no期间 ,堆积于赤道东太平洋的异常暖水在南半球的传播途径 ,进而研究了ENSO以及东南太平洋异常海温场与南极海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ElNino期间 ,堆积于赤道东太平洋的异常暖水 ,是沿秘鲁和智利沿岸向极传播。其传播过程持续大约 1年的时间 ,但未发现沿南赤道流的西传现象。ENSO循环过程与南极海冰变化存在一定联系 ,特别是Amundsen Belling shausen海和南极半岛海冰的变化与ENSO暖事件 (ElNino)较为密切。当ElNino事件发生后 ,时滞 2年左右的时间 ,Amundsen Bellingshausen海和南极半岛的海冰将出现明显的减少现象 ,特别是南极半岛的海冰减少最为明显。ElNino事件对南极海冰的影响过程是 ,堆积于赤道东太平洋的大量异常暖水 ,沿南美 (秘鲁和智利 )沿岸近海向极地传播 ,异常暖水的这种向极传播过程将引起近极的海温场出现异常升高 ,最终导致Amundsen Bellingshausen海和南极半岛地区的海冰减少。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Amundsen Bellingshausen海和南极半岛的海冰出现明显减少的趋势 ,与这一时期的ElNino事件的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93.
大庆油田部分三元复合驱抽油井结垢现象比较严重。井中结垢损害抽油设备,增加了生产成本。通过运用XRD,IR,SEM和化学分析手段对抽油井垢的研究发现,垢的主要化学成分为CaO和SiO2,其含量分别为67%和28%,油井垢中的主要矿物成分是罕见矿物——六方球方解石。六方球方解石呈微晶状(1—10μm),并常常以微晶聚集的球粒状出现,同时伴生有无定形SiO2。呈游离态的SiO2和有机质对于六方球方解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的氦、氩同位素组成分别是:蛇绿岩中变质橄榄岩的^3He/^4He比值为1.104-3.384Ra,平均为2.383Ra;玄武岩的He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3He/^4He平均值为5.359 Ra;辉绿岩的^3He/^4He比值变化较大,为1—5Ra。由于各岩石样品有不同程度的蚀变,造成放射性成因He的加入,因此大多数样品He同位素组成比低于亏损地幔大洋中脊玄武岩的值(MORB≈8Ra),不能真实反映源区特征。而采自吉定的辉绿岩样品^3He/^4He比值平均高达31.57Ra,与夏威夷发现的热点地幔源区的样品比值接近;分步加热法进一步测试,其高比值的He是在低温区段释放的。这种高^3He/^4He比值He的捕获,表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形成时存在地幔柱型富集地幔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95.
北山戈壁荒漠地区1:5万植物地球化学测量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北山戈壁荒漠景观区土壤垂直剖面不存在通常的A、B、C分层结构,且掺杂有大量风成沙。在公婆泉地区开展1:5万常规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研究的同时,进行了植物地球化学测量试验研究。研究表明,两种方法的主要指示元素异常有很好对应性,红沙是我国西部干旱荒漠广大地区开展植物地球化学测量的一种良好采样对象。  相似文献   
96.
层序成因动力学中的构造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层序-盆地-构造为主线,对层序成因动力学中的构造控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层序发育的构造控制主要表现为:1)构造控制盆地边界,进而控制层序充填轮廓;2)构造级次控制层序和层序级别;3)构造属性控制盆地性质,进而控制层序成因格架和界面成因类型;4)随着层序规模和界面级别的增大,构造控制的意义和痕迹越明显;5)同沉积断裂活动控制层序的内部构型;6)构造基底活动形式控制着层序容纳空间和结构型式;7)构造演化控制着盆地演化及性质,进而控制着层序充填样式和组合类型。  相似文献   
97.
义敦成矿带铜银铅锌锡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进展与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敦成矿带地处独特的大地构造部位,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和强烈的岩浆活动,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1999年实施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以来,相继发现了普朗、松诺、卓玛斑岩铜矿;砂西、热朗泽、夏隆等银铅锌矿;热隆、脚根玛锡矿;打马池觉铜金矿等一批具有重要找矿前景的矿床(点)。该地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程度低,蕴藏着较大的找矿潜力,有望成为国家级重要的有色及贵金属矿产勘查和开发基地。  相似文献   
98.
大陆岩石圈导电性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随着地球科学的进展 ,大陆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而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则是目前用于探测岩石圈导电性最有效的地球物理先进技术。它把现代性能优良的宽频带大地电磁系统 (MT 2 4NS或V5 2 0 0 0 )与长周期智能化大地电磁系统 (LIMS)配套使用 ,采集地面上频率范围为n× 10 -4~n× 10 2 Hz的天然电磁场信号 ,并通过一系列数据处理和反演计算 ,获得深达下地壳和上地幔的地下导电性结构模型。此模型不仅可以提供有关岩石圈地质构造轮廓的信息 ,更重要的是可以间接反映现今地下深部的热结构特征和物质状态分布特点。多年来 ,应用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对青藏高原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的研究表明 ,高原的中、下地壳确实是良导电性的 ;它可能说明西藏地壳中普遍存在岩石的局部熔融 ,或地热流体。沿着应县—商河剖面的大地电磁测深研究结果从电性的角度证明了太行山山前断裂为一组向东倾斜的深断裂 ,华北地区岩石圈以其为界划分为东、西两区 ;东区为低阻区 ,与构造活动区的岩石圈导电性特征相符 ;西区为高阻区 ,表现出稳定大陆区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
可可西里——东昆仑活动构造带强震活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青海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发生在具有新生性特征的可可西里—东昆仑活动断裂带上。该断裂带在 190 0年以来的 10 0多年中经历了一个强震活动过程。在该强震活动过程中 ,地震沿整个可可西里—东昆仑活动构造带分段破裂 ,强震的破裂长度和震级之间大致满足对数线性的统计关系 ,强震活动呈现指数型时间分布的加速特征。这种强震加速活动特征可以用含多个震源体的孕震系统的强震成组活动模型给予解释。  相似文献   
100.
This paper proposes a simple lattice model for collapse analysis of RC bridges subjected to earthquakes by using the extended distinct element method (EDEM). In the model, a concrete element consists of lumped masses connected to one another by springs, and a reinforcement bar is represented by a discrete model or an integrated model. The proposed lattice model is simple but its parameters are reasonably defined. It has fewer element nodes and connecting springs, which will be of benefit by shortening the CPU time. The processes to determine the initial stiffness of concrete and steel springs, the parameters of the constitutive model and the fracture criteria for springs are described. A re‐contact spring model is also proposed to simulate the re‐contact of the concrete after fracture of springs; and a general grid searching method is used to decrease the CPU time for judging re‐contact after fracture. The lattice model is assess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As an application, a damaged single‐column pier subjected to the Kobe Earthquake in 1995 is analysed by EDEM with the proposed mode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predicts well qualitatively the collapse process of RC bridges.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